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实验平台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影响探究

2007-12-26 00:38韩晶孙潇毕亚娟乔晓强
亚太教育 2016年34期
关键词:创新素质大学生

韩晶 孙潇 毕亚娟 乔晓强

摘要:高校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同时承担着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为探究科研实验平台建设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者在河北大学药学院范围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科研平台在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素质;科研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244-02

引言

当前,创新素质被列为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高等教育在原有体制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的概念,并将其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战略转变核心内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缺乏是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因素。科研实验平台是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凭借各种支撑条件的综合应用。[1]为探究科研平台建设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影响,课题组在河北大学进行深入调查。本次调查以问卷形式展开,调查对象为在校本科生,共回收289份有效填写问卷。本文将根据调查结果,重点分析科研平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现阶段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两个方面的问题,并讨论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措施的方法。

一、大学生科研平台现状

科研平台是科学研究性实验的基本手段,科研平台建设是衡量高校科研能力及科研实力的基础。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科研平台为其提供设备、资金等物质基础,以及丰富的科学理论基础。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以及国家扶持力度加大,高校的科研平台建设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但在此过程中仍存在问题。

经调查显示仅有32.53%的学生曾在实验室参与科研活动。其余学生未曾参与科研工作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实验室名额受限”占有49.20%的比重,且未曾参与科研工作的学生中88.20%的群体认为“学生非常有必要进入实验室学习并且实验过程对创新素质培养很重要”。以上数据反应当前存在的问题为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进入实验室进行学习探索的机会。如何完善科研平台建设以实现多数学生有机会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工作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此外,调查发现大学生认为“影响在所学领域提升创新能力因素”中最主要的客观原因为实验条件不健全,即缺少相关的设备、技术和经费支持。因而实验设备以及经费的短缺仍然是限制学生实验创新的影响因素。高校科研经费紧张,直接导致实验室科研工作难以全面展开,进而学生创新型科研行为受限。可见高校科研平台的完善与提高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密不可分,保证充足的物质资源将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

二、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现状

基于当前科研实验平台,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可归纳为以下特点:整体创新素质水平有所提高,但个体间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各高校一直致力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战略转变,总体来看高校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有两条主线:一方面通过加强创新宣传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另一方面提高创新项目训练并鼓励创新成果交流展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经过多方努力,这一体制改革已初见成效。

个体间创新素质培养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从调查反馈数据可以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相比未曾参与任何科研工作的学生群体,承担研究课题的学生群体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明显要更突出,这部分学生参与创新项目训练并取得成果的可能性越大;而未曾参与科研实验项目的学生参与创新项目训练比例很小,对专业领域了解的深度也有限。

三、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主观原因

1.部分大学生参与科研实验工作目的性不强

在参与科研工作的学生中,47.80%的群体选择进入实验室是出于热爱科研工作,希望深入了解所学专业领域,55.23%的学生表示并不热衷于其所在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或者根本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这其中的落差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在科研工作中缺乏目的性。另外,相当一部分同学表示参与科研工作是为了“获得创新学分”而并不是出于自身兴趣。如何提高大学生科研兴趣将成为大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部分大学生在创新工作中表现出不自信

研究发现,58.50%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后主要在研究生指导下进行实验工作,即在经验基础上进行重复试验。究其原因32.90%出于对自身能力的不认可,认为自己无法担当科研任务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自身素质不足,缺乏实验能力。故而这些学生选择不参与科研工作,或者仅在科研实验中承担小部分重复性工作。该现象可能与其对专业领域知识理解深度和广度有关,这种不自信的表现从根本上导致大学生创新能力难以提高。

3.学习模式难以转变,缺乏自主性

大学生从高中到大学的顺利过渡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基础。学生需要逐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创新素质培养的关键。而部分大学生不能适应这种转变,因而无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导致其创新能力发展受限。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仅34.00%的学生选择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寻找答案,并且56.40%的学生表示自己对所承担的课题或任务并非积极主动,缺乏自主性。这就造成学生科研兴趣的降低进而在创新实验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二)客观原因

1.师资队伍及授课方式影响

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不仅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建设一支创新型师资队伍同样重要。传道授业是为人师表的责任,教育创新型人才的前提是教师自身知识更新足够迅速且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渗透到教学中。尽管高校一直提倡创新体制改革,但传统教学模式仍在高等教育占据主体地位,侧重于教师讲授而非学生探索。[2]

2.缺乏设备资金支持

上文提到,在科研平台建设中设备资金短缺是一直以来急需解决的问题。缺乏资金设备的支持学生很难将思路付诸实践,实验室将大部分资金用于已有课题项目而忽略了学生创新型训练项目的需要,最终使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实验的可能性很小。

四、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措施

(一)主观方面

大学生主体需要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一方面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深入了解专业领域,加强在日常学习中的创新性想法;另一方面抓住机会参与实验室科研工作,并积极参与各类创新项目训练活动,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新素质。自主学习模式需要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且寻找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身自主学习意识是大学生首先需要面临的问题,也是创新素质培养中的关键问题。

(二)客观方面

1.增加宣传力度,采取奖励措施

一方面,高校可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活动。通过宣传创新精神,举办讲座或者大学生创新交流会等一系列活动向学生普及创新知识,提高大众创新意识。另一方面,高校可适当给予相应的奖励措施,举办创新项目竞赛,承诺学生参加创新项目可以获得创新学分等。

2.完善科研平台,给予物质支持

科研平台的完善,意味着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科研工作并且依照自己的思路进行科研实验工作,从而实现自身创新水平提高。而实验室名额受限,极大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科研平台的完善是一直以来不断需要改进的问题。保证多数学生有机会接触科研实验研究应当被重视起来。此外,物质支持是学生创新实验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3.增进师生交流,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充当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需要将主导权还给学生,通过学校的教学以及科研活动将创新素质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开展第二课堂为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创造良好的氛围[3],努力做到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探索,适应新的学习模式进而更好的进行创新实验,提高自身素质。

五、结束语

高校的创新教育体制改革在今后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仍是高校创新人才战略转变的核心内容。第二课堂的开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有所助益,科研平台的完善将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探索提高学生自身创新能力和社会竞争力的培养机制对高校来说是一项挑战,对社会来说是无穷的效益。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德钦,梁一池,曾令超.大学生科研平台建设与创新能力研究——以福建省部分地方高校为例[J].北华大学学报,2009(10):107-109.

[2]石建军.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思考[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5):13-15.

[3]张水香,尹发根,王前莉.对一般地方高校创新素质教育的探索[J].科技信息,2008(30):331.

猜你喜欢
创新素质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创新教育在大学成功素质教育中的实施
生物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实践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