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成为“知道分子”吗

2008-03-18 08:20梁增红
天津教育 2008年2期
关键词:教参练习册口袋

梁增红

人们常把教师称作“知识分子”,我对此一向深信不疑。在一本书中看到“知道分子”的称谓。什么是“知道分子”?一时我有些困惑。上网一查,我才惭愧地发现“知道分子”已经是一个流行词了!

有人这样理解:写书的人应该是知识分子,只能编书的人则是“知道分子”;试图回答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的人是知识分子,而能够在电视台“知识抢答”游戏中获大奖的人则是“知道分子”。也就是说,知识分子不仅“拥有”一些知识,而且还“生产”出一些有益的“东西”;而“知道分子”虽然“拥有”很多东西(书上或网上现成的知识),但自己却一点“东西”都不“生产”。“知道分子”的出现与壮大,与信息时代人们的吸收渠道日益增加有关,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各种纸质媒体简直是铺天盖地,任何不知道的东西,只要你愿意去找,答案就会成群结队地出现在你面前。

此时,我不禁扪心自问:我是不是一个“知道分子”?我们平常的备课是否就是把教参上的东西直接搬到课堂上呢?照本宣科时虽然声音提高八度,恐怕还是底气不足。我们给学生布置作业,是不是就是“克隆”一下上课的内容呢?我们头脑中是不是有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独特领会和深切感悟呢?我们是不是在教育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风格呢?对这么多的问题的反思,不禁让我感到汗颜——也许我就是“知道分子”。有人说,现在的教师离开了教参就无法备课,离开了习题集和练习册就不会出试卷了。此言不虚。

“知道分子”的教师教的学生大概就是未来的“知道分子”了。我发现这样的现象:在语文教学提倡积累的今天,不少教师很注重让学生去上网查找资料,以此来充实知识储備,拓宽视野。应该说,这种做法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如果仅仅停留于这个层面上,忽略了让学生从这些已有的资料中生发自己的灵感,进行具有创造性的“深加工”,而只满足于搜集的这个过程,这种做法就值得商榷了。那些“知识”即使烂熟于心,恐怕也只能是“死知识”,是从一个口袋移到另一个口袋,从自己的左手拿到自己的右手。因为,从“知道分子”到“知识分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冯 琪)

猜你喜欢
教参练习册口袋
练习册
练习册
体育院校教参数据库的建设
浪漫口袋
神秘烟口袋
借口袋
神奇的练习册
神秘的教参
语文教参使用与更新问题浅析
教师、教参、教学之辩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