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舞龙运动的转型与发展

2008-03-21 06:55汤铁军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2期
关键词:转型发展

叶 伟 李 蕾 汤铁军

摘要:舞龙运动是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活动。为了深入了解舞龙运动的发展脉络,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比较法、专家咨询法等,对舞龙运动的发展进行了探索,认为舞龙运动的转型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 由“娱神”向“娱人”的转变;2) 由节庆文化符号向竞技赛场符号的转变;3) 参与人群由大众化向精英化的潜在转变趋势;4) 运动形式由多样化向标准化的转变趋势。并在分析其转型的基础上,对舞龙运动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分别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以及文化层面对其发展加以论述。

关键词:舞龙运动;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81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2-0162-03

舞龙是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活动。几千年来它经久不衰,深深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自19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的20多年里,舞龙运动迎来了发展的新环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1舞龙运动的转型

1.1由“娱神”向“娱人”的转变舞龙起源于图腾崇拜。图腾崇拜即是以某种图腾命名的氏族或部落,对该图腾的起源和与图腾相关的自然对象的崇拜,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礼仪、禁忌、制度和习俗等等。在中国众多的图腾崇拜中,一般都有地域的区分和民族的差别,惟有龙图腾,则是中华民族所共有的图腾。龙,原为古代一个氏族的图腾,随着各部落之间的兼并与融合,逐渐成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标志,于是到现今中国人也就被称为“龙的传人”。时至今日,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并且成为中华民族审美的重要特征,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龙文化深深的影响人们的一切活动,不管是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还是信仰、风俗等精神层面。

对于人们为何要舞龙,其用意有两种,其一:由于原始居民在日常生产生活、狩猎活动中对一些自然现象、猛兽有畏惧感,于是人类便从精神上去求助于一种具有超自然的神灵来保护自己。这时,龙作为一种具有超自然的神灵的象征,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崇拜。比如,舞龙祈雨在先秦时期已开始流行,到汉代已具相当规模,形式也多有讲究。据董仲舒《春秋繁露》载,汉代人春旱求雨舞青龙,炎夏求雨舞赤龙或黄龙,秋季求雨舞白龙,冬天求雨舞黑龙。这些龙长达数丈,每次出动五至九条不等。人们认为舞龙可以祈雨祈福,歌之唱之,可以召唤龙的神灵;舞之蹈之,可以模仿龙的神态;有歌有舞,既可以使神龙欢愉喜悦,也可以使自身秉赋龙性。其二:龙自身象征性的变化促使人们舞龙的用意也发生了变化。一开始龙还只是(或主要是)被视为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灵物,是自然力的象征,但很快,随着秦帝国的建立,“礼”、“俗”也有了越来越明确的分野,龙的社会角色也发生了明显的分化。龙成为至高无上、一统王权的象征,其后历朝历代遂有所谓“真龙天子”、“龙颜”等等与皇权相连的意识,到明、清达于极盛。龙已经成为帝王皇权的象征,常常以张牙舞爪、高高在上的面目出现,使芸芸众生不得不以敬畏的心态相对待。舞龙表达人们对龙的调侃,表达对龙威严的嘲弄,表达对龙敬畏心态的摆脱。

这种对龙图腾具有分裂的两重性的认识非常关键,它在舞龙运动从“娱神”向“娱人”的转变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认识基础。正因为如此,现代舞龙运动才能很快的从图腾崇拜中飞快地脱离出来,而以增进人们身体健康,强身健体,娱乐身心为目的,完全摒弃了娱神的功能。现在,人们把舞龙运动作为我国正式开展的一项体育项目来发展,舞龙在完成了向“娱人”的转变后而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1.2由节庆文化符号向竞技赛场符号的转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由此,人们在农业生产中遵循自然界四时变迁的规律的同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与自然时节相推移的节日,用以表达人们“赞天地之化育”的感情,如春节、元宵、社日、上巳、清明、七夕、中秋、重阳等等,武术、舞龙、角抵等中国传统体育自然成为这些节日里的重头戏。被称为“符号的动物”的中国人借重了传统节庆这一人所共知的文化符号,尽情在营造出的一种红红火火充满希望的氛围中,展示欢庆喜悦的心情,表现并传承自己的文化理念。

元宵节舞龙大约起始于宋时。在宋人吴牧著的《梦梁录》中,记述南宋临安(今杭州)元宵上灯的情景说:“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元宵节是上元节和灯节结合而成,是传统节日与道教、佛教节日的混合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的道教、佛教内容已经日渐淡漠,即使偶尔有宗教内容闪现,人们也早已忘记其宗教来源,而舞龙和赏灯则成了其主要内容。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竞技体育思潮的影响,舞龙运动的发展开始具有新的独特的价值取向。随着娱乐性、审美性等价值取向的转移,其所包含的宗教意义、节庆意义也逐渐淡化,成为一种更具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体育管理部门把舞龙作为一种健身手段、教育手段来倡导,舞龙不再仅仅是一种节庆文化符号,它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体育形态,出现在一些大型赛场上,这时候的舞龙运动,其健身与竞技的意义远大于节庆的意义了。

1.3参与人群由大众化向精英化潜在转变的趋势“对长期处于农业文明统摄之下的中国人而言,传统节庆确实是人们尽情享受生活乐趣、细心品味人生意义以及及时沟通人我关系的绝佳时机。”因为,“多姿多彩、繁杂有序的节庆用具,又恰好可以吸引人们的共同注意力。”长龙道具的制作需要人们共同协作完成,所以,正是在这样的共同的活动中强化了彼此的联系,加深了人们之间的情感。感受同一团队人员之间的亲密合作和不同团队之间的激烈竞争。

然而,随着舞龙竞技化发展的导向,舞龙运动有由大众活动向精英活动转变的趋势。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势必对身体素质和技术难度有更高的要求。难度的提高,势必拉开和大众的距离,而成为一部分运动精英的活动,即各种较为专业的舞龙运动员才能参与的活动。舞龙竞技特性的增强是其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一转变的趋势中,舞龙运动会被确认为一部分特殊人才的专利,同时又赋予他们把舞龙运动引向专业化、知识化、学术化的社会职责。如果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我们注意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使竞技舞龙与大众娱乐性、表演性的舞龙协调发展,避免唯竞技化的倾向,则舞龙运动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1.4运动形式由多样化向标准化的转变趋势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舞龙作为多个区域、多个民族共同喜爱的一种活动,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风格、多种类型的运动形式。比如南方一些地方流行舞草龙——由柳条、青藤、稻草扎成,夜晚舞耍时,龙身上满插香火,因而又称“香龙”、“香火龙”。舞龙结束时,还要在喧天的锣鼓鞭炮声中,恭恭敬敬地将草龙送到江河溪潭之中。其用意也是让龙回龙宫,以保佑一方土地风调雨顺。而据记载铜梁县有千年的舞火龙的历史,多在夜间表演。人们舞动着巨龙在挥洒熔化的铁水中穿梭而安然无恙,形成原始古朴而壮丽惊险的火的立体图画。中华民族是拥有五十六个成员的大家庭,同汉族一样,各少数民族也都与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许多关于龙的动人的传说和各种各样的龙舞。如云南彝族的“牵手跳龙门”,阿昌族的“舞白象青龙”,苗族的“接龙舞”等等。

当代,舞龙运动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得到普及与提高的同时,不断向着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发展。其竞赛规则也逐步发展完善起来,比如舞龙竞赛规则中制定了舞龙动作的分类和难度,把舞龙动作按动作形态特征分为:8字舞龙动作、游龙动作、穿腾动作、翻滚动作、组图造型动作等;按动作技术难易分为:A级难度动作、B级难度动作、C级难度动作。竞赛规则的出台,对舞龙运动的发展起到最显著、最重要、最深远的导向作用。现在来看,舞龙正在逐步具备竞技体育的特点,即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集群性、公开性和观赏性的特点。舞龙运动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对于带动大众舞龙甚至在更大范围内的快速传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舞龙运动发展展望

2.1物质层面物质层面是最容易受到社会发展影响而变异的一个层面,但同时它又是最容易使人感知文化内涵的外显层面,就如同化学性质活跃的金属,易与其他物质结合而生成新的物质。舞龙运动的器材和服装等等,作为属于舞龙文化的物质层面,其受社会发展的影响而形成的变异,就更直接和明显。舞龙的器材,虽古之风韵犹存,但无论从制作工艺还是从制作材料上都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而器材的变化又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运动技术。其实,关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器材的现代化问题早已在历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显现出来。比如射弩,民族弩与国际比赛用弩是有区别的,民族弩要求用竹、木质料做成,比赛时不许装瞄准器。但实际比赛中,手工制作的弩和机器批量生产的弩在性能、质量上都有差别,以致影响比赛成绩。对于其他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而言,面对竞技化发展带来的激烈竞争,面对高新科学技术、材料发展的诱惑,运动器材的变化如何体现并保护传统性,并在传统性和现代性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是众多学者专家一直考虑的问题。舞龙运动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之一,其器材和服装是展现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因此必须关注物质器材的民族性、传统性、时代性的特点,既要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继承,展现其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又要表现其具有的鲜活的时代气息,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2.2制度层面如果从体育文化的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来看,那么制度层在这三个层面中具有枢纽的功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另外两个层面有着极强的制约性和促动性。因此,舞龙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来领导和协调舞龙的组织管理工作,理顺各方面的关系,适应新的形势,促其良好发展。可喜的是,国际龙狮运动总会自1995年1月在香港注册成立以来,截至2006年12月,已发展到26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亚洲、欧洲和美洲也相应建立了自己的龙狮组织,为国际龙狮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突出龙狮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联合世界龙狮运动组织,特别是从未来进入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需要考虑,2006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举办的国际龙狮总会代表大会上决定,国际龙狮总会更名为国际龙狮运动联合会。这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对于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对于构建和谐体育和和谐社会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与之相应的是,中国龙狮运动协会也于1995年由原国家体委批准成立,负责领导和指导全国龙狮运动的发展。并且龙狮运动被列为全国体育正式比赛四类项目。2003年12月,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龙狮分会也宣告成立。这些龙狮协会的成立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龙狮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标志着中国龙狮运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随着各种级别、各种规模龙狮协会的成立,各种级别龙狮赛事的举办,以及各种龙狮运动论文报告会的举办,无论是在运动实践方面还是科研方面,对于舞龙运动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国的舞龙运动如何在外来体育日益强盛的挤压下分得一杯羹,在市场经济日益深化的情况下如何茁壮成长,在竞技舞龙运动发展蓬勃的情况下,如何使其在民俗活动中延续其生命力,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等。制度层面的建设是关键,但并不是全部。如何更好地发挥制度的优势,取决于执行制度的人,而人的价值观念决定了人的行为。因此,在文化的精神层面,人们的价值观念也需要与时俱进。

2.3精神层面舞龙运动对中国文化传承的意义主要在于它本身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和象征。而且,对于这一点,在国外的人们远比在国内的人们有更深切的认识和感受。海外华人舞龙活动开展相当热闹,从中享受合家团聚、普天同庆的气氛,展示他们对祖国和家人的期盼,向其他外国人展现他们取得的成就和红火的希望。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怀念与崇拜,以及对一切真善美的向往。“北京风情舞动巴黎”——中法文化年北京文化周盛装游行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隆重举行,精彩的舞龙表演征服了所有参观的巴黎市民。正是借助传统活动,中国文化得以深入中华民族生存繁衍的各个角落,世代相传而不绝。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极大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但目前,我国在世界人民的眼中,多数人还只是认为中国是一个经济正迅猛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而已。我国的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还远不及发达国家,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更是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不协调。那么,我们就有必要把舞龙运动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提升到“龙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来认识,甚至有必要将其提升到提高我国软实力的高度来认识。美国不就是以NBA篮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极大地传播了美国的体育文化吗?美国不就是以好莱坞大片来传播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吗?富有民族特色的舞龙运动可以走类似的发展道路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3结束语

舞龙运动有着千年悠久的发展历史,在经过近现代的转型后,成为现在的竞技体育活动,从而迎来新的发展空间。对于目前我国舞龙运动而言,它已经走上了竞技化的发展道路,面临的许多问题都亟待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不断摸索前进中逐步解决。不过,舞龙运动并不孤独,同样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中国武术、龙舟、中国式摔跤等运动,在多年的竞技化发展中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教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理由相信,舞龙运动在经过人们不懈的工作和努力后,必将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赵东玉.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

[2]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竞技运动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6.

[3] 雷军荣.舞狮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4] 倪依克.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博士毕业论文,2004.

[5] 李蕾,等.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过程与前景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3).

[6] 叶伟,王晓东,等.试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及其运行机制的改革设想[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3).

[7] 吕韶钧,彭芳.舞龙运动的文化内涵与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9).

[8] 雷军蓉.中国竞技龙狮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6.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