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价格为何飙升

2006-05-02 02:47
收藏·拍卖 2006年4期
关键词:成交率成交额藏家

不同阶层买家喜好不同共同力鼎市场港台藏家青睐“早期油画作品”

“早期油画作品”是指20世纪初期留学海外的前辈画家作品。他们是中国油画艺术的奠基者,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拥有崇高地位。他们的作品历经战乱、“文革”,存世不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文物价值。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有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关良,庞薰琴、丘堤、吴大羽、卫天霖,潘玉良、吴作人等。

2005中国内地油画成交额第一名的即为徐悲鸿的《珍妮小姐》,在香港佳士得2005年的拍卖中,廖继春的《西班牙古堡》(1%5年作),以1076万港元成交,潘玉良的《自画像》(1949年作),以1021.84万港元成交,而林风眠亦有3件作品成交额在600万元以上。中国港台藏家是早期油画作品的主要收藏对象,市场已经比较成熟。如香港电讯盈科前副主席张永霖先生就专门收藏林风眠的作品。而中国台湾省的画廊业,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此进行了大量的发掘、梳理工作,同时也获得了相当丰厚的回报。

海内外华人藏家共爱“东方格调的华人经典西画”

东方格调的华人经典西画,代表作家是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他们于20世纪40、50年代留学海外,在前辈画家的基础上融合东西方文化精髓,以独到的艺术表达方式开创出充满东方精神的现代艺术视觉空间。

这类作品得到海内外华人收藏家广泛而有力的支持,是目前市场上行情极其稳定、炙手可热的作品,价位偏高端,基本上在上百万之间。赵无极的作品屡创中国油画的拍卖纪录。如赵无极的《June-Octobre 1985(三屏)》(1985年6—10月作),就以1804万港元在香港成交。而新加坡好藏之美术馆,作为新加坡规模最大的私人美术馆,其下设有一个“新加坡吴冠中美术馆”,已经馆藏有吴冠中各个时期的精品画作100多幅,也是世界上收藏吴冠中画作最多的私人美术馆。

内地中产阶级偏爱古典主义倾向的学院派作品

具有古典主义倾向的学院派作品是国内最早,也最容易为市场所接受的绘画风格。这批艺术家大多成长于20世纪80年代。他们受到良好的学院派训练,从崭露头角的那天起,就开始面对市场。其中的代表者有靳尚谊、罗中立、陈丹青、陈逸飞、王沂东,艾轩、杨飞云等,其中艾轩、杨飞云、王沂东和陈逸飞等人又组建了“写实画派”群体。

拍卖公司如今对这类作品争先恐后地征集。在2005年的中国嘉德秋拍上,14件写实画派作品全部成交,王沂东的《深山里的太阳》以506万元成交,艾轩的《二月的午后》和杨飞云的《红帘子》分别拍出了363万元和242万元。华辰秋拍油画部分的总成交额为5808万元,比春拍时油画整整高出4000万元。其中备受关注的陈逸飞的《夜笛》和《周庄》分别以308万元和220万元成交;陈丹青的代表作品《西藏组画》之《进城》以418万元的成交价摘得油画成交华辰秋拍桂冠。

这类作品受到目前中国20%左右的中产阶级的强烈关注,收藏这类作品的既有大学里的年轻教授也有著名的节目主持人。这类画作的题材、风格与这部分新富阶层的成长历程息息相关,成为引领他们收藏的一种相当奇妙的美术情结。

欧美藏家热衷当代前卫作品

当代前卫作品的画家们成长于20世纪90年代,技术扎实,思维活跃,注重个性风格,形成多元化的创作格局。无论是“新生代”,“政治波普”,还是“后新生代”,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已经创造出了作品价格飙升的奇迹。2004年10月31日,香港苏富比举行首场中国当代艺术专拍,其中王广义的《大批判》以38.4万港元成交,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兄妹》以42万港元成交。2006年3月底,纽约苏富比亦首次大量上拍中国当代前卫的油画作品,部分作品估价已达十多万美元。

这类画家是在海外画廊,经济人以及欧美资金的直接操作下,将其推入西方艺术市场体系,获得商业成功的典型案例。收藏主体也以欧美藏家为主,较为国人熟悉的是曾任驻华大使的瑞士人乌利·西克和比利时人尤伦斯。

油画急剧升温成为新兴拍行上位捷径

中国嘉德作为内地唯——家长期坚持油画专场拍卖的公司,在05年终于迎来油画拍品的全面暴涨。以其秋拍为例,2005秋拍共有15个专场拍卖会,“中国油画及雕塑”仅占其一,而整个秋季大拍15个专场的总成交额为69729.022万元,油画专场总成交额为13001万元,油画的成交额达到了总成交额的六分之一。这个比例基本上体现了油画在市场上所占的分量,而且这个比例在今后还将再扩大。

近两年,不少拍卖公司都认准了油画是成交额的新支柱,纷纷开设或恢复油画专场,特别是一些新拍行或中小拍卖行更以此为上位捷径。而这样做,也确实收到好效果。中鸿信自2002春拍之后就没再设油画专场,到2005春拍才又恢复,开设的“中国当代油画”专场,总成交1241万元,成交率79%,接近其近现代书画专场的成交额。2006年1月,中鸿信又推出“当代艺术品拍卖会”的油画拍卖,一场总成交达3195.5万元,成交率85%。

江苏嘉恒2005年春首届大拍,中国油画是四个专场之一,2005秋拍(2006年1月举行)“中国当代艺术专场以2267.田7万元的成交成为8个专场中的最高,占了整个秋拍成交总额的近一半,不逊中国书画。上海崇源自2002首次大拍“西洋美术专场之后直到2005春季大拍第二场才恢复油画专场,成交2588.96万元,而崇源2005秋拍华人西画专场更有4051.74万元的成交,成交率达94%。荣宝拍卖2000秋季拍卖会推出过“中国油画及雕塑”,之后几年—直经营中国书画,2005春拍重设油画专场,成交2689.39万元,秋拍中国油画更成交4080.56万元。北京保利这家新拍行的首拍着重打造油画专场,2005秋拍中国油画及雕塑一场成交1.089亿元,其推出的拍品,徐悲鸿《珍妮小姐画像》以2200万元的成交额成为2005年内地油画最高价,令北京保利一夜闻名!

05艺拍的火爆,油画写下了其上拍以来最为浓重的一笔。05春拍,整个市场还是延续03年,04年的行情走势,稳中有升;05秋拍,北京、上海,香港等地的油画拍场突然整体启动,价格一路飙升。以05秋拍为例,中国嘉德2005秋季拍卖会的“中国油画及雕塑”拍卖专场共拍出作品219件,成交金额达13001.01万元,成交率达92%;北京华辰2005秋拍中涉及“中国油画的专场拍卖由“中国油画及雕塑”和1938—1991:历史的主题”两场组成,共拍出作品225件,成交总额为田84.56万元,成交率为80%;香港佳士得“20世纪中国艺术”专场拍卖共成交作品137件,成交金额为18355.554万元,名列今秋各大拍卖行油画专场成交额总排名的第一位,成交率达94%;苏富比香港此季的“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专场共拍出作品105件,成交金额为7415.8田万元,成交比率达96%。

油画这个蛋糕的诱惑越做越大,而要分一杯羹的人也越来越多。

猜你喜欢
成交率成交额藏家
2019艺术榜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汉江水墨石专题藏家通讯录
上市公司2014上半年涨(跌)幅、换手率、成交额前50名
酒泉藏家推介
2013年A股换手率、成交额前100名
华辰秋拍1.06亿佳绩收关积翠园基金会专场独领风骚
辞旧迎新——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危”
盘点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