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饮玉泉 助君度百年

2006-08-24 05:39朱清泽
中华养生保健 2006年8期
关键词:玉泉皇甫口水

作者简介:

朱清泽,1933年生,原南京军区司令部编研室主任,正师大校。主要著作有《人活百岁有秘密》、《历代将帅治军之道》、《成吉思汗评传》、《郑成功》等。

玉泉者,人之唾液也。有的人认为唾液无所谓,然历代养生家却给了它许多美称:“玉泉”、“玉津”、“甘露”、“神水”、“长生酒”、“金津玉液”等等。养生家们对它为什么如此厚爱呢?缘于唾液对人的健康长寿有着任何药物都不能替代的价值。

一、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天上午,我与两位老朋友去逛商场。来到一货架前正待购物时,见女售货员一手抱腹,一手动作迟缓地取货,一副病痛的样子。

我见她面色白中透黄,凭直感判断她可能是腹部疼痛。于是,我以长者的口气跟她说:“年轻人往往不注意饮食,要么不吃早饭,要么狼吞虎咽,所以,肚子就会常闹毛病。”她见我说话在理,便回道:“我就是常犯大伯所说的毛病。”我告诉她:“不要紧,有毛病改了就好。你现在按我的办法嚼口水,咽口水,疼痛就会缓解的。”

接着,我便教她扣齿、鼓漱多次,唾液随之满口,分三口缓缓地咽下丹田。第一遍动作做完后,又做第二遍。不多一会儿,女售货员腹部不痛了,面色也缓缓地恢复了正常。她一再称谢。

上面所说的办法,讲的就是古人所倡导的唾液止疔疴法。大医家陶弘景《真诰》称:“若体内不宁,当反舌塞喉,漱津咽液,无数遍,不一会,不宁之疴即除,亦觉体内宽软也。”

二、再讲一个古人长寿的故事

三国时,曹操有一天召来老臣皇甫隆,两人谈论养生之道。

皇甫隆时年已经百余岁,体力不衰,精力充沛,耳聪目明,面色和悦,被人们称为“神仙”。

曹操说:“闻卿养生有术,若以为可传,请写出来加以密封,交吾一阅。”

皇甫隆边写边说:“养生有道,道甚易知,但莫能行。”

曹操打开皇甫隆密封的手迹,只有一字:活。曹操哈哈大笑,自解道:“千口水,组成一个‘活字。要活,要长生,就要在千口水上做文章。”

因为曹操一语道明了这一养生之法,就是天天嚼口水,咽口水,于是皇甫隆夸奖道:“丞相真乃是高人也。”他说,这个妙方是从178岁的道人蒯京那儿学来的,总结百年经验是:“天天饮玉泉,助君度百年。”可是,曹操只知其道,而莫能行,故只活了65岁,未能达高寿。

三、 玉泉确系健康长寿之宝

考察古今之人,凡长寿者,养生之法多矣。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天天吞咽唾液。

南朝梁人张元始,97岁时生儿子,活了116岁,一生注重饮食细嚼慢咽,吞服唾液。

唐朝真人孙思邈,101岁。他在《千金方》一书中,用了很大篇幅,从实例到理论,畅述服食玉泉对养生的极端重要性,视唾液为“吾身之宝”。他本人就是常年坚持“终日不唾,常含而咽之”。

被称为吕真人的吕洞宾,据传在百余岁时鹤发童颜,步履轻捷。他说:“夫欲养神,先须养气;夫欲养气,先须养脑;夫欲养脑,先须养精;夫欲养精,先须养血;夫欲养血,先须养唾。”

清道光年间,生于河南省,活了160岁的吴云青,有空隙就吞咽唾液。在集体劳动休息时,别人坐下来谈天说地,而独他在一旁鼓漱吞咽唾液。众人排队购物时,别人只管言谈,而独他吞咽唾液。

湖北武当山上的李诚玉道姑,她106岁时似青中年妇女,仍来月经。她养生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常叩齿,吞咽唾液。她还有句顺口溜说:“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

四、 唾液妙道胜于服药

根据科学家的分析化验证实,唾液中含有胜过抗生素的麦格宁(癞蛤蟆身上的特有物质)和血浆中的各种成分,尤其是唾液腺激素、球蛋白、淀粉酶、溶菌酶生长激素等几十种生物活性物质,以及丰富的钙、钾等离子,是比中西药物更为优越的宝中之宝。其治疗作用如下:

1.止痛。腹部疼痛,吞咽唾液,短时间便会缓解。

2.止炎症。吞咽唾液可以治疗胃炎,涂抹唾液可以预防受伤皮肤发炎以及消除炎症。

3.止气滞。脾胃气滞,灼烧、不舒,吞咽唾液可以缓解症状,助消化甚至消除气滞。

4.止瘙痒。皮肤瘙痒,或蚊虫叮咬后,涂唾液,瘙痒很快缓解。

5.止疲劳。如觉疲劳乏力,鼓漱吞咽唾液数遍,精神即刻为之一振,疲乏很快自消。

6.止饥饿。在无食物可吃、饥饿难忍时,吞咽唾液,即可缓解饥饿感。古今许多长期辟谷者,都是靠饮水和吞咽唾液来维持生命的。

7.止渴。望梅止渴,是人人皆知的道理;而吞咽唾液,比望梅止渴效果更佳。

8.止迷眼。若有风沙或小飞虫入眼睛,速用唾液涂眼,便可很快驱除沙粒和小虫。

9.止口腔病。人的舌头咬破后,为什么不会发炎?大多数人的口腔很少有炎症,关键就在于唾液的作用。经常口含唾液,可以预防口腔疾病。

10.美容。以唾液摩面,润肤去皱。《三元延寿书》云:“口中唾液,能终日不唾,含而咽之,令人精气常留,面目有光。”

五、多生唾液,爱护唾液,珍惜唾液

欲要多生唾液,爱护唾液,珍惜唾液,其法很多。

1.舌舔上膛法。大多数古代养生家都强调舌舔上膛;平时生活,亦皆可常常舌舔上腔,唾液便可涓涓而来,含而咽之。

2.叩齿法。因为人的牙齿数为36个,所以叩齿多要求叩齿36下,便会生出大量唾液。

3.赤龙搅海法。“赤龙”指的是舌头,“搅海”指的是舌头在口腔中左旋、右旋,便生出大量唾液。

4.练精法。这是古人的生津之法。晨醒未起,鼓漱数次,令唾液满口,含而咽之;再叩齿36或27遍,生津咽之。如此者,乃名曰“练精”。

5.一口神安法。每餐前,先坐定,叩齿36遍,集神细嚼,一口咽下,则五脏先接,此为一口神安。食毕,以手摩面、摩腹,令唾液通流,又踌躇行千步。行毕,又以手摩腹数百遍,助食易消化,令人食欲增,无百病。

6.细嚼慢咽法。凡养生家都强调吃饭要细嚼慢咽。细嚼与生命修关,每餐嚼1500次为佳,每口饭嚼60次为佳。其目的是多生唾液,送食入腹。

7.不唾法。唾液是人身上的宝中玉,决不能随便吐掉。养生家葛洪、孙思邈等都强调不唾地。古医书云:“凡养性者,唾不致远,远则精气俱损,久成肺病,手足重,皮毛粗涩,脊痛咳嗽。”所以,远唾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唾。

古代大养生家告诫我们:人身以滋泪、汗、血、精、唾液,其中泪、汗、血、精,皆出则不可回,惟唾液独可回,回则生意又继续矣。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多生唾液,爱护唾液,珍惜唾液,为我所用。

责编:曹革林lansheng1234@sina.com

猜你喜欢
玉泉皇甫口水
单身女镇长另类交易:“爱不能落袋为安,钱可以”
小城无名医
不要蘸口水翻书
中国浓酱兼香型代表酒走上循环经济之路
乾坤大挪移
曲径生幽泉 花开溢酒香
简单易学的口水巾
梦回大金:在玉泉狩猎玩雪!
孤岛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