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无终止

2007-05-14 13:37
杂文选刊 2007年9期
关键词:巴金杂文理想

米 兰

巴金先生创作于1941年的《寻梦》,曾被选入多种图书版本。《寻梦》表现一个青年为实现自己的梦而苦苦探索、追求的艰辛,最终这个会飞的梦也未能如愿以偿。

其实,人人都有一个梦,只是梦各有不同。有人寻当官的梦,也有人寻发财的梦,有人寻出名的梦,也有人寻长寿的梦;成人有成人的梦,孩子有孩子的梦……我把梦看作是理想。没有理想的人,是走一步算一步,听天由命;有了理想。缺乏依据或途径有问题,也很难到达理想境地。

《寻梦》里塑造一个梦想“飞起来”的青年典型。当然我们可以做两种设想:一是梦想展翅高飞,冲上广阔、自由的天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嘛,志向远大,无可厚非;另一个则是这个梦根本无法实现,因为人是不能与鸟类同日而语的,梦想“飞起来”只能是可望不可及的幻想。

这篇杂文绚丽奇幻,环境氛围的渲染,让读者如临其境。开篇伊始,“前面是茫茫一片白雾”,“无数的梦商品似的摆在那里……”,“江水横在我的面前”,“天落着小雨,全是滑脚的泥路”,“我好几次跌倒在途中”,最后是“一座高山立在我面前。没有土,没有树,这是一座不可攀登的石山”。作品层层递进,把读者带进一个阴雨绵绵、雾气弥漫的艰险氛围,令人惊悚。与此同时作品描写主人公“揉着伤”、“两手出血”、“两脚肿痛”、“两腿发软”、“最后我像一个病人,一个乞丐,拖着疲倦的身子和破褴的衣服立在山顶”。这无疑表现出寻梦的艰苦情景。写景状物兼之心理刻画:“我踌躇起来”,“我几次失掉勇气,又恢复决心”,“我羡慕它(苍鹰)能够那么自由自在地在无边的天海里上下飞翔……”生动而准确地描写出“我”在寻梦中锲而不舍的毅力。所有这些都多侧面地表现出一个人欲实现其抱负,需要坚强的意志和知难而上的决心。也许这篇作品正是作者本人当时的处境与心态,我们从他当年创作的几部小说也可想像出,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正是巴金先生由彷徨走向坚实、由一个自由主义者走向成熟、现实作家的心路历程。

梦想人人有,各人梦不同。没有梦想,便没有动力;有了梦,又如何寻梦?又是个不可回避的抉择,实践表明,只有经过论证,才能一步步地到达彼岸。鼠目寸光,没出息;好高骛远,也只能水中捞月。

寻梦,是成长、成熟的历炼,很难想像,一个不经风雨磨砺的人能轻而易举地成才,实现理想。

《寻梦》是以一个青年寻找自己“丢失”的梦做线索,描写寻梦过程中的种种坎坷与挫折,全文无一句逻辑推理,而是以形象思维演绎出一个生动的故事,这便给读者以想像的空间。作品的结尾体现了作家的艺术匠心,“我捉住了鹰,但是一个筋斗把我从山顶跌下去了……”文艺作品的巨大震撼力往往由悲剧产生,这早已被经典作品《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巴黎圣母院》、《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证明。这是由于宇宙在运行。社会纷繁复杂,阻力、挫折、打击、艰险无处不在,能攫住人心的、感染受众的。不是大团圆,而是悲剧色彩。“寻梦”的幻灭,是对主人公的鞭策,也是这篇作品的艺术魅力所在。

非常规杂文补充了常规杂文的阙如,又是对大杂文的拓展,运用得当,恰到好处,会锦上添花,否则不管题材、题旨,随意“拿来”,反而会适得其反。

巴金(1904—2005)四川成都人,原名李芾甘,文学大师。1928年发表第一部小说《灭亡》,1931年发表其续篇《新生》,1931年起陆续创作“爱情三部曲”和“激流三部曲”,1941年创作长篇小说《寒夜》;此外尚有大量散文、杂文、短篇小说等;1978年起撰写《随想录》。作品被译成二十多种外国文字。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法国总统授予其法国荣誉军团勋章。先生的一生中,几度创办文艺刊物,曾长期担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2007年4月1日

猜你喜欢
巴金杂文理想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一生
巴金的“不在意”
画与理
巴金人物轶事——因书得爱
小巴金“认错”
《杂文选刊》邀您读杂文佳作
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