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银行的革命与再造

2008-03-22 01:24
金融博览 2008年2期
关键词:德意志银行投行资产

张 锐

在欧洲金融市场中,德意志银行不仅以庞大的资产身躯傲视群雄,而且以善变与多彩的经营风格令同行望其项背,特别是最近几年,德意志银行全力撕破笼罩在自己身上的德国保守气氛并大步迈向全球市场后,其在国际金融界发出的威慑力也与日俱增。

扩身与健身

与国际上许多银行机构一样,成立于1870年的德意志银行也是在一系列收购兼并中不断壮大起来的。尤其是1998年德意志银行以100亿美元收购价格将美国信孚银行揽入自己的怀抱后,德意志银行在当年就跃上了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的宝座,并且连续三年保持第一的位置。

由于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近几年全球经济特别是欧洲地区经济减速的影响,德意志银行的资产收益、股东回报水平都出现了大幅下降。为了扭转危局,德意志银行在过去几年中进行了三次具有转型意义的组织和业务调整。

第一次调整是在1998年,主要目的在于开发潜力业务,提升资产管理业务的战略地位以及强化核心业务的国际竞争力;第二次调整是在2001年,德意志银行将以前的五个业务部门改组成企业及投资银行、零售客户及资产管理;第三次调整是在2002年,德意志银行对零售客户及资产管理再次重组,之后又设立了专门的资产管理部,以加强对基金业务的专业化管理。

如果说资本并购为德意志银行提供了扩身的杠杆,那么业务转型则为其健身积累了充分而厚实的力量。除了保持传统的业务项目外,现在的德意志银行已经在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等全球业务上也颇有作为,并跻身于国际投行前五名的行列。

减法与加法一起做

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德意志银行也像华尔街许多金融机构一样拿起了减员的武器。减员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与四年前相比,现在的德意志银行人均费用支出减少了21%,成本收益比从80%降低到74%,同期净收益增长了两倍多。

作为欧洲地区一个典型的混业银行,德意志银行在转型之前将业务重点长期放在了零售信贷业务上,新成立了贷款风险管理集团(中心),中心为公司制定了一套十分规范而又明确的贷款方法和考核指标,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如果德意志银行认为该贷款不能带来其他的业务,如股权或债务承销,就不应该发放贷款。新的贷款措施实施12个月后,德意志银行的信贷资产客户缩减了2500家,贷款总额减少了14%,不良贷款也骤减了43%。

在调整信贷资产比的同时,德意志银行迈开了向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业务纵深进入的步伐。德意志银行通过出让和变卖自有资产获得新的资金,并使其不断向投行业务传递稳定的支持力量,以致目前投资银行的收入贡献了德意志银行总收入的62%。

但是,德意志银行向投行重点布兵设营的棋局招来了不少人士的质疑甚至批评。由于对投行业务的片面侧重,德意志银行目前的增长过于依赖股票、债券、对冲基金等交易业务,而且投行业务也没有完全达到既定的目标。对此,德意志银行执行委员会主席阿克曼似乎有意在修正原有的经营路线。他不止一次地向外界表示:“如果我们在欧洲市场能找到机会增加零售业务,我会很感兴趣。”

“非德国化”驱动

与国际上其他知名金融财团的管理层人员基本上由本土居民构成不一样,德意志银行最高领导层成员有三分之一来自德国之外。

尽管德意志银行人事安排中的“非德国化”倾向使得公司内部本土职员有稍许不满,但这些外国人出色的经营才能和漂亮的市场业绩却令他们不得不心悦诚服。基于这些来自国外的高层管理精英为德意志银行创造出的眩目业绩,德国执委会在用人上进一步加大“非德国化”的力度,而且德意志银行最拿手的一招就是不顾一切地从全球金融机构中搜罗和猎取自己所需要的人才。今天,德意志银行所有的高管人员都秉承着几乎一致的行事风格:遇到好人就挖,并且以此为傲。这种几乎偏执的行为也造成了50%以上的德意志银行员工由外国人所组成的人事布局。

除了人事布局打上了十分鲜明的“非德国化”色彩外,德意志银行在其他领域也不断彰显出同样的力量。如德意志银行在纽约证交所上市时采用了美国财务会计标准,同时将官方语言改成英语。不仅如此,德意志银行的业务中心也从法兰克福转移到了伦敦和纽约的交易室。不过,在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行动中,大规模跨越国界的资本并购构成了德意志银行“非德国化”最夺目的浪花。

面对着美国银行向欧洲刮来的并购浪潮,德意志银行将眼光投向了海外市场,并多次成功收购。海外业务的扩张有力地提升了公司的整体利润水平,过去四年中,德意志银行的净利润增长了8倍。

从欧美到亚洲

过去130多年中,无论是商业零售业务还是资本并购业务,德意志银行基本上没有走出欧美大陆,但这种市场布局在近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松动,德意志银行资本流向亚洲地区的痕迹已经越来越清晰。不过,亚洲国家中对德意志银行最能产生吸引力的恐怕还是中国。“进入中国市场,有回家的感觉。”阿克曼总是这样告诉所有采访他的中外记者。的确,1870年,私人银行家阿尔伯特·德尔布拉克创建了德意志银行,而仅在两年之后,德意志银行亚洲区第一个国外分行在上海开业。

德意志银行中国团队在近年的中国市场上刮起了一阵又一阵的营销风暴:从每年一次挑头举办“中国概念”论坛到率先发起“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从设立“金钥匙视障儿童教育基金”到推广“校园足球发展计划”,这些活动都从四面八方向中国官方和百姓传递着德意志银行的友好与热情,其辐射和影响程度似乎为其他任何一家外资银行所不可比拟:

作为德意志银行在中国三大根据地的分行——上海分行、广州分行和北京分行,不仅早于其他外资银行获得了中国政府颁发的QFII资格,而且抢先拿到了吸纳人民币存款业务和经营金融衍生产品的执照。

作为中资金融资产的主要外来参股者,德意志银行不仅购入了华夏银行13.98%的股份,成为该行的第一大股东,而且参股嘉实基金管理公司,使后者的资产规模超过了300亿元,并成为了中国国内最大的合资基金公司。

作为在中国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领域的一支劲旅,德意志银行先后向中国人寿、中芯国际、民生银行以及中国工商银行等重量级海外上市公司提供IPO(首次公开募股)服务,同时,德意志银行帮助中国政府管理投资140多亿美元的“西气东输”管道项目,以及承担着中国财政部15亿美元全球债券中欧元部分的主要经理人和独家账簿管理人职能。(摘自2007年第2期《现代商业银行》)

猜你喜欢
德意志银行投行资产
第十九届新财富最佳投行评选结果
第十五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德意志银行
第十三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德意志银行关闭1/4分行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