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才之“度”

2007-07-07 09:50董守聪
中国中小企业 2007年6期
关键词:超前消费刘老板效能

董守聪

对于成长型企业来说,从爱才到贪才,将可能是致命一击。经营者用制度把已有人才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比聘用更多的人才更加有效。

某集团董事长刘老板,从服装生意起家,后来做期货发了财。而后集团开始转型做实业,并且通过并购重组,很快就发展成为跨行业的集团公司。

爱才如命是刘老板的一大特点。他牢记古训:得人才者得天下。当初企业小时,吸引不来人才,当企业做大时,刘老板便实现了招揽各路英才的愿望。

随着人才的涌入,刘老板专设了一个“博士院”。一是延揽和储备人才,以备企业战略发展需要,二是担当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开发,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决策报告。

然而“博士院成”本相当大。首先,是人工成本。博士们的待遇不菲,10 万元起薪,最高据说达百万级,“博士规模”最多时接近300 名;其次,项目研究费用、管理费用、实施费用以及和政府协调等各方面费用深似无底洞……不堪重负之下,后来有些项目根本无力实施。

于是,“博士院”成了“博士怨”。市场的矛盾必然导致内部的冲突:许多部门配合问题、人才之间的配合问题、新人和老人之间的磨合、管理上的不顺。即使照常拿着高薪的博士们,也因为项目无法实施而满腹怨言。同时,企业效率低、官僚、管理混乱等现象更为严重。

随后,由于项目上得太多,战线拉得太长,企业经营陷入了困境。无奈之下,“博士院”只有以关门收场。最终,集团自身也分崩离析。

那么,企业在快速成长时,该如何处理好企业和人才的关系?

拒绝人才超前消费

有人说:作为一个管理者,不能太有个性和风格,而必须具备海纳百川的包容心。然而现实中,凡是有一些业务特长的人,都往往很有个性,甚至由于沉迷于自身价值的体现和创造,而在不经意间忽视对企业价值观乃至企业根本利益的遵循。

尤其像案例中这样上百人组成的博士院里,人人都是精英,谁也不愿意去屈从于他人的思想,又怎么能形成合力?再者,精英之间难免都在攀比,人人都想让自己的项目上马,但是企业又能承受得起吗?如有不顺,这些人才的积极性便会衰减,反而导致企业形成内耗,甚至最终可能将企业的资源丧失殆尽。

不难看出,对于人才的超前消费,不仅不能为企业增值,反而还会给企业添乱。

竞争不只是人才的竞争

人们都说:“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于是许多企业都在不计代价地四处延揽人才。然而,有一个概念需要校正: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一套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竞争。人才必须要高低搭配、错落有致,这样才能发挥出组织的总体效能,才能形成合力。

而对此的反证,就是我们看到的“全明星球队”反而经常输给非明星球队:虽然队员个体能力很强,但是能力互补性差,而且队员们都个性十足,整体效能反而很低。

其次,人才须在使用之中储备,同时要在使用中开发。过多的储备人才,往往会因为没有充分利用他的智慧,而使他变得懒惰,而人一旦懒了就很难再积极起来。况且本案例中同时要激励几百位博士,这对一个仅处于成长期的企业而言,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最后,高薪就一定能出高绩效吗?未必。就好像凡是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会不尊重、不珍惜一样。尤其对于优秀的人才,薪酬往往已不是他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了,而个人的成长空间和个人的价值体现,更能激发其效能。

因此,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群体,都需要有一个不断优化和提升的空间。如何用最好的制度把每一个已有人才的潜能发挥出来,可能比聘用更多的人才更有成效。

最后,与您共享一位企业家的话:企业家永远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最适合的人,用最少的成本,实现最高的效率,并且把自己最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做到极致。

猜你喜欢
超前消费刘老板效能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00后”大学生超前消费现象调查研究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好事做到底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超前消费与社会认可度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网络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你欠债,我还钱
教师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