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文章画上圆满的句号

2008-01-07 05:29宋佃友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08年11期
关键词:颐和园花花美丽

宋佃友

今天是个难得的好天气,四年级一班的徐子凡、张孜慧、刘筱涵等同学手捧鲜花,高高兴兴地来到宋老师家。

同学们纷纷向老师介绍自己假期里的所见所闻。如:家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全家到哪儿旅游,读了什么书,参加了什么活动等。学习委员徐子凡说:“老师,我在假期里写了几篇作文,我妈妈读了之后说开头和中间部分写的还可以,但结尾总觉得缺点什么。爸爸读了之后也这么说。我今天带来了一篇,请您看一看。老师,文章的结尾很重要吗?”

“是啊,俗话说‘编筐编篓,贵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文章不但要有好的开头,还要有精彩的结尾。就像善跑的运动员,不但要起跑迅速,临近终点时,更要有冲刺能力,这样才能创造优异的成绩。作文也是这样,要全力以赴,顺势终结,不要虎头蛇尾,草草收场。”

“作文的结尾这么重要,有什么好的方法吗?”这个话题也引起了班长张孜慧的兴趣。

“作文结尾的方法很多,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宋老师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一、自然结尾法

就是用事情的结果做文章的结尾,事情叙述完了,文章也随之结束。自然结尾法感情真挚、自然,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自然但不能乏味。语言平淡而具有深度是这种方法的最主要特点。例如《火烧云》一文,作者在用大量的笔墨展示了火烧云的奇妙变化之后,用“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结尾,看似平淡却令人回味。再如有位同学写《我第一次包饺子》时,是这样结尾的:当饺子出锅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地吃起来,边吃边说:“真香啊!。”

二、归纳总结法

对主要内容或者中心思想进行归纳总结,叫做归纳总结结尾法。这种方法直截了当,适合于表达主题思想,但要注意总结既要有高度,又不能脱离文章,要力求简洁、准确。例如《鸟的天堂》一文,作者在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不同景象后,直接用“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结尾,简洁、准确地表达了中心。

三、篇末点题法

这是一种常用的结尾方法,即在文章的结尾点明主题。这种方法既可以加深读者对文章的整体印象,又能给读者以启发。使用这种方法结尾,关键要注意如何总结全文,如何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切忌重复文章的基本内容,或重复开头等等。例如《给予是快乐的》一文的结尾——“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篇末点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使读者深切地认识到“给予”的确能给人带来快乐。又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者在总述及分述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及丰富的物产后,用“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同,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四、首尾呼应法

首尾呼应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首尾内容上要有内在的联系,能相互补充或相互说明等。二是首尾所表达的意思相辅相承,能更好地诠释(解释说明)中心。例如《颐和园》一文,文章开篇点明“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结尾写“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这两句话的内容相同,说的都是颐和园的景色;意思相同,说的都是颐和园景色的美丽,这样写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严谨。

五、含蓄结尾法

结尾时,不直抒胸臆,而是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就是含蓄结尾法。含蓄的好处在于“此时无声胜有声”,欲说还休的表达能给读者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比如有位同学的作文《美丽的云蒙湖》是这样结尾的:“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漾起了一道道较大的水纹——渔夫驾着小船开始捕鱼了。太阳映红了云蒙湖,映红了人们的脸庞,映红了大地,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图画

“结尾的办法还有很多,如愿望表达法、如愿以偿法、问句结尾法、主题升华法、直抒胸臆法等。”

“这么多方法,用哪一种最好呢?”刘筱涵疑惑地问。

“这要根据文章的内容,以及文章的开头或结构来确定,用一句广告语来说就是‘合适的就是最好的。下面让我们看一下徐子凡写的文章《勇敢的“花花”》,你们觉得结尾怎样?你觉得怎样结尾更好?”

勇敢的“花花”

徐子凡

“花花”是我家养的一只小狗。它长着三角形的耳朵,灵敏的鼻子,整天在家里东闻闻,西嗅嗅。它的嘴里露出两颗银白的、锋利的牙齿,犹如两颗锋利的钉子。两只大眼睛转来转去,透着机灵、顽皮。

“花花”很怕生,总想藏起来。可它又是那么勇敢,不要说见到小虫和老鼠,就是遇到了比自己高大的动物也敢斗一斗。

一次,我家门外出现一只大黑狗,大人都说狗欺生,果然,“花花”立刻摆出一副无所畏惧的架势,接着突然猛扑上去,猛咬大黑狗的大腿。没几个回合,大黑狗就夹着尾巴逃跑了。“花花”像打了胜仗的将军似的,昂首挺胸地在我身边走来走去。

花花还会踢球、做游戏,还经常跟着我出去散步呢!

“老师,我觉得文章的结尾与‘勇敢无关。可以用篇末点题法结尾:‘这就是勇敢的花花,我很喜欢它。”

“能不能用‘这就是我家的花花,你觉得它是不是很勇敢呢结尾?”

“可以。这种方法叫‘问句结尾法,就是在文章结尾不直接点明中心,而是故意设置疑问,让读者去思考、理解,从而去品味文章的中心。”

同学们各抒己见,积极发言。宋老师接着说:“结尾在讲求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出现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已耐人寻味,但仍不放心,偏要啰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或事件结果一一交待出来,或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二、空喊口号。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号。三、拖泥带水。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哕哕嗦嗦。你们在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

“老师,我们记住了。”同学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猜你喜欢
颐和园花花美丽
北京颐和园
花花小包
花花历险记
花花历险记
颐和园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