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始于惊奇与怀疑

2007-05-14 13:37王山甲
杂文选刊 2007年19期
关键词:杂文家废话麻木

漫 像 王山甲

我始终相信,杂文是平民化的。这看上去像一句废话,但对于杂文家们来说,强调并承认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坚持平民化立场,我们才会对大小世事始终保持新奇感,从而不至于对见怪不怪的社会现象或新闻事件感到麻木。

例如,下暴雨是一个常见的自然现象,暴雨导致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与失踪也是极为常见的。这种现象年年都有,并且各地也都不同程度地发生过,暴雨过后官方通过媒介发布的相关新闻实际上只是一些数字。如倒塌多少房屋,造成多少伤亡,多少人失踪,根本没多少人在意这种没有情节但事关人命的信息。这就是一种“新闻麻木”。那么,对于这样一个令人麻木的现象是否就没有可思考的空间呢?反正,我在多年来的编辑生涯与阅读生涯中,基本没有看到过相关评说。直到有一天,我在一篇作者来稿中发现了那有力的质问:在暴雨中,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死的?又是怎么失踪的?文章认为,正是因为官方与媒体那轻描淡写的数字发布,才使得人们在暴雨中没有教训可以吸取。官方与媒体如果把伤亡与失踪的原因调查清楚并公之于众,那么下一场暴雨导致的伤亡或许就可以避免。

这个事例说明,在杂文家的眼中,世事没有大小与新旧之分,对它们保持足够新奇感是发现时弊的思想源泉,是找到因果关系的宽广路径。古希腊哲学家们认为,哲学始于惊奇。还有人说,哲学自怀疑始。在我看来,这两个结论同样适用于杂文的思考与写作,即杂文始于惊奇与怀疑。杂文家就是要通过惊奇与怀疑。从日常小事中发现大道理、大疑问、大智慧。

在我的眼中,杂文针对一切时弊都要保持怀疑之心,针砭的目标没有选择性。批评是杂文的分工。就像歌功颂德是“宣传报告”的主要分工一样。

既然杂文担负了批评的职责,那么,用惊奇与怀疑的目光去过滤社会事件就成了杂文家的基本素质。一个优秀的杂文家,在关注民生、讥议时弊时,不会按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被批评的目标,而应当胸怀天下,从小事件中发现大问题,从大事件中关注小平民。

我们知道,杂文的写作,忌讳说“正确的废话”,所谓正确,指的是所要讲的道理毫无争议;所谓废话。指的是叙述语言毫无价值,基本都是空话与套话。为什么会出现“正确的废话”?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用惊奇的目光去审视问题,从而陷入了人云亦云的困境难以自拔。譬如,这两年地方百姓“因言获罪”的新闻较常见,从重庆彭水诗案,到安徽五河县短信诽谤案,再到山西稷山县举报案,都涉及到“诽谤县领导”而上升到法律程序。人们在批判这一现象时,都认为县领导滥用职权、行政干预司法、侵犯公民言论自由。这样议论当然是正确的,只要所讲的不是废话。但是如果相关事情连续发生,我们总不能重复这样的批判吧?对此,我提出了“县领导有没有涉嫌诽谤公民”的论点,认为既然公民“因言获罪”不成立,那么是否可以反证县领导的诽谤行为?是否也应追究县领导们的法律责任呢?

从某种意义来讲,吹毛求疵有时也是一种积极的态度。虽然过于理想主义,但是终极目标却是营造一个干净的社会。杂文的质疑或许是一种书生之见,但当我们看到彭水诗案的昭雪,看到积极的建言被政府采纳,你没有理由不相信:杂文就是力量!

猜你喜欢
杂文家废话麻木
《川渝杂文家风采》首发
“废话”里也有不“废”的“话”
挑战舌头
浮生一记
手脚麻木看哪科
无题(2)
手脚麻木多是疾病征兆
档案珍藏者语
本刊聘请签约杂文家
“废话”多说有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