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就业探讨

2008-03-11 10:10
总裁 2008年10期
关键词:劳动力就业中国

张 超

摘 要:我国劳动力市场由改革前的二元结构逐步演变成目前的多元化市场。虽然这些分割的劳动力市场有相互交叉的领域,但却不存在统一的劳动力价格、社保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及劳动力供求关系,这就使在某项政策下对劳动力市场的调整信号,并不能在整个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得以反应,甚至会有适得其反的结果。因此,如何将分割的劳动力市场整合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是经济体制建设的重大理论课题。

关键词:中国;就业;劳动力;市场分割

在未来的十几年,中国将面临严峻的总量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问题。总量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都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长期增长。

具体的原因包括:第一,我国劳动力市场处于多元分割状态,主要包括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主次分割、区域分割和产业分割。这种分割使劳动力市场信号失灵, 对中国就业影响颇大。

第二,我国实施的是对微型和中小企业发展极为不利的工业化发展战略、体制和政策,而一国劳动力就业的规律是:总就业的65%~80%是由微型和中小企业吸纳的。发展中国家的高层和地区领导,为了赶超发达国家,都有很深的大工业和大企业情结,认为兴办大规模的企业,将企业做大,既促进经济的发展,又可以吸收劳动力就业。

第三,除了人口基数大之外,我国实行的是赶超战略。在今后20年内,每年净增人口在1000万左右,净增劳动力人口在600万左右。这是我国就业供需矛盾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我国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和产业。这些技术和产业不能大量吸收劳动力,最后,提出了一些解决就业问题的建议。

1 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现状

1.1 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

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是通过户籍制度而形成的。1963 年, 我国出现了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界限。其社会功能有三: 证明公民身份和维护治安, 是基本功能; 控制户口迁移, 特别是控制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 是特殊功能; 通过户口来分配某些紧缺物资, 是附加功能。

制度设计的动因是加速国家工业化。1978 年以前, 我国对重工业实行政策倾斜, 政府将有限资金优先集中投入资本密集的重工业, 以加速其现代化, 致使制造业结构偏重, 服务业发展滞后, 而农村和绝大多数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无法得到充裕的资金, 农村区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机遇, 因而难以拓展就业机会。为确保这个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采取了行政手段, 实行城乡分割, 用户籍管制将农民限制在农村, 并让他们从事较为单一的种植业生产 。在这一制度框架内, 市民是既得利益者, 农民是利益受损者。

1.2 劳动力市场的主次分割

根据多林格的理论,劳动力市场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前者是指可以获得现代雇佣条件, 包括合理的工资和社保福利, 它存在于城市正规部门的国有、集体及现代企业部门。后者是指工资水平低, 没有社保, 劳动者权益难以得到保护的市场。它存在于农村的传统和正式部门, 并且在城市的传统和正式部门中发展。

两者的区别在于: 其一, 劳动条件与保护不同。前者是高价市场、保护市场和刚性市场; 后者是低价市场、无保护市场和弹性市场。其二, 供给与需求弹性不同。后者的供给与需求弹性高于前者。与主要劳动力市场相比, 次要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更为充分, 有庞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作为市场储备。从次要市场看, 改革后兴起的乡镇企业、私营企业、集体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自主招聘或解雇职工, 劳动力需求已实现了自主化。

1.3 劳动力市场的区域分割

在我国不同地区, 东部的内部分化较大, 中西部的就业压力比东部大, 但内部分布均等。在市场机制下, 区域就业机会差异必然导致劳动力流动。随着改革的深入, 劳动力市场已具有了初步理性, 劳动力在省内流动阻力小, 但从全国看, 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户籍制度的存在, 劳动力在省际间的流动仍然有阻力。不仅如此, 劳动力市场区域分割还源于地方保护主义。

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后,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作为热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但实际上, 在西部地区, 在农村, 在由乡镇企业所构成的劳动力市场里, 并不存在明显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相反,劳动力市场仍在想方设法希望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填补一些重要的空缺职位。只是在由东部沿海城市、垄断行业、公共部门所组成的主要劳动力市场里, 由于职位竞争激烈, 才出现了明显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因此, 正是由于存在明显的制度性劳动力市场分割, 大学生就业才表现出了高度一致的东部沿海倾向、大城市倾向和大企业倾向。如果暂时不能在主要劳动力市场找到合适岗位, 理性的大学生也不愿意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因此, 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职位空缺时, 很多大学生却宁愿选择在主要劳动力市场自愿性失业。

1.4 劳动力市场的产业分割

产业分割是一种新形式的劳动力市场分割, 与市场经济下政府垄断相联系。它限制非国有经济进入, 主要由国有单位经营, 收入较高的产业排斥外来劳动力, 包括流动中的原国有部门职工, 从而导致不同劳动集团进入垄断产业的机会差异, 产生出新的就业不平等。这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远非统一的市场。劳动力市场产业分割的实质是保护正式就业的市民。

产业分割不依赖国家再分配, 而是与产品市场有关, 垄断产业获取超额利润, 维持职工的工资和福利。产业分割并非是旧体制的延续, 而是与市场发展相联系的, 反映了在中国经济转型中新旧体制要素的互动。农民难以进入主要由国有单位经营的各个垄断产业, 因为他们要同时跨越产业分割、户籍和就业身份障碍, 但他们进入当地垄断产业就业的机会大于外地农民。城市迁移劳动者在垄断产业就业机会小于未迁移城市劳动者, 大于农民 。

2 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弊端分析

(1)扩大了居民的收入差距。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扩大。(2)地区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扩大。(3)行业人均收入差距扩大。(4)挫伤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积极性, 浪费了人力资源。由于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农民的多种歧视,致使部分农民工收入低至无法维持简单劳动力再生产, 只能再生产低素质的劳动力。(5)增加了劳动力要素的交易成本。由于劳动力市场的多重分割, 劳动力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的阻力增加, 环节增多, 流动的空间距离拉长, 流动的时间延长, 从而流动的费用大大增加, 致使交易成本不仅相对的且绝对的攀升。(6)延缓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劳动力市场的多重分割, 尤其是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 使农民不能在城乡之间自由的流动, 不仅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而且无法顺利的转化为市民,这又使城市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工业化进程, 进而阻碍工业化进程。不言而喻, 这既制约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 也影响城市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的发挥。(7)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由于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所引起的城乡、地区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目前, 我国的贫富差距过大。

3 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原因

(1) 历史原因。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后, 刚成立的新中国不可能马上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必然借鉴苏联经验走上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之路, 这也符合马恩经典作家的设想。因此, 在当时的环境下, 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理念, 更不可能去培育和建设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2)体制原因。①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把城乡居民分为在权利、机会和风险等方面存在极大差别的两部分, 在人口迁移政策上严格控制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 从而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剩余。②不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下,城市居民能够从单位或社会获得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 而农民却基本没有社会保障, 一般要靠子女解决,其承包的土地就是最低的生活保障。

(3)地方保护主义。首先,地方政府为了解决本地的就业问题和实施下岗工人再就业工程, 千方百计地限制外地工人的进入本地就业。其次,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歧视或者说是对城市工人的就业保护。

(4)行业垄断。由于国家采取保护垄断行业的优惠政策,使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以及失业风险等与非垄断行业存在明显的差别。

(5)市场发育原因。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还处在起步阶段,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体系远未形成, 还难以完全承担劳动力要素配置的基础性功能, 劳动力的配置还未完全摆脱计划用工模式, 劳动力市场的市场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的扭曲。

4 解决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对策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 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要改变“ 蓝印户口”的做法, 坚持常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 实行以居住地划分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 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 使户籍登记准确地反映农民的居住和身份状况, 降低进城户口的成本.全面拓宽城镇就业渠道。

(2)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打破社会保障城乡二元化格局, 把最低保障体系向农村延伸。要建立农村最低保障体系, 解决农民进城打工的后顾之忧。同时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

(3)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从就业制度看,国家应出台《禁止就业歧视法》, 禁止任何地方政府不得以任何借口出台歧视农民和外来人口就业的规定, 现有的就业歧视规定限时取消。建立统一的开放的全国劳动力市场, 使不同层次的劳动力能在全国范围内自由的流动。

(4)打破行业垄断。政府应逐步弱化和取消保护垄断行业的就业优惠政策, 禁止垄断行业自身出台保护性措施, 即行业就业歧视,尽快引入公平竞争机制。进一步放开和规范劳动力市场, 促进劳动力自主流动, 推动就业市场供需双方运作的效率和公平, 最终打破劳动力市场的行业垄断。

(5)完善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包括劳动力市场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

(6)完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 建立规范有序的劳动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培育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 建立全国劳动力市场网络, 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增强市场透明度, 降低供需双方的交易成本。

参考文献

[1] 黄安余.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就业[J].理论建设.2005,6.

[2]陈广汉,曾奕,李军.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发展与辨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劳动力就业中国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