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杂文的杂感

2008-02-11 10:41
杂文选刊 2008年8期
关键词:杂文家权势风骨

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不为金钱所迷,不为权势所屈,不为世俗所累,不为时尚所困,说所当说,行所当行,何其痛快淋漓,何其超凡脱俗。然而,人毕竟都立足于现实,生存于人世,且如摆脱不了大气的压力和地心的引力一样,挣脱不了权势和世俗的挤压,不免有碰壁之痛和压抑之苦。于是就有胸中块垒、腹中牢骚,于是就借着现实的历史的种种由头。将自己对于人生对于世态的种种感悟种种思考以及对于金钱与权势之下酿成的种种丑恶种种败类的义愤,倾泻于白纸之上,借杂文之酒杯,以浇心中之块垒。

想用杂文针砭时弊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甚至包打天下未免天真,期望值不能太高,这是我在弄墨舞文二三十年之后的一点心得。我之所以乐此不疲,并非因为有多少伟大的思想崇高的情感需要表达需要抒发,大致倒是因为“鱼骨在喉,不吐不快”。从大处说,于世态人心或有小补;从小处看,也对身心健康大为有益。

写杂文不仅需要时间,而且需要有一种心绪。愤怒出杂文,烦恼也出杂文。只有置身于能使你兴奋使你愤怒使你忧虑使你烦恼的社会生活之中。才能引发你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思考,才能产生某种创作的冲动。

杂文家并不是专门与各级领导唱对台戏的,绝对不是。杂文家之写杂文。乃是一个审视社会,审视人生的过程。只是这种审视,不能以某些领导的是非为是非,不能被“官大一级压死人”的陈规陋习束缚了自己的思想。要不,杂文家就不成其为杂文家,杂文也不成其为杂文。杂文应当有风骨,杂文家应当有气节。

杂文应当来自民众,反映民情,体察民意,喊出民声,惟其如此,它才能鲜活泼辣,富有生气,这是包括出租车司机的“马路时评”在内的街头巷议之所以比不少杂文更为尖锐泼辣的原因所在。当然,杂文不是街谈巷议,杂文家也不是出租車司机,杂文家之写杂文,或许会多一点思考,多一点责任。他们总想从民情民意民声中悟出一些人生的真谛。摸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杂文家的勇气,杂文的风骨,并不仅仅在于敢说,更不等同于言辞尖刻。首先需要的倒是敢想,只要视野所及,无论事关社会还是事关人生,都不要自己先设置了禁区。即使是再敏感的话题,也要敢于深入思考。其次才是敢说,敢于用恰当的方式说出自己感悟到的东西,说出自己思考的结果。一味地以“敢说”来追求惊世骇俗,而缺少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入思考,这种惊世骇俗极易变为哗众取宠。

曾有一位朋友对我说,你的杂文好像很少说到本地的人与事。我回答说,也是有的,只是你没有看出来。最先引起我的种种感触并引发我对人生对社会的种种思考的,倒往往就是本地的以至于身边的人与事。说到本地的某些人与事,也决不是要与什么人过不去。客观地说,不是我把“矛头”指向了什么人,倒是有的人正好碰上了我的“矛头”。

不必为早上的影子特别长而沾沾自喜,不必为中午的影子特别短而耿耿于怀。

杂文家都有自己的思路。但这思路并不像公路铁路只在同一平面上铺设,倒是像飞机的航线。设置在多维空间之中。从同一起点出发的,可以各分西东越离越远;在不同层面上似乎互不相干的。有时偏偏又会立体交叉而有其共同之点,分道扬镳的,或许也大可平行不悖而且殊途同归。因此,我以为写杂文的人没有必要强求所谓的志同道合,假如他们在什么问题上都“英雄所见略同”。这杂文界的思想也未免过于单一。因此。我以为应当提倡互补。多一点互相之间的沟通。少一点不同观点不同风格不同流派——如果杂文界也有流派的话——的五相排斥,尽可能从种种“不同”中吸取一些有益的东魂。

猜你喜欢
杂文家权势风骨
《川渝杂文家风采》首发
骄傲与谦卑
动物的“恨”
风骨
风骨
荷花
狐假虎威
档案珍藏者语
本刊聘请签约杂文家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