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2008-03-04 01:47陈园园
中国新闻周刊 2008年6期
关键词:世界纪录运动员

陈园园

他们是“体育强国梦”最早的一批践行者。如今,年华老去,要面对的是“民族英雄”光环褪去后的人生。

“我们是活在风口浪尖上的一群人。”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运动员,郑凤荣用这样的语句为自己总结。

因为奥运的关系,作为第一代明星运动员,郑凤荣经常被邀请参加各种活动,她也每每应邀,可是时日久了,她发现,年轻运动员出席活动,常常是有出场费的,而且“动辄上十万元”,他们这些老运动员“连个车马费都没有”。郑凤荣都是自己坐公车、坐地铁赶到活动地点,活动结束后,主办方就让人把她送到地铁站了事。有一次出外参加活动,回来时突然下雨,到家全身都淋了个透。

“不是计较那个钱”,郑凤荣认为,这样是对老运动员极大的不尊重、不礼貌。慢慢地,她开始对参加各种活动持审慎态度。

郑凤荣对记者说,1957年她一跳打破世界纪录之后,不但经常参加国宴,还和国家领导人交往甚密,如今那些得势的“小年轻”和自己本就“不在一个重量级上。”

打破世界纪录以后,郑凤荣多次受到领导人接见,并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9年,国家邮政局还以郑凤荣为原型设计了第一枚跳高邮票。一个世界纪录完全改变了郑凤荣的命运。

走进郑凤荣的家,立刻被当年的光环所包围。客厅正面分别挂着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郑凤荣的照片,背后悬着华国锋的亲笔题词。屋里的每一处装饰都在暗示着,房间主人曾经荣耀的过去。

老冠军新难题

与如今动辄上百万的冠军奖金相比,当年的世界纪录(世界冠军)得到的最高级别奖励不是物质奖,而是享受极高的政治待遇。

现在,郑凤荣居住在北京东四块玉附近体育总局盖的员工楼中,四号院是所有院落中较新的一处。要住进来,需要达到较高的资历和工作年限,还必须支付一定的购房费。

东四块玉的北街、中街和南街,错落着一栋栋已有不少年份的灰色大院,大院的墙皮早已剥落,灰色大院的前面就是高大肃穆的体育总局大楼,也是通体的灰,在一群低矮院落中高高耸起。在这样的大院里出入的,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都曾经是新中国体育史上响当当的人物。

50年前,这里曾是运动员们训练时居住的小平房,如今又成了他们老年时的居所。

文革后,郑凤荣转做行政工作,历任中国体育服务公司总经理、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董事长、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常务副秘书长。

“老运动员都能吃苦,在生活方面没多大问题,一块钱有一块钱的活法,一百块有一百块的活法,我们不去比那些大款。”她说,这批老人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医疗。以郑凤荣的级别,每年可以拿到3600块的医疗金,但绝大多数老运动员很难达到这个标准。

新中国最早的一批运动员都是在摸索中干体育的,身体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临近暮年,伤病更甚,老人们都饱受煎熬,不得不为自己以前超负荷的身体损耗还账。

在体育界,得冠军次数、级别和最好成绩是退役后获得补贴的主要依据。像郑凤荣这样,在个人项目中,有过突出贡献的运动员,现在享受的待遇尚可。但如足球、篮球这些无缘冠军的集体项目运动员,“就难了”。

退而不休,“好管闲事”的郑凤荣这几年就在忙这些老运动员的退役安置的事情。

郑凤荣说,最让她揪心的是篮坛名宿钱澄海。钱老几年前患上骨癌,截去双腿,靠定期注射针剂维持生命,“一针就是8000块,已经打了20针了”。靠着微薄的医疗补贴,已很难维持。

去年,篮协给钱澄海6000美金的资助金,但仍是杯水车薪。

无悔青春

张俊秀,是50年前中国叱咤风云的足坛明星。

1953年,19岁的张俊秀进入中央体训班足球队,直至1963年退役,他都是第一届国家足球队的主力门将,也是国内第一个掌握鱼跃救球技术的守门员,有“攻不破的万里长城”之称。当年做守门员,没有现在这么完备的护具。“我们连手套也不戴,讲究的是触球的手感。后来才有带小胶粒的那种手套。”张俊秀说。

“当时训练场都是土场,地上还有小石头”。在土地上摔打多年,如今撩开衣服,张俊秀的前胸后背都还呈现出沙土般的青色。

在先农坛集训时,队员们都各自带着被褥、脸盆,就住在先农坛体育场的看台底下。看台年久失修,冬天四面漏风,早上醒来,被子上落一层土。

1958年,中国足球队跟前苏联火车头队的一场比赛中,张俊秀高高跃起救球,从对方前锋的身上栽了下来,摔了腰。由此落下的腰伤,折磨了他一辈子。

后来,每次比赛下来,随队的医生都会给按摩一下。他一直咬牙坚持着,“这些年来,人老了,肌肉力量消退,腰伤就加重了”。

1983年,张俊秀接受过一次手术,手术失败,导致下肢瘫痪。24年来,日夜忍受着疼痛的煎熬,只能靠止疼药度日。如今,虽能勉强走路,一条腿仍没有知觉。

张俊秀说,自己并不是简单的腰椎间盘突出,而是长期劳损、加上医生不规范的按摩,生生把腰椎间盘磨烂了,软组织掉到了锥管里面,压迫马尾神经根,直接影响了下肢的活动。

这些年就诊,医生看了都大为吃惊。“能把椎间盘磨烂了,绝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他们都不能理解,我这十几年,是怎么过来的”。

作为那时的国足队员,张俊秀享受着每天1块5毛钱的伙食标准、92块的工资,绝对算富翁了。如今,随着足球项目江河日下,没有国际教练的资质,也没有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的条件。张俊秀他们这些老球员的退休工资每月是2000多元。

在那一片灰色墙的大院里,和张俊秀、钱澄海类似的故事老人还有很多。天气好的时候,会看见他们缓慢地在院子内溜达着,因为多有腰伤,他们大多很少抬头,只是自顾自地挪着步子。

猜你喜欢
世界纪录运动员
中国高铁再创世界纪录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姐妹花用歌声创世界纪录
刘湘打破世界纪录
世界纪录的尽头
好大一棵菜
马虎的运动员
运动员
九项神奇的世界纪录
思维擂台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