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食品与粮食价格上涨观察

2008-04-15 10:45
WTO经济导刊 2008年3期
关键词:粮食价格农产品

珍 妮

面对国际粮价、食品价格的迅速上涨,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多项应对措施。日本、俄罗斯、韩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做法各有所长。

2007年,全球粮价急剧上涨了近40%。受粮食需求增加、石油价格维持高位以及全球变暖等一系列因素影响,预计未来粮食与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成本还将长期在高位徘徊。

粮食与食品价格上涨由多方面因素导致

多数观点认为,目前国际市场上的石油、粮食、食用油及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全球流动性大量过剩、美元贬值、欧佩克限产、国际投机资金炒作等行为都是引发全球性物价上涨的因素。还有世界环境恶化、地球变暖、自然灾害频发,由此造成小麦、大米、豆类等主要农作物在一些地区大幅度减产,也是世界食品价格上升的重要成因。

此外,研究界认为,美国2007年调整乙醇燃料政策、改变玉米消费结构、大幅度减少农产品出口等政策,以及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对农业科技与灌溉投资不足,都是造成近期粮价上涨的直接原因。归根结底,民以食为天,粮食的需求基本上是刚性的,但供给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天吃饭、“看老天爷脸色”,因此不大的供需缺口可以引发很大的价格波动。

虽然国际粮价与食品价格呈快速上涨,但不同的商品品种的价格传导效应不同,国际上的这种涨价不一定会全部传导至我国国内。多年来,我国的大米和小麦都能自给自足,2006年玉米还有少量净出口,只有大豆、食用油的进口依赖度较高。此外,2004年至2007年,我国已经连续四年粮食丰收。预计这一波全球性的食品和粮食价格上涨将只会对我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不至于很严重。

各国努力采取措施稳定物价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面对国际粮价、食品价格的迅速上涨,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多项应对措施,如削减农产品进口税、暂停粮食出口、增加粮食库存和扩大种植面积等。但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短期内大幅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不大现实,这些国家的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甚至还在不断侵占耕地与有限的水资源。目前,公认的能够最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各国的粮食单产,但这也是一个长远才能实现的任务。因此,从中短期看,全球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涨的形势将十分严峻。

目前,许多国家为稳定物价,积极地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2008年2月初的《经济学家》杂志就刊文收集了日本、俄罗斯、韩国、比利时、法国等国的做法:

日本:以独特的农产品流通体制稳定物价

日本一直是世界上零售物价最稳定的国家之一,其稳定物价的成功做法包括三点。一是高度重视生活必需品供给的稳定。日本提出,确保市场上生活必需品的供给,对于物价总水平的稳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以蔬菜为例,蔬菜等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状况极易受气候影响,价格波动的频率和幅度远大于其他生活必需品。因此,日本的各种经济组织一方面指导蔬菜等农产品的生产和上市有计划地进行,另一方面,当出现菜价一定程度或大幅度上升时,“稳定蔬菜供给基金”等组织会根据市场的有效需要,不失时机地向市场增投蔬菜,扩大供应,保证需求,从而平抑菜价。

二是政府紧握流通的批发环节,调控生产和市场,稳定物价。在日本,农产品批发业主要是经营粮食、蔬菜、果品的批发。农产品批发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考虑到分散交易很难看准市场的动态和价格变动的走向,只有当众多的交易对象聚集在一起时才能通过“供求竞争”形成合理的价格。为此日本大藏省和东京都联合出资兴建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以便于政府对东京整体市场进行有效监督和调控,并促进市场的繁荣,进而为稳定物价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建立、健全有效的统计和信息系统,及时公开经济信息,引导消费,稳定物价。日本不仅把统计和信息系统作为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而且把及时公开经济信息作为强化民众监督,防止“搭车涨价”和不正当竞争的手段加以运用,尽可能迅速地向国民提供有关商品供求、价格变动的正确信息,引导消费者保持合理的消费行为,防止因抢购、囤积等不正当的行为引起物价上涨。在经济企划厅物价局设置的“物价热线电话”,倾听消费者对物价的意见和建议,接受消费者的投诉,解答消费者的咨询等。

俄罗斯:采取干预和冻结价格等措施治理通货膨胀

俄罗斯在此轮物价上涨中面临的通胀压力最大。俄2007年10月CPI同比增幅达10.8%,2007年全年通货膨胀率已超过11%。为此,俄采取了多管齐下政策抑制物价上涨。

一是利用金融手段遏制物价上涨。如提高贷款或再贷款利率、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黄金储备等。

二是通过进出口调节,提高或降低部分产品税率,增加本国市场供应。俄罗斯最近把小麦和大麦出口零关税分别调高至10%和30%,有效期至2008年4月30日;把奶制品、蔬菜和所有食用油进口关税由15%降为5%,有效期6个月;为了增加和保证市场供应,有限度地开放部分商品进口,如批准从中国4家企业进口兔肉,从美国18家企业进口牛肉,从巴西、匈牙利、德国和澳大利亚进口肉制品等。

三是实施有效的价格干预。俄罗斯政府日前宣布,已准备好150万吨小麦,择机投放市场,平抑小麦价格,并支持国内30家大型食品生产销售企业签署了食品价格冻结协议,把6种食品价格(小麦面包、黑麦面包、牛奶、酸奶、葵花籽油和鸡蛋)冻结在2007年10月15日的水平上。

四是对低收入弱势群体发放食品补贴。俄罗斯政府已宣布从2007年12月1日起将基本养老金标准每月提高300卢布,并从2008年8月1日起将再提高234卢布。

五是加大了对价格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俄罗斯政府对40多家涉嫌“蓄意串通涨价”的企业进行了调查,除处以数十万至数千万的“不诚信罚款”外,并对相关企业提起诉讼。

韩国:采取措施稳定物价

韩国财政经济部1月17日表示,2008年韩国物价将出现上半年上涨幅度大、下半年上涨幅度小的“上高下低型”上涨趋势。韩国政府决定,将对水、电、高速公路等公共产品的收费设价格上限;不允许有关企业在上半年上调水费、电费和高速公路通行费的收费标准;并将在今年上半年进一步下调小麦、玉 米、饲料用谷物等主要农产品配额税;并引导有关企业下调电信费和燃气费的收费标准。

法国:采取“目标价格”稳定物价

法国的物价能够保持基本稳定或小幅度增长,也与政府的管理政策直接相关。法国政府力求在商品供与求这两个不断变化的因素之间力求大体平衡,使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接受。其中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建立以“目标价格”为中心,配以不同类型辅助价格及其体系,避免市场物价无次序地上扬或下滑。目标价格是指一种产品在按计划规定的若干年以后所要达到的价格,此价格与产量目标联系在一起,通过调高或调低来控制产品产量的增加或减少,产品产量的增加或减少反过来又对稳定物价起积极作用。政府除了在价格上做宏观调控外,还在税收等方面也采取一些必要措施,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比利时:实行“最高价格制度”以稳定物价

比利时对牛奶、面包、面粉等生活必需品零售价格,采取严格和有效的监控措施,其中主要包括国家规定的“最高限价”。企业可以在此价格限度下竞争,但不容越线。考虑到这些商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又分散在众多的网点经营,如果只控制源头,则效果不佳。“最高限价”由生产企业、零售商、批发商、 消费者、工会及政府经济部等几方面代表组成的价格委员会根据市场因素和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来制定。“最高限价”一旦形成具有法纪效应,不能违反。

猜你喜欢
粮食价格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我的粮食梦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