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摭谈

2006-10-13 08:33申会刚
现代语文 2006年1期
关键词:辨析词义含义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题,学生往往视为畏途,教师也苦于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以一定的“认知”示范,提高学生的“体知”能力,是我们探讨的重点。

一、探求本义法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虽在漫长的历史中,发生了不少演变发展,但还有不少汉字的意义可以分析,我们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文字学的知识,分析一些字的来源和基本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加深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和印象,有助于疏通文意,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首先,利用“六书”进行学习,如“及”是文言文一个常见的词,将甲骨文、金文的“及”字写出来,“及”的甲骨文写作,上面的表示一个人,下面的(即“又”) 表示手,整个字象一只手把人抓住,所以“追赶上”是“及”的本义,再由此引申为“达到”,再引申为“到那个时候”、“趁这个时候”“趁着”、再引申为“涉及”、“到”、“与”等等。这样一分析讲解,学生恍然大悟,既理解了“及”的本义,又找到了理解其它引申义的线索,能较好的掌握其含义及用法。课文第一册第67页有一道练习要求辨析“及”的含义:

1.夫人之力不及此。(到、至)

2.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着)

3.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和、以及)

4.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5.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已。(赶得上)

另外,汉字有些字笔画多,很难写,有些字形体相近,容易写错,但用造字法一分析,就能化难为易。如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一句“诸父异爨”,“爨”字很难写,但它是个会意字,上面像双手持甑,中间像灶门口,二木为柴薪,下面(讹化为大)为双手。整个字的含义为双手持薪、烧柴作饭,也是“炊”的意思。经过分析,学生豁然开朗,也就轻易记住了字形和字义。

此外,对于一些形体相近、意义容易相混的词,也可以用造字法分析其含义及用法,如“即”和“既”,“冠”和“寇”,“骛”和“鹜”等等。当然,课堂上往往没有时间字字追本溯源,但对于一些难以理解且有代表性的字词,容易写错的字有选择的加以详细分析,常常能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行形象的分析,学生兴趣倍增,在理解字词的一些本质、规律性东西的同时,也学会了一种“识字”方法。从长远看,也有利于他们正确使用汉语言文字。

其次,可以根据通假的知识并结合语境疏通课文,如高一语文第二册《项脊轩志》中有一句“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课本对“借”字没注释,《教师教学用书》翻译为“借来的书籍摆满书架”(第189页)。课本对“偃仰”的注释是“安居、休息,形容生活悠然自得”;“啸歌”注为“长啸或吟唱。这是显示豪放自若”;“冥然兀坐”解释为“静静地独自坐着”(第107页),课堂上有的学生质疑:归有光辛辛苦苦“借”来的书,不抓紧时间读,反而一会儿“悠然自得”,一会儿“豪放自若”,一会儿莫名其妙地独自端坐。这样翻译不合情理,令人费解。经过师生课下查阅资料,共同探讨,得出了“借”是通假字,相当于现在的积,就是积聚的意思,可引申为堆积、摆放(《康熙字典》注“音积义同”)。“偃仰”乃读书神态,即头之低昂,身之俯仰之义;“啸歌”意即吟诵诗文。“偃仰啸歌”是描写他非常投入吟诵诗文的情景。“冥然兀坐”是指吟诵之余,沉潜其中而苦思冥想一番。师生查阅资料得出的答案与“归有光自幼苦读”相符,也充分体现了“读书要讲理,疑义可以析”的精神。

二、互文见义法

文言文中常有前后参互见义、互相补充的地方,叫“互文”,对互文要前后结合起来理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就是典型例子。同时也有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叫“互训”,古人写文章往往喜欢铺陈,一个意思反复说,从不同角度铺开说,或对比着说,而又讲究句式的整齐,运用排比、对偶、对比等修辞手法,而有时也由于行文需要避免重复,用同义词互相替换。所以训诂中解释词语的意义,离不开章句的分析。因为只有在章句里,词语的意义才显示出其具体性来,弄不清章句的结构,对词义和句意就难有正确的理解。这也启发我们可以利用结构相同、语义相类(或相反)的句子,或利用前后语境相同的章节,来排比推求词义。如《过秦论》一文,开头几句,“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就是铺排渲染,极力写秦孝公的雄心。其中“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并吞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中间列举九国的谋臣、策士、武将用了“……之属、……之徒、 ……之伦”都有“这一类人”的意思,另外“追亡逐北”“追”与“逐”、“亡”与“北”可以互释。“率疲弊之卒,将百万之众”可以根据“率”推知“将”是“率领”之义。

在教学中,我注意利用这些句式和特点引导学生参与探求词义,如《勾践灭吴》一课有这样的句子:“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我让学生翻译,学生一时对“吊”、“去”两字感到为难,我把对应的词画下横线,提示他们思考相关词的关系,学生很快就能根据加点的词互为反义,说出“吊、去”两词的大意,“吊:慰问,去:除掉。” 又如: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5.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这些加横线的词,是教学难点,但可以列出来,让学生用所学之法进行思考、琢磨,大胆推测,并互相纠正补充。他们根据“得”判断“亡”应是“丢失”、“丧失”;根据“欲”(希望)判断“患”是“担心”、“担忧”;根据“愈”判断“弥”也是“愈”;根据“赂”和“封”推出“事”和“礼”也是动词,释为“侍奉”和“礼待”;根据“判”推出“量”是“判断、断定”;“数”和“理”应同义。

同时,应根据呼应的词进行解释,如“思厥先祖父”的“祖父”根据下文“子孙视之不甚惜”的“子孙”相照应,释为“泛指祖辈父辈”,

经过一番思考、讨论,文章中一些难懂、费解的词语迎刃而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经过一番推敲、辩驳、探讨,学生也掌握了利用结构相同、语义相类或前后语境相同的章节来推求词义的一些能力。他们也由此明白,充分利用语言环境进行合理推导,有时并不需要看注释或查字典,就能理解那些生疏的词语。

三、以“今”推“古”法

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许多词汇仍保留有古义,如能适当的加以利用,既能使学生学得有趣、轻松记住古义,而且能更透彻地把握今义,一举两得。

如,《谏太宗十思疏》一文有几个词:“当神器之重”的“当”;“董之以严刑”的“董”;“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的“物”的词义较费解、生疏,但一联系现代汉语的词汇:由“当权、当家、当局”,推出“当:掌握、主持”;由“董事”推出“董:监督”;由“待人接物和恃才傲物”,推出“物:别人、众人、文中指自己以外的人”。 这些词的含义都很容易理解,如上问提到的“及”字,我除了通过造字法讲解其本义和引申义外,为了加深学生对“及”字的几个含义的印象,教师可以特意让学生举出现代汉语用“及”的词语,让他们辨析这些词语中“及”字的含义,学生很快就举出来并判断其含义,如:来得及(跟得上)、我不及他(比得上)、及格(达到)、及早、及时(趁着)、以及(表连接,和)。这样生疏、枯燥的文言词义变得熟悉、亲近、有趣,学生也由此感到学古文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现代汉语的理解。

成语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古义,因为很多成语都保留古义。在学《兰亭集序》中“不能喻之于怀”的“喻”字可以结合“不言而喻”,可推知“明白”之意;“群贤毕至”的“毕”,可结合“原形毕露”的“毕”推知“全、完全”的意思;《归田园居》中“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的“载”可联系成语“载歌载舞”的“载”,推知其义为“又、一边”,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

四、比较归类(辨析)法

比较归类是学习文言文最常用的方法。文言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的现象很多,

经常要对一些常用的多义词在不同环境中的用法进行归纳、辨析、比较。

中学文言文词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掌握词义,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如姚鼐的《登泰山记》,可以让学生在第二、三段中找几个表示“看”的近义词:“望晚日照城郭”、“与子颖坐日观亭”、“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回视日观以西峰”,并思考能否替换,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辨析,学生体会到平时常见的这些普通词汇的细微差别,并由此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贴切。同时,还让学生比较另外两组词语:1.“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中的几个动词:乘、历、穿、越,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恰到好处。2.比较文章中几个表示红色的词“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绛皓驳色”的不同,以此来培养学生辨析词义的能力和用词用语注意推敲的习惯。

再者,引导学生辨析同义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味文章的内容。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有两句:“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和“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号”和“泣”都有“哭”的意思,但程度不一样,“泣”是有泪无声(泣不成声),“号”是大声哭(号啕大哭)。只有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明白它们的细微差别,才能深入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领悟作者用词的精当。

上述方法可以理解成中学文言文的“研究性学习”,面对丰富多彩的课文内容,面对朝气蓬勃、思维活跃、充满个性的学生,文言文词语教学也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此培养学生分析、探讨问题的能力。当然,文言文词语教学只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小部分,切不可喧宾夺主,应视学生的实际水平而进行。

(申会刚,福建省厦门市海沧中学)

猜你喜欢
辨析词义含义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西行学院成语班
根据认知语义学浅谈英语单词记忆法
每个袋子里总有坏土豆
正误辨析一例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
大少不同
鼹鼠牌游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