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经常在想什么

2007-05-14 13:37
杂文选刊 2007年12期
关键词:鲁豫富人金钱

柳 萌

这篇小文章的题目,难免有点窥密之嫌,说不定会招人反感。

我之所以会有如此想法,是从各种媒介中知道,比一般人更艰难的同胞,每天睁开眼睛想的就是,如何用正当方法挣点钱,让全家人的衣食无忧。于是我忽然想到,穷苦人是这样想的,那么,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他们经常在想什么呢?出于某种好奇,或者叫将心比心,想知道我不了解的富人,想法跟普通人是否一样。

先讲个穷人的故事。河南有个叫王合的农民,他儿子在北京一家饭店当保安,干了几年挣了一点钱,用钱上就开始大手大脚了,父母亲怕儿子学坏,为了看管儿子,母亲也来到北京,在儿子干活的饭店当择菜工。妻和儿都到北京来了,王合就带着女儿也来到北京,靠做泥瓦匠手艺挣点钱。王合女儿天生爱美,花三十元钱拍张照片,这下可心疼坏了王合夫妇。从此家中在挣钱和花钱上就有了矛盾。有矛盾也就有了故事,我就不在这里细说。

王合一家人做客凤凰电视台,主持人鲁豫询问王合全家人,将来有了钱都有什么想法?王合说“有了钱我想让女儿上大学”,王合的妻子说“有了钱我想给儿子娶个媳妇”,王合儿子说“有了钱我想留在北京”,王合女儿说“有了钱我想回老家”。鲁豫听完又问:“那你们现在日子好过了吧?”王合妻子说:“比过去好多了,最困难的时候,房子里找不出一分钱。”这就是穷苦人无钱的情景,以及将来有钱的想法。

听了王合一家的事情,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请你们扪心自问一下,改革开放之前,如果你也在农村,靠在地里刨食,家境跟王合有多大差别呢?如果你家在城市,靠每月死工资维生,生活跟别人有多大区分呢?我敢说,即使有,也是很少很少,那时追求的就是“穷革命”啊,谁比谁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儿去。无差别收入显然不利社会发展。因为人的能力、知识、环境不同,抹杀了个性化才干的发挥,必然会扼制潜能的创造力,所以我以为,改革开放政策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人人敢于为理想而奋斗。用正当方式取得财富的人,是这一政策的最好体现。

说到这里,忽然想起过去流行的一句话:“要经常想想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今天听起来可以说是蒙人的笑话,可是在当时却让两代单纯的人,在蒙昧中满足于自己贫穷的现状。现在再无人相信了,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如果还有点参考价值,那就是不管是对是错,总还想想别人的处境。原来跟我们无太大差别的人,你们是怎样忽然富起来的呢?是靠权势是靠本领,是靠人脉关系是靠地缘优势,是遵守法规是犯法逾规,只有你们自己心清肚明,我们无权力更无办法知道,反正你们成了名副其实的富人。所谓解放世界上的穷苦人,对于中国富人来说太遥远了,如果连自己同胞老乡的困难,都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我倒是觉得情感上过于冷漠了。现在有些先富起来的人,就是如此。所以我说,不知道富人经常在想什么?

假如有哪位先富起来的人,不经意间看到这篇小文,说不定也许会问:“喂,穷小子,你想让我想什么呢?”那我就爽快地告诉你,想让你经常想想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政策,你能够先富起来吗?你挣的每分钱都干净吗?你是靠自己本事挣的钱吗?你挣这么多钱想过做点慈善事情吗?等等。说到这里又想起一个富人故事,这个富人就是陈晓旭,当然她还是个名人,因为她饰演过《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这个陈晓旭,演戏出了大名,做生意挣了大钱,可谓“名利双赢”,却不料最后出家当尼姑。她当时究竟是怎么想的,咱不是陈晓旭无从知道。其他富人如果有兴趣,不妨破解一下这道谜,说不定会从中悟出点道理。

最后我想说,金钱无论对于谁,都是好东西。没有钱的人总是想发财,有钱的人老琢磨如何更多。却很少有人经常想想,金钱以外的许多事情——而这些金钱之外的事,恰恰于人生有所裨益。富人们,你不必告诉我,经常都在想什么。只是建议你问问自己:对呀,我经常在想什么呢?

【原载2007年5月18日《中国社会报·社会周末》】

题图/杨树山

猜你喜欢
鲁豫富人金钱
二则(金钱下的木偶)
语丝画痕
包容女儿的梁家辉
二则
渐富人群
想象与救助
富人与穷人
真实的鲁豫,鲁豫的真实
鲁豫的礼物
金钱的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