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意识 大气壮阔

2008-03-20 09:15徐桦君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08年4期
关键词:圆明园意识时代

(徐桦君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全国模范教师、浙江省功勋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长期担任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小组组长,并致力于作文教学的研究。)

笔者在高考阅卷时发现,很多同学的作文存在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就是缺少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因此,当某篇作文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意识,或思考当前社会中的某个重大话题,或辨析时下流行的某个观点,或抨击/赞扬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选用现实生活中的某个新鲜材料,总是能使阅卷老师兴奋,使文章得高分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作文中的时代意识究竟是指什么呢?主要是指对目前的社会现状、潮流动向、发展趋势、政治形势、思想观点、时代口号等的了解和感受。众所周知,要想写出好文章,立意高是第一要素。所谓立意高,就是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确立中心,选择写作角度,观察分析问题,选取具有时代典型性的事例。也就是说,文章要有强烈的时代感,而强烈的时代感就来自作者强烈的时代意识。

时代意识是审视材料的重要角度,它能使作者的视野进入不同层次的生活领域,通过审视社会生活的变化来把握时代动向,通过身边的“一粒沙、一滴水”去发现整个时代和世界。因此,有了强烈的时代意识,就不会浮在社会生活的表面,而能以政治家、战略家的眼光去观察社会,分析现实,预见未来;能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下,透过材料的表象,挖掘其深刻的含义,由此及彼,引申发挥,提炼出新颖而发人深省的见解,写出有启迪作用的文章来。如今,具有强烈时代意识的文章,已经成为考场作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请看下面这篇2007年浙江卷的高分作文:

远去的圆明园

依旧华美——我轻抚着那冰凉细腻的玉柱。依旧辉煌——我仰望着那高耸入云的石柱。依旧绚烂——我行走在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中。这遗留下来的美丽仍让从小就梦想去北京亲眼看看圆明园的我感到震撼。然而,我却清清楚楚地感受到:圆明园正拖着沉重的步伐,带着未干的泪迹,离我们远去……

我看见一群人站成一排拍照留念,手都叠放在自己的“啤酒肚”上,微微笑着。我看见一群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在废墟之间嬉笑打闹,笑容灿烂。我还看见新式的电瓶游览车前竖着一块牌子,写着“二十五元游圆明园各景点”的字样,远处的鲜花在阳光下争奇斗艳……这里,收价格不菲的门票,提供游览、餐饮、拍照等“一条龙”式的服务,每天招徕着国内外游客,俨然已经成了一个旅游景点。

站在大水法遗址旁,我静静看着周围的人们,越来越觉得这不是我梦中的圆明园!我梦中的圆明园是照片上那样的:昏暗苍茫的天空下,大水法遗址静静地伫立,几个游人站在它身旁,或低头沉思,或用敬畏、悲悯的目光抬头仰望。黑白的世界,灰色的旋律,像是演奏着一首低沉而有力的奏鸣曲,让人们的血液中涌动着一股令人沸腾的力量。或者,是小学常识课上年迈的女教师用颤抖的嗓音读给我们的那样:八国联军冲进圆明园,能带走的稀世珍宝全部带走,不能带走的就砸的砸、烧的烧。最后,一团烈火在圆明园中肆意跳动,燃尽了大清国的骄傲,燃烧着中华儿女的血与泪。

历史呢?血性呢?耻辱呢?

血在涌动,某种液体充斥着我的眼眶。的确,中国富强了,我们取得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权,我们昂首阔步走进了WTO,我们发射了神舟6号,我们培育出了先进的“魔稻”……但这一切,并不意味着可以忘掉国耻!

还记得2006年1月,荷兰举行了志愿者接力朗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名字的活动。人们彻夜不眠地念了五天五夜来纪念死者,提醒活着的人勿忘国耻。我虽然听不懂念的是什么名字,却清楚地感受到,每念一个名字,都是让历史又一遍在心中烙下深深的印痕。

记住国耻,不是为了有一天拿起武器再来一场世界大战,而是为了更和平,更清醒,更奋进……

勿让历史远去!

勿让耻辱远去!

勿让血性远去!

本文获得高分的原因在于,作者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关注世事情态,思考现实问题,且思想深邃、见解深刻,表现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时代责任感。可见,时代意识能使文章立意高远,境界壮阔,能引发读者(尤其是阅卷老师)的共鸣。

尽管高考命题时,作文的材料和话题都力避所谓的社会热点。但无论是考试要求,还是阅卷老师的心态,都把作文的现实感、时代性和生活化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即无论采用什么文体,书写什么内容,文章都要体现出时代精神与现实需要。如果同学们远离生活,不关心社会,冷落政治,就等于堵塞了写作的源头活水。试想,面对 “行走在消逝中”这一开放性大、角度多、人人有话可说的话题,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做习题卷”、不了解时代精神和目前社会的形势趋向的同学,能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那么,怎样才能增强自己的时代意识呢?

关注社会热点是培养和增强时代意识的有效方式。同学们可以多搜集相关资料,有意识地积累热点问题,建立一个热点专题库。

1. 多看报纸和杂志

多读报刊中的时文,是了解社会热点、增强时代意识的基本途径。同学们可以经常关注两类时文,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做剪报积累。

(1) 有关节日、国家重大会议的社论、思想评论以及有分量的理论文章。如国庆社论、新年献词等。阅读这类时文,可以大致了解近期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从宏观上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

(2) 针对热点问题有感而发的杂文、时评、小品文和思想随笔。这类文章题材广泛,思想活跃,立意独特,观点鲜明,语言犀利,且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所论内容大都密切结合生活、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诸方面的现实,或歌颂,或劝诫,或警示,或讽喻。

关注这些时文,同学们不仅可以了解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还可以培养关心、思考社会问题的习惯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以增强时代意识。

2. 留意课堂和课外

在课堂上,同学们要多关注各学科老师讲解的内容。比如,政治老师讲到的“2008年北京奥运”“改革开放三十年”;地理老师、物理老师讲到的“嫦娥一号”的发射等话题。

在课外休息、放松时,比如看电视节目时,亦有很多值得同学们关注的东西。如央视新闻频道的“360度”节目,法治频道的“道德观察”节目,以及一些访谈类的节目、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主旋律电影、“2008年北京奥运”专题片等都能成为同学们写作的素材和时代意识的来源。

以下热点值得同学们多加关注:当前的新观念、新思想、新名词;年度文坛综述;西部开发;祖国统一;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科教兴国战略;市场经济与腐败现象;义务教育与学校收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继承民族传统美德与借鉴现代西方科技文化,等等。

3. 交流讨论补不足

经常与同学交流、讨论对某些热点问题的看法,可以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认识上的不足,增强分辨是非的能力,树立辩证观点,从而增强时代意识。可以请老师组织讨论,也可以由同学们自己组织。我班上的同学就曾自己组织讨论过“小草精神过时了吗”“艰苦奋斗精神还要不要”“中学生该不该具备商品经济意识”“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性学习课程,我们需要吗”“我看中学生出国留学”等话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此外,社会调查能让同学们置身于时代大潮中看看、听听、想想,不失为一种了解社会的好方法。有条件的话,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学校研究性课程的课题,深入农村、社区、企业进行调查,主动了解有关信息。我班上就有同学主动调查过自己居住的村里的“养猪合作社”和“葡萄协会”。当然,也可以请老师布置一些有意思的课题。在调查中,被调查对象的变化、发展过程是非常实在的思想教育;创业者们可歌可泣、生动具体的创业事迹则是同学们日后写作中可资借鉴的生活素材。

总之,同学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把目光投向社会、现实、人生,在观察、感受社会进步与体悟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增强时代意识,写出更高水平的优秀文章。

猜你喜欢
圆明园意识时代
梦回圆明园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里过大年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