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煤矿“三违”的几点对策

2006-11-30 05:21卓永青
安全与健康 2006年11期
关键词:违章煤矿职工

卓永青

煤矿“三违”指的是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据大量数据统计分析,煤矿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大多是由于“三违”行为引起的。目前,煤炭企业大多采用对“三违”人员进行经济处罚的方式,这种做法其实并不能真正取得很好的效果,对“三违”人员处理轻了,好象麻醉药,只管用一阵子,收不到长久的效果;处罚重了容易激起他们的逆反情绪,反而不利于安全生产,并引起人员思想波动,继而引发队伍不稳定。因此,如何加强对“三违”人员的管理,减少“三违”行为的产生,是杜绝煤矿伤亡事故、创建平安和谐矿区的关键。

一、“三违”产生的原因

“三违”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煤矿领导干部安全法制观念淡薄,违反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违章指挥生产等。

1、煤矿领导干部安全责任意识不强。有些领导干部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当生产、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往往就是安全让路,违章指挥生产,如:有的矿井为了完成产量任务,未按规定顺序先把准备巷掘进到位后再布置回采巷进行回采,而是在准备巷刚遇到煤层压薄带时便布置回采巷进行煤炭回采作业,等外段回采完后再继续掘进准备巷,这就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重大隐患。其实这些领导干部的心里也知道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知道万一出事故的严重后果,且知道自己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或技术主管,但在矿井生产被动时或经济效益不好时,找不到妥善处理办法,就违心地违章指挥生产,此时工人也往往图省事,何乐不为,恰恰这时就出了事故。所以,违章指挥是安全生产的天敌。

2、工人的安全素质低下。由于用工制度的改变,现在煤矿井下生产一线的工人,尤其是采掘一线大多是农民轮换工或临时工,他们的文化素质较低,虽经入井前安全培训,也只是粗浅了解“三违”的一般危害性,未能真正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在现场实际工作中又往往贪图一时的方便,抱着侥幸心理,明知是违章作业,却仍然蛮干。

3、安全培训不到位。按要求新工人在入井前必须经过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经考试成绩合格后方可持证入井。而实际上,有些矿井为了减少成本开支或是赶任务,让新入井的工人边培训边上岗或是先上岗后培训,有的甚至只叫工人抄一张试卷就算完成了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工人根本没有学到应有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这样就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

4、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未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对“三违”行为有的管理人员视而不见,习以为常,没有及时制止,有的发现“三违”行为只进行经济处罚,没有进一步采取措施,从实质上减少“三违”行为的产生。

二、减少“三违”行为的对策

针对上述“三违”行为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减少“三违”行为的发生。

1、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标准、技术规范的学习。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法制观念,努力提高干部职工整体安全技术素质,促使他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实现安全闭环管理,真正起到教育本人,触动大家,增强法制观念的目的,从而不断提高干部职工自觉抵制“三违”行为的自觉性。

2、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素质。安全素质是职工安全意识、业务水平和行为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当前除了要切实做好新工人(老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复训)工作,使他们真正了解煤矿井下作业场所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以及安全防范措施,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同时还应加强对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尤其是班队长和跟班安全员的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从而更好地指导现场安全生产工作,避免因违章指挥而产生“三违”现象。

3、加强对“三违”行为的管理、督促。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可采取对“三违”人员实行违章积分档案考核,不管一般违章还是严重违章,一律根据性质记分,累积达到一定分数,违章者就要到公司、矿井三、四级安培中心学习培训,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岗。设立“三违”行为亮相台,如在井口、生活区设立“三违”亮相台,如发生严重“三违”现象,违章当事人应在次日的班前会上进行亮相“检讨”,检讨违章原因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形成一个违章丢人、遵章光荣的良好氛围。举办“三违”人员学习班。组织“三违”人员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学习安全生产知识,进行拓展训练,不断提高他们的安全法制意识和安全素质,让他们了解“三违”行为的危害性,自觉克服和抵制“三违”行为。成立女职工安全协管会,充分调动妇女组织参与反“三违”活动的积极性,以女性特有的温情细腻打动职工,协调职工情绪,愉悦身心。用亲情感化职工,达到潜移默化的功效,使职工常想到亲人的期盼和自己的责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规范自己的行为。

4、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职工如果没有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即便“我要安全”也未必能做到“我会安全”。即使“我会安全”的职工,如果缺乏强烈的安全责任意识,对违章现象熟视无睹,对事故隐患麻痹大意,那么“我会安全”也会变得毫无意义了。因此,只有在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中浸染,职工才能保持高度的警觉,始终遵章守纪。企业要充分发挥有线电视、广播、橱窗、宣传栏、板报的宣传阵地作用,如举办电视安全教育、安全大讨论、安全演讲、现身说教,展出安全漫画、事故案例,建立安全文化长廊,使安全宣传覆盖企业的每个角落,让职工时时刻刻感受安全文化的熏陶,随时敲响安全警钟。

5、关心职工的生活问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心理学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在当时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职工因长年累月在井下一线工作,精神文化生活贫乏、身体欠佳或家中有急事、琐事(如:家属户住房问题,子女入学问题等)等影响,或情绪波动,或意志消沉,工作中往往安全意识淡薄甚至缺失,从而导致“三违”现象的发生。因此,企业必须尽可能的为职工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安全生产工作中,从而减少“三违”的产生。

总之,减少和杜绝“三违”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多管齐下,形成“人人要安全,个个争安全,以人本管理促安全”,才能最终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

猜你喜欢
违章煤矿职工
煤矿党支部如何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建设职工书屋 打造书香企业
PLC技术在煤矿提升机控制系统的应用
职工摄影(2)
浅谈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车祸的罪魁祸首就是违章
处理违章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富民县总工会:“职工技协”谱新篇等
兰州铁路局职工摄影作品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