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PK”

2006-07-27 05:32李明霞
现代语文 2006年5期
关键词:词类字母汉语

如果要评选时下最热门的词汇,PK想必会光荣上榜,这都要归功于湖南电视台刮起的“超女”风,让PK一词随之家喻户晓。本文从“PK”的意义入手,分析它是如何出现与发展的,并论述社会文化心理在词和词义演变中的巨大作用。

一、什么是“PK”

PK显然是外文词的缩写,它是哪两个词,网上大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Player Killing(玩家间的拼杀)

Player Killer(玩家杀手)

Personal Killing(一对一的拼杀)

Penalty Kick(罚点球)

Punch Kick(拳打脚踢)

一种说法认为:PK最早来源于足球,是Penalty Kick的缩写,即足球比赛中的点球,但是使用英语的国家很少用PK来代替“Penalty Kick”,只在日本电视游戏《实况足球》中才出现过PK的说法。

PK在网络游戏中广为流行。20世纪90年代的对战游戏《暗黑破坏神》中的PK,不仅指Personal Killing(一对一的拼杀),而且由于其含有暴力倾向,人们也联想到与此相关的Punch Kick(拳打脚踢)。在MUD(即常说的“泥巴”游戏、城堡游戏)中,PK的含义等同于“谋杀”,唯一的不同是,谋杀是一种罪,而PK没有褒贬色彩。在MUD游戏中,PK就是指不需要理由的杀人行为(Player Killing),也就是说,PK指的是在游戏中杀死其他玩家的行为, PK表示“玩家间的拼杀”的这种用法随之在全球流传并为大众所熟知。也有人认为:PK在英文里是Player Killer的简称,意思是“玩家杀手”,后引申为动词。究竟来自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PK”已经流行开来了。

二、“PK”一词在使用中发生的变化

(一)使用范围的扩大

“PK”从网络游戏领域走出来之后,首先在娱乐新闻中广泛使用。接着,社会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等也引入了这个时髦词语,甚至严肃的政治领域也不失时机地引入了“PK”一词,如:

(1)看到春春去年的成绩,表妹徐瑶也是跃跃欲试,这次,她也特地跑来报名,与陈礼雪要同场PK。(《青年时报》2006年5月15日)

(2)王牌公诉人PK顶级律师(新浪网2006年5月15日)

(3)沙龙:一次PK的胜利(《北京青年报》2005年10月6日)

(二)语义的引申

随着网络游戏的风靡,PK也经常被使用,并且意义逐渐拓展。

1.网络游戏中表示“玩家间的拼杀”“玩家间一对一的单挑”的意义已被广泛认可,并出现在一些正式场合中。例如:

(4)游戏新版本中加入了武勋系统的初步概念,每成功PK杀死一名敌对阵营的玩家,将得到5点的武勋点数。玩家被PK死亡后也会相应的减少武勋,武勋值降到0之后不再继续降低。(新浪网《<热血江湖>新版本开放PK》,2005年9月23日)

(5)11月2日,在成都举行的中韩日文化论坛上,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宋奇惠重申了我国将实行网络游戏实名制,尤其是PK类练级游戏将对未成年人说“不”的决心。(新华社成都2005年11月3日电)

2.PK演变为“一对一的决斗”“单挑”,例如:

(6)当赛程需要淘汰一名选手时,会由专家评委选出一名表现较差的选手和观众短信投票率最低的选手进行PK赛。进行PK赛时,每人发表一番谈话,并清唱一首歌曲的片断,然后由大众评委进行投票,得票低的一位将被淘汰。 (《北京青年报》2006年5月16日)

(7)16日集粹:看吴副省长PK李副主任(人民网2006年1月16日)

3.PK还引申为“淘汰”“抛弃”的意义,如:

(8)可是我考试时车居然熄火了两次,被PK了。(新浪网 2006年1月14日)

(9)李安《断臂山》PK掉《艺伎》 (《重庆晨报》2005年12月13日)

4.PK还适用于更为抽象的竞争行为,凡是有“挑战”“较量”之意的都可用“PK”,例如:

(10)上海百名孕妇同台PK“孕律操”迎母亲节 (中国新闻网 2006年5月13日)

(11)长今,她的童年遭遇坎坷,她的人生遭遇无数PK。(湖南卫视发布的《大长今》广告语,2005年9月)

(三)词性的变化

最初 “PK” 指网络游戏中的Player Killer或Player Killing的时候,是一个名词,后来发展出“对决”“决斗”“单挑”“末位淘汰”“抛弃”等义,是动词。它是汉语吸收的字母词中唯一的动词,从而在客观上打破了汉语动词不吸收字母词的传统说法。所谓字母词,是由拉丁字母或拉丁字母加汉字构成的词。《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花城出版社,2000年)《新词新义词典》(姚汉铭,未来出版社,2000年)《新华新词语词典》(周洪波主编,商务印书馆,2003年)《新词语大词典》(亢世勇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等新词词典,虽收录了一些字母词,但所收字母词不是属于名词词类就是属于形容词词类,如VCD、DNA、Internet、cool等,其中竟然没有一个属于动词词类!而字母词在汉语中的存在至少长达半个世纪。尽管如此, PK并未尝试进入形容词和名词这两个传统的字母词的进驻领域,而是径直闯入汉语动词词类,成为惟一进入汉语动词的字母词。

三、PK如何进入汉语动词词类

PK 作为字母词,和其他外来词一样,它的进入反映了中西社会的交流及文化的交融,但作为更多时候为青少年所使用的流行语,它的进入也反映了特殊的文化、心理需求。

年轻人喜欢追求时尚,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外来文化常常有盲目崇尚的心态,他们讲求个性,渴望与众不同,喜欢用“洋词”突出自己,表明自己的“品味”。

其次,PK随着网络游戏进入中国,孰料它竟跳出游戏范畴,摇身一变成为动词,出现在汉语当中。由于PK指玩家之间的杀伤性比武,带有一定的恶意性、伤害性,游戏对PK行为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和限制,由此产生了PK理念和精神。PK理念和精神的好处在于:淋漓尽致地展现个体的优劣;反对传统的大牌,能够“人尽其才”、突出优秀。此外,PK真实、直观、明朗,是外界认识个体的较好途径;从经济学角度出发,PK符合新的消费观念,突出卖点,深入人心。PK区区两个字母,就能传达出内容如此完整、内涵如此丰富、规定如此人性化的竞争理念,因此没有理由不认为,是现阶段人们渴望公平竞争、渴望展现自我的要求,为PK在汉语动词中的出现起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PK进入汉民族语言后,像大多数外来词一样,要经过一个改造并最终完全吸收、为我所用的过程。由于 PK本身是外文简称,满足了汉民族吸收外来词时求简的要求,使人们愿意而且能很方便地采用和吸收(虽然大多数时候我们更倾向于意译),这种从简从易的心理在近年来的许多新词中都有体现,如“爽”“跳”“火”“牛”“菜”“DV”“WTO”等。

确定了构成形式,接下来再确定读音。 PK虽是惟一用作动词的字母词,但它沿袭了传统字母词的发音方式:在模仿英文字母发音的同时,读成汉语式的音素,并带上了汉语特有的声调。这样,虽然外形上PK与汉语方块字有一定差异,但在读法上已经汉化,这为PK进入汉语动词词类提供了语音基础。

PK的出现,究其实质,与近年来汉语中大量出现字母词的背景分不开,更与社会对表现力强、内涵丰富、新鲜动感的新词的热衷程度分不开。

最重要的是,汉语特别强调意境,是活的文字,例如“香气扑鼻”,香气不用去闻,就会主动扑进鼻子里。这种了不起的意境是动词“扑”传递的。为使语言产生类似的令人兴奋和震撼的效果,汉语往往强调选择琅琅上口、铿锵有力、活泼独特、节奏感强、视听效果佳的动词,PK两个字母的汉化读法皆为爆破音,听上去像炸药袭击一样,能赋予句中其他词语子弹般的冲击力,显得干脆、个性十足,为其进入汉语动词家族提供了特有的资本。而且,PK的读音类似于汉语的“劈开”,好像从侧面增加了“挑战”“较量”的残酷性。

如前所述,汉语词汇中也有与PK基本等值的动词,但是媒体及青年人的求新特点,以及PK本身具备的易让人接受的理念,加上PK两个字母发音给人的视听冲击力,使PK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形成了大举冲击人们视觉听觉的趋势。

四、PK的影响

字母词PK虽然是外来词,但是进入中国后带有了汉民族文化的特点,因此对汉语词汇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如前所述,PK进入汉语后,大多数情况用为动词,它是唯一一个进入汉语动词词类的字母词,从而在客观上打破了汉语动词不吸收字母词的传统。因此,它的吸收和广泛使用,标志着汉语动词词类开始吸收字母词。

其次,“玩家与玩家间的拼杀”以及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单挑”“决斗”“淘汰”“抛弃”“挑战”“较量”等等的词语,很多时候被人们用一个简单的“PK”来代替,不但意义同样清晰明白,而且还带有时尚色彩,更具表现力。

PK的横空出世和大行其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追求时尚与个性的年代,人们趋新求异的心态。我们大可不必为PK是否会天长地久而担心。任何一种新事物都会遵循“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PK法则的。

(李明霞,山东省泰山学院中文系)

猜你喜欢
词类字母汉语
学汉语
大学英语词类教学研究及启示
追剧宅女教汉语
猜谜连字母等
字母派对
现代汉语词类划分问题研究
汉语与拼音
浅谈汉语学习中的“听”与“说”
认知语法下汉语词类划分的再探讨
简析动词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