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是国际安全问题”

2007-05-14 15:05
中国新闻周刊 2007年21期
关键词:潘基文秘书长中国政府

朱 焱

1994年生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即要求发达国家率先采取减排行动,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与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2005年开始生效的《京都议定书》为38个发达国家规定了2008~2012年间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量化指标,但没有为103个发展中国家规定减排义务。

潘基文年初就任联合国秘书长以来,将气候变化问题列为工作重点之一。他任命了三位气候变化问题特使。其中一位,就是他的恩师、曾经担任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和第5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的韩升洙。

5月21日,韩升洙访问了北京,就气候变化问题与中国政府进行商谈。在离开北京之前,韩升洙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中国新闻周刊:请你谈谈此次访华的目的和成果。

韩升洙: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正在考虑在9月份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气候变化问题高级别会议,我来的目的是听取中国政府对秘书长倡议的想法,我不是来谈判的。9月份的会议也不谈判,而是各国领导人就人类未来面对的共同问题进行讨论。

气候变化涉及的问题很多。温家宝总理4月27日发表了重要讲话,阐述了中国政府节能减排工作的具体措施和目标,其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特别引人瞩目。对这个令人瞩目的演讲,我们十分欣赏。气候变化不是一两年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会持续很长时间。中国政府在此问题上态度积极,我们希望将来中国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中国新闻周刊:如何解决气候变化对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着巨大分歧。你如何看待这些分歧?

韩升洙: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负有历史责任,这不可否认。与此同时,他们有巨大的经济能力来处理这些问题。全球变暖的趋势不可逆转,一旦气温上升二三度,也许要经过很多世纪才能降下来,这会影响未来好几代人的生活,因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必须联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气候变化已经不仅仅是环境问题了,它是一个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联合国安理会讨论过这个问题,所以它也是国际安全问题。或者说,气候变化既是国内政治问题,也是国际政治问题,全世界都应该关注。

中国新闻周刊:未来的谈判应该在什么框架下进行?

韩升洙:任何政府都可以单独提出建议,欧盟和非政府组织也可以。但是这些建议只能作为联合国工作的补充,而不能取而代之。我们认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探讨这一挑战世界未来问题的唯一框架。

猜你喜欢
潘基文秘书长中国政府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等
联合国秘书长访问基辅
学会秘书长丘秉焱参加广东省科协组织的第12期学会秘书长沙龙活动
世行发表声明支持中国政府应对疫情政策
Sea Changes
新任“秘书长”
中美(联邦)政府公务员绩效管理比较研究
中国政府与社会组织问关系发展的风险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