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奥斯卡

2007-06-20 01:29
新民周刊 2007年8期
关键词:赛斯斯莱特迪卡

王 倩

每年一度的奥斯卡盛宴又将开启,虽然照例没有我们中国人什么事儿,但不妨碍我们细细品评一下几个重要奖项,也算对去年好莱坞电影的一个回眸。

以2006年12月初的国家评论奖为起点,经历数十站影评人奖、广播影评人协会奖、金球奖和制片人工会奖,直到2007年1月23日奥斯卡奖提名名单公布,美国影坛的年度表彰大会终于走到了最后一刻——2月25日(北京时间2月26日上午),第79届奥斯卡颁奖礼将在洛杉矶柯达剧院举行。

《巴别塔》,剧情上是《撞车》的重演,命运上是否又能重演《撞车》的奇迹?还是低成本小制作却收获了出人意料的票房成绩的《阳光小美女》,最终能捧得小金人?

众望所归的大师马丁•斯科赛斯能否获得奥斯卡评委们的青睐?还是奥斯卡红人伊斯特伍德引领好莱坞进入“伊斯特伍德时代”?

《泰坦尼克号》里梦幻般的Jack和Rose(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斯莱特)卸下了“花瓶”的称号,但能否敌得过集残忍与魅力一体的“将军”福里斯特•惠特克和银发的“女王”海伦•米伦?

所有的答案等待揭晓。

《巴别塔》,又一个《撞车》?

连续两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因为上演了最后时刻的大逆转而让人印象深刻,《飞行者》在《百万宝贝》身前迫降,而《断背山》被《撞车》一脚踢开。今年的5部提名影片中又出现了一部众望所归的《巴别塔》,它的命运将如何?

没有绝对的主角,我们在《巴别塔》中看到了几个分别独立却彼此交织的人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困境,多线索的故事叙述模式正如去年的《撞车》,甚至更精巧。不同的是《撞车》说的是美国的故事,而《巴别塔》里5种不同的语言,3个不同的国家,反映了全世界的问题,无怪乎很多人将《巴别塔》称为《撞车2》,这也成为恶意批评者的矛头指向。

当然如果看过《巴别塔》导演冈萨雷斯•伊纳里多之前的两部大作《爱情是狗娘》(2000年)和《21克》(2003年),你也可以说是导演“懒”到把一个主题拍了三次,用几条原本毫不相干的故事线,通过一个偶然的悲剧事件串连起来,从而揭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以及由此造成的后果。杰克逊拍到《魔戒三部曲》的第三部时终于得到了奥斯卡的认可,而部分影评人同样如此看待《巴别塔》,如果它真的如愿拿下小金人,何尝不是对伊纳里多的人性三部曲(也有人称之为“死亡三部曲”)的整体表彰呢?

《巴别塔》里有明星大腕,也有无名小卒。布拉德•彼特和凯特•布兰切特并不突兀,“保姆”阿德丽亚娜•巴拉扎和“聋哑女”菊地凛子也颇为抢眼,演员表演堪称一流。“闷片”《巴别塔》是奥斯卡一贯青睐的类型,但它提前被视为奥斯卡最有前途的竞争者,是否会影响最后一刻的“中奖率”呢?这两年的最佳影片可是冷门的温床。

和《巴别塔》竞争最佳影片奖的,有乔纳森•戴顿和维莱莉•法瑞斯这对夫妻档首次触电大银幕的作品《阳光小美女》。这部低成本的小制作将家庭喜剧和公路电影结合,辛辣而又温和,既反映了被社会严重扭曲的当代社会,却又不失光明的结局,自始至终充满了趣味,更为难得的是获得了出乎意料的票房成绩。

《硫磺岛家书》,在被称为“奥斯卡风向标”的金球奖上获得了最佳外语片奖,这次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虽然导演伊斯特伍德的《百万美元宝贝》两年前刚刚问鼎小金人,但这部“惊世杰作”受到了评论家的一致好评,更别提导演伊斯特伍德在好莱坞恐怖的影响力,而且这部影片的制作人又是斯皮尔伯格。

斯科赛斯和伊斯特伍德的战争

“奥斯卡弃儿”马丁•斯科赛斯还不能获得奥斯卡吗?“奥斯卡宠儿”伊斯特伍德又会获得奥斯卡吗?这是本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揭晓后所有人的兴奋点所在。

不管中国人对美国版的《无间道》多么看不顺眼,但马丁•斯科赛斯的《无间道风云》确实被美国人自己所喜欢。金球奖颁奖礼上,当马丁•斯科赛斯从小他4岁的斯皮尔博格手中接过最佳导演奖杯时,他有理由相信自己在跑完电影人生的这趟马拉松时能顺利举起奥斯卡的奖杯。

人们称呼他为“电影史学家”,《出租车司机》、《好家伙》、《愤怒的公牛》等代表作品早已经将他的名字镌刻在了电影史的任何一座丰碑上,但他从来没有捧起过奥斯卡小金人,以至于导演工会早早地在2003年授予了他“终身成就奖”。恐怕谁也没有想到此后他又两次出现在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提名名单上(2005年的《飞行者》和今年的《无间道风云》)。奥斯卡亏欠他太多,这也是很多影评人看好马丁•斯科赛斯的原因。

但他还面临很多问题。他和《无间道风云》都已获奖太多,获奖越多,越会增加大众的厌倦感,奥斯卡评委们也是平凡人。连他自己也说过,“人们厌烦看到你一次又一次地获奖,很可能就会把票投给一些新面孔”。或许他已经不需要奥斯卡,正如希区柯克和库布里克,他们都伟大到了已经不需要肯定的那种程度。

今年,当斯科赛斯第七次被提名为导演工会最佳导演时,终于凭借《无间道风云》获得了最佳导演;今年,当他第六次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导演时,能否如愿捧起小金人?或许该问问伊斯特伍德。两年前,马丁•斯科赛斯一心冲奥的《飞行者》就是最后时刻大热倒灶,在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两项评选中均输给了伊斯特伍德和他的《百万美元宝贝》。

那是伊斯特伍德的第四座奥斯卡奖杯,1992年他的西部片《不可饶恕》同样为他赢得了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奖。正如香港影坛颁奖礼上的“梁朝伟现象”,奥斯卡似乎同样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伊斯特伍德这位老牛仔执导的影片,就在奥斯卡拥有超高的命中率,或许这就是所谓他在好莱坞恐怖的影响力。这次他的《硫磺岛来信》以细节解读战争全局,视角独特,虽然放映时间有点晚,但依然不妨碍评论者们的一致好评。

突破“花瓶”

他们不是本届奥斯卡最佳男女演员中的最热门人选,但他们出现在本届奥斯卡提名名单中就是一种承认:从此他们可以骄傲地说,我们不再是花瓶,我们是实力演员,一如获得奥斯卡之后的妮可•基德曼和查理兹•塞隆。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斯莱特,或许人们更喜欢称呼他们为《泰坦尼克号》的Jack和Rose,没人能忘记当年那部横扫全球影坛的爱情片中那两个青涩的少年,和一段凄美的爱情。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在当年的奥斯卡上获得了11项大奖,但没有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斯莱特两人什么事。他们两人从此被刻上了“偶像派红星”的标签,或者说就是“花瓶”。唯一值得凯特•温斯莱特感到安慰的是,她至少还被提名为最佳女主角,虽然最后未能如愿捧杯。如今,他们花了近10年时间终于能够证明,自己是实力派了。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成名于电视,他在电视上当偶像,出现在一堆青少年流行杂志的封面上。“这是我一直极力避免的,我想朝演技派迈进,对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想法及诠释。”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讨厌这样的形象,他热衷在独立制作的低成本电影中扮演一些另类角色,比如《全蚀狂爱》中的法国诗人兰波,《罗密欧与朱丽叶后现代激情篇》中挥舞着手枪的罗密欧,他对挑战各种角色兴致盎然。

接拍《泰坦尼克号》让迪卡普里奥大红,但同时他又走回了老路,被当成了大花瓶,为此他甚至差点放弃演戏,“那时候真的有点不想再做这一行了,但我也必须承认,也是在同时我第一次觉得可以自己掌控未来的走向。”

在掌控自己走向的同时,迪卡普里奥逐渐成为成熟的演员。虽然《海滩》中的表现被斥为差劲,《纽约黑帮》中扮演的枭雄被认为是个小瘪三,但迪卡普里奥并没有放弃这条路,甚至连身材走样也被解读成“将大众的注意力集中到表演而不是脸蛋上”。

如今,无论是《无间道风云》中冲动的卧底警察,还是《血钻》中残酷的宝石走私者,加上前年在《飞行者》中的精彩表现,迪卡普里奥终于摘掉了“花瓶男”的帽子,而晋身为好莱坞演技男星行列。2月25日,他很可能捧起生平第一座小金人,但对他构成致命威胁的是福里斯特•惠特克,他在《末代独裁》中化身为集残忍与魅力为一身的将军,已经赢得了众多颁奖礼的最佳男主角奖项。

1997年的凯特•温斯莱特同样被人看成“花瓶”。但为了不只在电影中充当花瓶,凯特一直相当谨慎地选择剧本。《泰坦尼克号》给凯特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名气后,她却出人意料地拒绝了《莎翁情史》和《安娜与国王》等一系列大制作,反而垂青于独立制片电影。她接拍了一系列带有异国情调的角色,比如《北非情人》中与女儿旅行横越摩洛哥的那个60年代的年轻单亲妈妈,《性烟》中在印度旅行的澳洲女子,《鹅毛笔》中穿着紧身马甲衣的洗衣侍女……这一次她在《身为人母》中摇身变成了一个与他人通奸却令人同情的母亲,这让她第五度获得了奥斯卡提名,而她今年仅仅才31岁。

和凯特•温斯莱特同样需要奥斯卡来正名的是西班牙美女佩内洛普•克鲁兹。芭蕾舞演员出身的克鲁兹外表美丽惊人,她留给大众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汤姆•克鲁斯的前女友,浓郁的异域色彩让她的早期角色大多也是“花瓶”——令男主角神魂颠倒的性感美女。但这一次她在西班牙著名导演阿莫多瓦的《回归》中成功扮演了一位奋力保护女儿的母亲,这个艰难的角色让她首度跻身奥斯卡提名名单。

但凯特•温斯莱特和佩内洛普•克鲁兹获得奥斯卡的几率比不上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历经几个颁奖礼的考验,最佳女主角成为本届奥斯卡最容易预测的奖项。61岁的“戏剧界的女王”海伦•米伦在《女王》中俨然将自己与所诠释的伊丽莎白二世融为一体,以致如今有些路人见了她,会向她问候“女王好”,甚至向她行屈膝礼。

猜你喜欢
赛斯斯莱特迪卡
迪卡的秘密花园
库里兄弟 相爱相杀
失业贺卡
坚韧不拔抓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