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象与寄意

2008-03-27 10:07杨景龙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08年3期
关键词:高下功用物象

杨景龙

这是一首蕴涵深意的哲理诗,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说教议论,而是通过择取客观物象,寄托主观意蕴,将人生价值的思考如盐溶于水般潜隐在客观物象之中,比直接说理更为出色地完成了诗意的表现。

若把“土壤”与“尘埃”合而为一,便都是“土”;若把“土”一分为二,就有了“土壤”与“尘埃”的区别。“附着在大地上”的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的是“尘埃”——两者之所以不同,全在于所处位置的悬差。

“土壤”是安于下位的,附着在大地之上,被踩成道路,垦作田园。“土壤”处在脚步之下,蹄印之下,车轮之下,处在草木之下,果蔬之下,稻麦之下。但离开这处在一切之下的“土壤”,世间万物将无法成长,无以存活。位置卑下的“土壤”,功用是无上崇高的。

“尘埃”与“土壤”脾性相反,不甘下位,游离大地,飘浮空中。它虽然取得了令“土壤”仰望莫及的高度,但也因此失去了“土”的功用和意义。蒙蒙乱扑、扰扰乱飞的“尘埃”,污染清洁的空气,使鲜亮变为污浊,明净变为混沌。高位置的结果,是本性的异化与价值的沦丧,“尘埃”完全走向了“土壤”的反面,变成纯害无益之物。

可见所处位置的高下,决不等同于价值的高下。高位不一定有价值,下位也不一定无价值。甚或,高位没有任何价值,而下位则具有最大的价值。

一样的“土”,是选择做下沉的“土壤”增加大地的厚度呢,还是选择做上升的“尘埃”,让大气变得浑浊?

当然,做“土壤”或做“尘埃”也不全由自己做主。一阵旋风可以把“土壤”扬为“尘埃”,一场豪雨又可以把“尘埃”落为“土壤”。二者的互相转化正有着几多被动的无奈,这也可算作一种存在的难境吧。

诗不宜直说,哲理诗也是如此。这首4行20字的小诗,从中心意象“土”,派生出两个对比性意象“土壤”“尘埃”,提醒人们对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进行严肃的审视和选择,讽喻世人之意至深。

猜你喜欢
高下功用物象
猜画大决战
如何与物象相处
架线工地写真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虎鹤门身法八势
人生在世
同为“渔夫”,异为“渔夫”
缤纷沙包
花朵的作用
钢笔和墨水的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