语文课堂教学应引入“生成课程”理念

2006-02-02 09:11于洪菊相萌萌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2期
关键词:预设教学活动情感

于洪菊 相萌萌

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具体说来,就是要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仅仅依照现行的预设课程模式施教,是很难实现这一目标的。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引入“生成课程”的理念,切实实现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的有机结合。

一、生成课程理念的由来

“生成课程”又称“呼应课程”,是美国太平洋橡树学院贝蒂·琼斯提出的。作为一种课程模式,它与预设课程相对。预设课程是严格遵循“泰勒原理”在课程实施之前设计好的课程,即教师围绕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制定教学目标,用一个预先确定的教学方案或计划规定教学过程的每一步,从而使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使学生按照设计者的方案去学习,最终实现预定的目标。这种课程模式在推动课程科学化进程和促进学生知能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教育危机,尤其是造成对学习者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忽略,因而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为了摒弃这一课程模式的弊端,不少学者用事物生成、演化过程和规律的“生成论”思想关照课程,探索课程“成人”的新途径,于是“生成课程”的理念应运而生。生成课程不是专家设计的、现成的、拿来可以直接利用的“罐头式”课程,而是以真正的对话情境为依托,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持续相互作用过程中动态生长的建构性课程,它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而是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在生成课程中,所有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是学生潜在的课程内容,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极大的发挥。

课程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体。生成与预设相对。“预设”是指已经完成、已经完结,而“生成”表示某种事物或现象发生和发展的动态过程。预设课程具有预设性和确定性,生成课程则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生成课程对“生成”的重视,实质上是对教育中人的重视,“成人”是生成课程的核心所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成完整生命个体的充分实现,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预设和生成互为基础。预设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预设不是僵化的,固定的,而是开放的、动态的,是可以在教学中不断地调整生成的。预设是站在新课标的高度,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和学科内容的框架构建,最终实现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生成的。另外,课程的预设也要以生成为基础。教师在讲课前,进行目标预设的时候,首先要以自身对教材中文本的解读和生成为基础。教材文本是课堂教学的媒介,教师除了要以教学大纲和教参为依据,更要对文本有自己的看法和生成内容,这也是教师驾驭课堂的主要凭借;其次,教师对课堂上的教学对象也要有自己的生成,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年龄阶段、性格特征、兴趣及心理特点,并能根据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的生成内容进行灵活教学。

二、语文新课程为生成课程理念的引入提供了可能

首先,弹性预设促进教学内容生成。《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育的这一特点告诉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存在着相当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光强调确定的理性知识是不够的。教学切入点的选择、重点的把握以及难点的确定都应该符合教学实际,即应该是现实的、真实的和灵活的,是在教师引导和组织下动态生成的。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把学生培养成“生成知识的人”和“完满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主体”,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并能实现知识的创新,这种知识的主动建构和创新集中表现为对课程的拓展和创造性生成。具有不同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的学生会对语文教材内容具有不同的生成内容,语文教师要在预设目标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成,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其次,弹性预设促进教学活动生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里的语文实践也就是语文学习活动。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的获得及其向能力的转化是以活动作为中介的。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心理特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各种语文活动开展的过程。而教学活动又是无法硬性预设的。活动细节的控制,活动的量、度、面的把握,有时甚至活动形式的采用都可能是临时生成的。朗读、复述、背诵等教学活动是语文课堂最基本的活动,也是最富有弹性、最具生成性的活动。拿复述来讲,不同的学生言语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语言表达方式具有独特的个性倾向。如果教师在语文课上能够充分利用这种差异,创设语言个性自由张扬的空间,欣赏学生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那么学生就会有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个性化的语言习惯就会得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发展。复述可以有多种形式:讲故事、作记者报道、材料讲解等。语文课上要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复述训练,在语文教学活动进行预设的的同时,在课堂上要创造一种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对教学活动的生成留有充分的空间。

再次,弹性预设促进情感生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目标的重要维度,这也是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最为欠缺的地方。语文学习上的所谓“差生”往往就是缺乏情感体验的学生。“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三个目标有机地结合在—起,反映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中,以使学生从这—主题出发,既获得知识,又在能力方面得到提高,情感方面得到了体验。”因此,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创设课堂教学中情感体验生成的情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学生的情感态度不能自发地形成,需要借助于预设;学生的情感态度也不能生硬地灌输,因此有必要在弹性预设的基础上进行灵活机动的激发,以促进其有效生成。对此,可采取民主的态度,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例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预设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生成相应的情感,激起对知识的需求感。如音乐渲染法、设疑问难法、图画再现法、生活显示法、语言描述法、实物演示法等等,引导学生进入教材内容的境界,体验并理解教材内容生成的情感,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内化为个人的需要和信念,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情境,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气氛中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从而促进情感的生成。如没有生活经验的幼童很难理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中“月”的寓意。如果没有特定的情境,学生很难理解七根火柴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对“火”的描写,这样有助于对七根火柴所包含的不平常意义和价值的理解,有助于学生体味无名战士的高风亮节。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是认知的)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促进教学生成的弹性教学设计就是真正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

三、如何引入生成课程

预设与生成并不对立,它们是相互依存,可以兼顾的,并不存在此消彼长的说法。语文教学中既要注重预设,也要关注生成。

首先,教学必须预设。实际上,教学预设就是我们过去所说的教学设计,即备课。备课就是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过程,设计好一份教学方案。因为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作出周密的策划,没有教学预设的课堂必定是无法实施有效教学的。教师在教学预设中应注意下面几点:

第一,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生成课程的意识。必须做到:首先准确把握教材。教材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因此,教师在教学预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和实质。要挖掘教材中能引发学生思考并对学生发展有效的信息;其次要关注学生。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预设时,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生活经验为基础,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再者要落实“三维目标”。新课标提出了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我们的课堂教学预设应该将这三个方面相互渗透,从整体上设计教学目标,而不能只预设知识目标;最后要有效地开发资源。教师在预设教学方案时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一方面,教师自己要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筛选,拓宽信息渠道;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善于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上网搜索、阅读课外书、生活中观察、社会调查采访等)查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第二,为生成而预设。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有些教师常常感到不够用,这是因为他们在教学预设时总是把课程的内容排得满满的,把每一个教学环节所用的时间计算得很精确,不留一点余地。课堂上要让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尝试、拓展开发,就必须留有余地,一方面是为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另一方面是给教师自身教学环境的适应和教学步骤的调整留足空间。

其次,必须关注生成。过去,我们片面强调教学任务完整地完成。因此,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往往忠实于自己预设的教案,不敢越雷池半步。实际上,课堂教学是师生在特定情景中的交流和对话,是动态的。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关注生成,就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把这种生成性内容看作新的教学资源,及时调整教学预设,形成新的教学方案。教师在课堂生成中应注意下面几点:

第一,不拘泥于预设。语文教学要精心预设,但在教学过程中却不拘泥于预设。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则和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在遇到后者的情况时,教师应该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更加精彩。

第二,要善于捕捉契机。教学契机往往是稍纵即逝的,对于难得的教学契机,教师只要善于观察,充分利用就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紧紧抓住课堂生成的契机,把它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这既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机智的显现。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需要预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各项,明确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没有好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就无法完成,教学活动也无法开展,更不能完善地进行教学评价。为了促进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积极引入“生成理念”,并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相结合。

(于洪菊山东聊城一中;相萌萌聊城大学语文教学论研究所)

猜你喜欢
预设教学活动情感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情感移植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