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沙龙的以色列

2007-03-16 08:35苏庆先
新民周刊 2007年3期
关键词:口误伊朗核政坛

苏庆先

沙龙的影响力仍然笼罩以色列政坛。

截至2007年1月4日,沙龙已重度昏迷了整整365天。一年前,这位以色列极富魅力也极具争议性的政治巨人倒下了。那一天,他在自己位于内盖夫沙漠的农场里突然中风,之后被送到医院急救。整个国家不安地等待着,但自那以后,号称“推土机”的沙龙就一直昏迷,他躺在救护车里的那张照片也几乎成了他在世间的最后身影。

医生们说,在这一年里,“他的状况很稳定”;但是,失去了他的以色列政坛,却经历了激烈且前所未有的变化。

政府丑闻不断

最近几个月,尤其是黎以战争结束以后,接踵而来的麻烦和丑闻让奥尔默特领导的政府陷入民众、军方、司法机关及媒体的“重重包围”。就连奥尔默特自己也被媒体和司法机关缠得焦头烂额。

先是在他当选总理前,被曝出于2004年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将一处私宅卖给了美国大企业家、亿万富翁丹尼尔名下的公司。国家审计长林登•施特劳斯曾对此事展开调查,但调查结果显示:房屋售价和租金是合理的,奥尔默特在这场交易中没有任何违规行为。紧接着,奥尔默特又因低价购买耶路撒冷克雷米厄大街8号的一栋花园住宅的丑闻而接受林登•施特劳斯的调查。

根据国家审计长办公室提供的调查数据,这栋住宅是奥尔默特夫妇在2004年10月以120万美元价格买下的,但其真实价格却在160万到180万美元之间。奥尔默特夫妇被怀疑从交易中拿了40万至60万美元的折扣。

这还不算,总统摩西•卡察夫正因性骚扰案接受调查,而司法部长拉蒙早在去年夏天便因非法强迫一名女兵接吻而黯然下台。

就在上一周,又一桩丑闻击中了奥尔默特政府的最高级官员。他的办公室主任舒拉•扎肯正因涉嫌腐败而接受税务机关的调查。她被指控与其他几人搞权钱交易。不过,税务机关称此案与总理无关。

当然,之前的以色列政坛也不乏丑闻,而且沙龙本人也曾牵涉进若干个麻烦。譬如,他儿子奥姆里就不得不因金融腐败行为而进了监狱。

自从去年3月奥尔默特接任总理职务之后,麻烦事此起彼伏,而且从没有那么多政府官员牵扯进那么多不正当行为。选民们已经不耐烦了,他们可以接受沙龙的错误,但似乎并不愿意原谅奥尔默特。

沙龙的影响力仍然笼罩在以色列政坛。即使他曾受到左翼的尖锐批评,但他屹立政坛几十年不倒,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类似“以色列之父”的人物。奥尔默特相比起来就显得有些苍白,他的支持率反映了这一点。最近一项由达哈夫中心进行的调查显示,现在只有23%的以色列人对其工作表示满意。

沙龙难以取代

昏迷中的沙龙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真空。这至少是以色列媒体认可的一点。一些资深记者认为,如果他还在政坛,2006年对中东来说会更好过一些。而奥尔默特则缺少沙龙所具有的丰富经验。“谁也不能取代沙龙。因为他太强大了。”

曾担任沙龙助手的资深学者扎尔曼也认同这一点。他说,实际上,以色列整个领导层就比较弱。比如,国防部长佩雷茨可能会是一个优秀的工会领导人,但在军界却表现平平。据报道,奥尔默特有意将他撤换。扎尔曼说,如果沙龙在,缺乏领导素质和经验的佩雷茨绝不会被提到这个职位。

以军的领导力也受到质疑。以军总参谋长丹•哈鲁兹将军最近就因为在对黎巴嫩真主党的冲突中犯错误而差点职位不保。

从另一方面讲,沙龙却是一个危机管理大师。这一点就连他的对手们也不得不承认。一年前,曾猛烈抨击过沙龙的以色列作家阿莫斯•欧兹就感谢沙龙“神秘的角色转换”,使其突然不再像个军方强人,而成为一个和平主义者。沙龙单方面从加沙地带撤军的决定,不仅仅代表了以色列的一种新的激进路线,而且也是在抵挡住了右翼激烈反对之后做出的。

奥尔默特尚欠老练

相比较而言,奥尔默特似乎缺乏沙龙的政治想象力。目前他施行的主要政策,包括从西岸局部撤军及拆除部分定居点,几乎都是沙龙留下的。而承诺将继续执行“路线图”的奥尔默特,在将极右翼政治家利伯曼拉进联合政府之后,可能会使以色列政坛的走向变得复杂难测。

反之,沙龙在其执政后期成了老练、谨慎的政治家。但奥尔默特在这一点上却有待磨练。他屡次“澄清”自己的讲话,暴露出与沙龙相比所不具备的成熟、老练。最让以色列人尴尬的一次是他在德国访问时的“口误”。他在接受德国卫星电视一台采访时,将以色列与世界核大国相提并论,暗示以色列也拥有核武器,破坏了该国50年来的核模糊政策。虽然奥尔默特政府一再予以澄清,但这一“口误”还是给国内及邻国带来不小震动。

当然,这还不是在沙龙离开政坛后,以色列领导层所犯的最大失误。去年夏天的黎以冲突,现在看来是奥尔默特的最大失分之处。当真主党武装袭击以军巡逻队并虏走两名人质后,奥尔默特为显示其强硬一面,马上发起了对黎巴嫩真主党的长达月余的地面战。以色列学者扎尔曼说,如果换作沙龙,由于他不需在战争中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可能会采取完全不同的对策。“他会用大规模武力闪电般反击真主党武装。”他还可能会比奥尔默特更有耐性,然后花时间跟智囊们商量出清晰的行动路线。

奥尔默特在反击

陷入丑闻和被动之中的奥尔默特正在蓄势反击。

首先是在伊朗核问题上,他频繁出访欧美各国,借此表达受到伊朗核威胁的立场,并再次祭出强硬策略,声言不放弃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的可能性。此外,他访德期间发生的“核口误”事件,据有关专家分析,也不排除奥尔默特在感觉不断受到伊朗核威胁的情况下故意“口误”的可能性,意在对国际社会施压,要求他们尽快寻求解决伊朗核问题。

其次,奥尔默特新年伊始便出访中国,这是他去年5月正式就任以色列总理之后首次以总理的身份访华。他此行的重点,是加强以中经贸关系、在中东问题及伊朗核问题上进行合作。专家指出,以色列希望中方能在中东问题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再次,以军方“消息人士”故意放出口风,对伊朗核计划进行战略威慑。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数名以色列军方消息人士说,以空军两支分遣队现正接受训练。若真的决定采取行动,便由空军战机出动,利用“低能量”的“地堡核弹”,炸毁位于伊朗纳坦兹市内的核设施。报道说,以色列计划对伊朗发动核弹袭击,因为,以军指挥官认为,常规的军事攻击并不能有效地摧毁伊朗核设施。

尽管以军发言人随后正式“辟谣”,但以色列用武力袭击别国核设施的先例不是没有。早在1981年,以色列就曾经出动空军,空袭伊拉克境内一座核反应堆。

一直以来,以色列政府都拒绝排除对伊朗采取先发制人行动的可能性。不过,也有分析家认为,伊朗的核发展计划规模庞大,核设施数目众多,以色列根本不可能独力对付伊朗。

猜你喜欢
口误伊朗核政坛
政坛“能人”变身“小官大贪”
莱希当选总统后,伊朗核协议谈判恢复
口误
口误
伊朗核协议 一纸激起千层浪
我家有个“口误专家”
用层次分析法浅析法国搅局伊朗核谈判的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