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失误升格例讲

2008-03-27 10:07刘步春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08年3期
关键词:布娃娃言行娃娃

刘步春

编者按:“红墨水”是一个病文升格的栏目,特别是针对一些失分的考场作文,由具有丰富作文教学经验的老师进行“望闻问切”,剖析病因,指出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开出“药方”,从而使病文起死回生。我们提供病文的升格范本,让同学们有一个直观而清晰的感性认识,以期对同学们快速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考场作文分数有所帮助。从本期开始,每期将重点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病文的诊治升格。

请结合成长中的切身经历,以“我的故事”为话题,写一段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那是一个星期天,正好是我的16岁生日。下午,我去买陶瓷玩具。街上琳朗满目,在向阳路的一个地摊上,我很快搜索到一对小娃娃,挺靓的。

“老板,这对小娃娃多少钱?”

老板马上笑脸相迎:“不还价,25元。”

我说:“老板啊,你真当我是孩子好欺侮,开口就要这样的价?”

“好,小姑娘,看在你是学生的份上,便宜点,二十块钱好了,我只赚两块钱。”老板说的十分诚恳。

“老板,你看这对瓷奔马身上的色彩,有点褪色了,而且似乎不是一对的。”我努力寻找降价的理由。

“好吧,18元,照进价卖给你,算是为人民服务。”老板显得很爽气。

“老板,我今天带的钱不多,能不能再少点?”我慢慢跟他周旋。

“小丫头,亏本的生意我不做。”老板马上“晴转多云”,换成一副杀鸡宰牛的模样,伸手夺过我手中的小娃娃,“18就18,少一分也不卖。”

“不卖就不卖。”说罢,我转身要走。

老板马上露出和颜悦色:“小姑娘,看在你是学生的份上,我再优惠一点,15元。好了,要就要,不要就走。”

我见这一招还真灵,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装出十二分的无奈:“老板,我身上只有10元钱,不买了。”说完真的转身就走。

老板一见,急了,连忙说:“好吧,十块就十块。”我停下脚步,转过身来,从老板手里取过小娃娃,暗自高兴,可当打开钱包准备付钱时,我愣住了:里面只有一张50元的票子。我满脸通红,递过钱,结结巴巴地说:“老板,这里只有我10元钱,其余40元是同学的。”

老板讪讪地笑了,递给我40元钱,冒出一句:“小丫头,特精!”

一场“智斗”结束了,接过钱和和瓷奔马,我心中升起自豪。啊,我也学会了讨价还价,世人啊,你忽悠不了我!

这是一篇比较成功的考场作文,选材独特,情节曲折,结构完整,叙述简洁,人物个性鲜明。但也存在明显的问题。首先,立意不够深刻,“我”学会了讨价还价,使精明的小老板败在我的手下,写了“成功”之后的窃喜,似乎在告诉人们做人无需诚实,这样的立意显然是浅显的,甚至是错误的。其次,叙述单调,有言行记录,而缺少适当的心理描写和提示;写出了人物说什么、做什么,没有写出人物为什么会这么说、这样做。三是平铺直叙,章法略嫌简单。

有关成长的话题可以说是最好写的,因为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这样那样的经历和体验。但是,有话可写并不等于就能把文章写好,有时候越是有话写越写不出好文章。这类题目写作起来易犯的弊病是空泛,以散文化的抒情来代替生动的记叙,泛泛而谈,淡化主题。因此,按照要求写,以成长经历中一段能引发人共鸣的故事作为背景,应是最好的选择。

首先要深入挖掘材料蕴含的主题,在普通、平凡的事件中发现重大、深刻的社会意义,升华主题。“事实”只有一个,事实所蕴含的意义却是多方面的,我们不必改变既定事实来人为地拔高主题,却可以通过倾向性的叙述或是对事实的反思来表现最深刻的主题。主题是文章之“神”,无“神”或是“神采”黯淡之文是难以成为佳作的。即如本文,不会讨价还价,固然够不上精明,但也未必不美丽;学会讨价还价,固然是一种“成长”,其间未必没有遗憾。这样去思考,就能提炼出深刻的主题。其次,优秀的记叙文,不仅要写出人物的言行,还要写出人物的心理;不仅要写人物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还要写人物当时想了些什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会这样想,从而展现人物言行的思想基础,立体地展现人物。原文对话比较成功,在保留对话的同时,可以或前或后地增加一些心理描写或心理提示,揭示人物的心理基础。言行是骨架,思想是灵魂;文无思想难存,人无思想不立。再者,文章要较好地传“神”立“人”,不能写成平铺直叙的流水账,应恰当地运用倒叙、插叙等叙述方法和烘托、铺垫等多种表现手法,尽可能增强一些艺术性。

成长的困惑

那天是星期日,正好是我16岁的生日。16岁,再不是与小狗小猫为伍的时候了。下午,我准备到地摊上买几件“大器”点的工艺品来替换房间里陪我多年的布娃娃。(点出布娃娃,为下文插叙的被骗一事作伏笔。)走出家门,来到琳琅满目的大街上,满地的摊贩,满地的人流,满耳的叫卖吆喝之声,生活的真实充塞着眼前的每一个角落。(环境描写,增加现场感,商业化气氛便于烘托主题。)在向阳路的一个地摊上,我很快搜寻到一对瓷奔马,做工精细,栩栩如生,让人顿生爱意。

“老板,这对瓷奔马多少钱?”我探问价钱。

老板是一位三十多岁的汉子,马上笑脸相迎:“不还价,25元!”

他说得那样坚决,似乎没有半点讨价还价的余地。25元是不是被宰了?其实自己并无多少把握,甚至觉得这样漂亮的工艺品25元一对也不算贵,但是几次陪母亲购物的经验告诉我,砍价是购物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会讨价还价不是白痴,就是憨大!对店主的喊价最起码要对折砍价,胡乱地砍,疯狂地砍,昏天黑地地砍,砍得越狠越能证明你是个成熟有经验的消费者。(详细地展现心理活动,真实可信。)

“老板,你真当我是孩子好欺侮啊,开口就要这样的价!”我装出十分老练的样子。

“好,小姑娘,看在你是学生的份上,便宜点,二十块钱好了,我只赚两块钱。”老板说得十分诚恳,可是经验告诉我,商贩的诚恳常常包藏着奸诈。 (写己之心理感受。)

我记起三年前买布娃娃的情形来。那一次,我相中一个布娃娃,老板要价15元,我嫌贵,她向我“漏底”:进价每个13元,别人卖20,她只卖15。她得意地说:“他们半天卖不出一个,我一天可以卖出几十个,这就叫薄利多销。”我感受着她的真诚,一下子用30元买了两只。可是妈妈晚上带回同样的两只,总共才花了10元钱。这位“崇尚薄利多销”的老板不但多赚了我的二十元钱,而且也“赚”走了我对她的信任,从此我不再轻易相信商贩。现在,眼前这位老板又在重演别人反复使用过的伎俩,我还会上当吗?(借心理活动写丢弃诚信的社会原因,值得肯定。)

[顺叙中有插叙,结构紧凑,曲折有变。]

“老板,你看这对瓷奔马身上的色彩,有点褪色了,而且似乎不是一对的。”我努力寻找降价的理由。

“好吧,18元,照进价卖给你,算是为人民服务。”老板显得很爽气。

他越是爽气,我越觉得他的话里诚信不多。“老板,我今天带的钱不多,能不能再少点?”我慢慢跟他周旋。

“小丫头,亏本的生意我不做。”老板马上“晴转多云”,换成一副杀鸡宰牛的模样,伸手夺过我手中的小娃娃,“18就18,少一分也不卖。”

明眼人一看便知道他的“凶狠”其实是一种心理攻势。你有长枪,我有短炮,(写出自豪)在他“强硬”的表态之后,我立即还他一句“不卖拉倒”,转身要离开。

老板一看,马上又和颜悦色起来:“小姑娘,看在你是学生的份上,我再优惠一点,15元。好了,要就要,不要就走。”

见这一招还真灵,我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努力装出一副很无奈的样子:“老板,我身上只有10元钱,不买了。”说完真的转身就走。

老板一见,急了,连忙说:“好吧好吧,十块就十块。”

我停下脚步,转过身来,从老板手里取过小娃娃,暗自高兴。可当打开钱包准备付钱时,我愣住了:里面只有一张50元的票子。我满脸通红,递过钱,结结巴巴地说:“老板,这里只有我10元钱,其余40元是同学的。”

老板讪讪地笑了,找给我40元钱,冒出一句:“小丫头,特精!”(记人物言行,亦记人物之心理。)

拿着瓷奔马,穿过层层叠叠的叫卖声(再次点染环境,强化现场感),一路往家中走去。想着自己的“出色”表现,颇感得意,我想起《沙家浜》里“智斗”那场戏,心中不由得升起了阿庆嫂战胜刁德一的那种快慰。可是在高兴之余,我又似乎觉得自己丢失了一点什么。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妈妈,妈妈夸我:“到底16岁了,静儿长大了,不再天真了。”(通过母亲之口点出16岁,首尾呼应,且便于突现成长的主题。)天哪,做人必须工于心计,巧于周旋,成长竟要以丢失真诚为代价!我真不想长大。 ( “天哪”是顿悟,是否定,更是困惑,是成长的困惑,更是人性的困惑。)

[ 从“得意”到“似乎觉得自己丢失了一点什么”,再从母亲的夸赞到顿悟,情感转变自然,主题得以升华。]

文章通过一次讨价还价的记叙,写出了成长困惑:做人要工于心计,巧于周旋,成长竟要以丢失真诚为代价。这种困惑揭示了人类生存的悖论,我们欣赏纯洁和真诚,但是,生活又常常逼着我们放弃纯洁和真诚,人生真有些无奈。这样的主题就相当深刻。文章写人,不是单纯记录人物的言行,而是将人物的言行和活动结合起来写,不仅写人物说什么、做什么,还写出人物为什么会这样说、这样做,写出人物言行的思想基础,这样人物就更为丰满而真实可信。另外,环境烘托、伏笔照应,插叙的运用,都为文章增色不少。

猜你喜欢
布娃娃言行娃娃
言行就像种子等
语录
三个娃娃一台戏
布娃娃打吊针
简易娃娃床
布娃娃脏了
可爱的布娃娃
漫画论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