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皇后:“国母”的智商数第一

2008-05-15 09:54郭灿金
百家讲坛 2008年8期
关键词:长孙长乐魏征

郭灿金

[长孙皇后档案]

生于601年,卒于636年。河南洛阳人,祖先为北魏拓跋氏,其父长孙晟隋时官至右骁卫将军。13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唐朝建立后,被册封为秦王妃。李世民升储登基以后,被立为皇后。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妄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这首诗题为《春游曲》,它的作者到底是谁,长久以来一直是一段公案,但这首诗通常被记在长孙皇后的名下。然而,在我看来,谁都可以是这首诗的作者,唯独长孙皇后不可能是。这首诗浅薄、骄矜,和长孙皇后的一贯风格南辕北辙。多少了解点长孙皇后的处事方式,就可以断定,即使刀架在脖子上,长孙皇后也决不会写出这样的诗句。因为,“兰闺”、“艳妾”、“看舞蝶”、“听啼莺”这一类的话语方式,根本不可能属于长孙皇后。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长孙皇后的为人。

尽管贵为李世民的皇后和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贞观时代的“国母”,尽管出身名门,可长孙皇后在童年时依然是个苦孩子。

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是隋朝的一代名将,长孙家族在北魏、北周和隋三个朝代都威名远扬,可在长孙皇后八岁的时候,她的父亲突然撒手人寰。失去了父亲,长孙皇后就等于失去了一切,很快,她和哥哥长孙无忌就被强势的同父异母的哥哥长孙安业扫地出门。无奈之下,兄妹二人便投奔了舅父,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这段生活,对于长孙皇后来说至关重要,至少让她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等待和忍耐,学会了如何应对复杂的环境——所有这些,不是每一个人能够有机会学到的。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五年之后,这个刚刚年满13岁的苦命女孩就嫁给了哥哥长孙无忌的好朋友李世民。后来的日子风生水起,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反隋,经过若干年的浴血奋战,李氏王朝最终建立,国号大唐。

李世民被封为秦王,长孙皇后也就成了秦王妃。

秦王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的矛盾是帝国公开的秘密,二人的矛盾最终发展到了必须摊牌的程度,摊牌的结果就是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是两个男人之间的厮杀,但是这厮杀的背后却可以看见一个女人的身影,这个身影属于长孙皇后。《旧唐书》记载了长孙皇后在玄武门之变前后的作为:“时太宗功业既高,隐太子猜忌滋甚。后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及难作,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

透过《旧唐书》,我们得以目睹长孙皇后的迷人风采。事变之前,长孙皇后利用自己的优势,在李渊面前极力为自己的丈夫公关,不仅对李渊极为孝顺,而且对李渊的妃嫔也是极力逢迎,以此在李渊的后宫里扩大自己的影响,以求改变自己丈夫的被动形象。在玄武门之变的风口浪尖之上,我们再次看到了长孙皇后的身影,当李世民正为自己的手下分发兵器的关键时刻,长孙皇后不失时机地出现了。她慰勉将士,作战前总动员。由于长孙皇后所作的动员效果良好,以至于士兵“莫不感激”。也许是战前动员发挥了奇效,李世民的将士无不以一当十,迅速将李世民的政治对手李建成、李元吉彻底清除,夺权行动圆满成功。

玄武门的果断出手,让李世民顺风顺水地成为了帝国的主人。作为回报,李世民登基之后的第十三天,就将长孙氏册封为皇后,一代“国母”从此正式走上了前台。

迥异于其前和其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发展模式,长孙皇后独自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尽管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功勋卓著且是李世民的至交,尽管自己从小就和哥哥相依为命,但稳坐后宫第一把交椅的长孙皇后却成了哥哥政治道路上的绊脚石。她一而再再而三地严词拒绝李世民要重用长孙无忌的提议。即使李世民对此十分不解,长孙皇后依然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她的理由是:“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长孙皇后的意思是,我的家族中有我一人大富大贵就够了,我不愿意再让我的家人在朝廷上大出风头了,免得出现外戚专权的现象。长孙皇后就是这么高瞻远瞩,就是这么公而忘私,这样的女人怎能不令李世民动容?但是,长孙皇后越是劝阻让长孙无忌出任要职,李世民越是觉得应该重用长孙无忌,最后,他决定事先不和长孙皇后打招呼,直接任命长孙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知道这个消息后,长孙皇后就私下派人到长孙无忌处带口信,要求无忌面见皇帝,苦求降职。李世民无奈只好改授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皇后这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对自己的亲哥哥如此压制,而对曾经给自己带来过无穷痛苦的同父异母的哥哥长孙安业,长孙皇后却是另外一副态度。她不仅宽容了长孙安业往日的绝情,而且还私下做通了李世民的工作,让他赏给长孙安业一个品级不低的武职。即使后来身为监门将军的长孙安业卷入了叛乱,长孙皇后依然以德报怨,恳请李世民留下了长孙安业的性命。

就这样,长孙皇后在后宫之内悄悄树立起自己的圣人形象。然而,这个圣人却一点也不迂腐,她以敏锐的政治目光打量着朝野,她的目光越过深宫,时刻关注着李世民周围所发生的一切。

在大唐山河一片红的动人情景之下,长孙皇后突然发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魏征。众所周知,魏征来自于敌对阵营,出于最基本的求生欲望,作为纵横家的魏征,开始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纵横术。具体到思维方式上,纵横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运用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以此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纵横家往往能另辟蹊径,反面立论,别人都赞成的事情,纵横家必然反对,别人都反对的事情,纵横家必然赞成。纵横家善于用这样的特立独行来自我标榜,魏征就是这样。魏征处处以朝廷内部的反对派自居。这样的风格一旦确立,魏征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即使是李世民的家事,只要魏征发现一点儿蛛丝马迹,照样要发表反对意见。

有一次,魏征就抓住了李世民的小辫子。

李世民的小辫子是因为长乐公主而“长”出来的。长乐公主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亲生女儿,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长乐公主当然也不例外。只是在李世民看来,自己女儿的婚嫁当然应该有别于他人,她血统高贵,卓然不凡,身上流淌的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血液,因此,大家都认为长乐公主的嫁资理所当然应该创出一个新高。然而,纵横家魏征却从中嗅到了什么,尤其是当他把长乐公主的嫁资和永嘉长公主的嫁资作纵向比较之时。永嘉长公主是长乐公主的姑姑,而长乐公主的嫁资却要超越姑姑,魏征认为这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于是,魏征和以往一样,再次大惊小怪,大呼小叫起来。他引经据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对李世民进谏。李世民这次打定主意,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意,任你说得天花乱坠,我决不会把公主的嫁资削减一点。你不就是要表现你所谓的耿直、所谓的敢于犯

颜直谏吗?直不直谏是你的事情,理不理睬是我的事情。李世民的主意已定。

虽然如此,可李世民内心对魏征的举动却感到好笑,因此也就心存轻蔑。回到后宫,李世民不假思索地就把魏征拿起棒槌当针认的举动告诉了长孙皇后。换作别人,一定会陪着丈夫嘲笑魏征一番,然而,长孙皇后却做出了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举动:她仅仅让长乐公主得到了应得的嫁资,而没有一丝一毫的追加;同时,长孙皇后还派人给魏征送去了500匹布帛、400缗钱以示褒奖。

其实,李世民对魏征并没有太多的了解。魏征毕竟不是李世民的班底,他“投诚”过来之后,与长孙皇后也没有过多的接触机会。可是,魏征的名字还是一次次顽强地传到长孙皇后的耳朵里。有一次,以大度自居的李世民退朝后,居然骂骂咧咧地回到了后宫。他骂的是魏征,因为魏征总是毫不留情面地指责他的过失,李世民认为魏征的行为就是“讪君买直”,靠大胆指出皇帝的失误来赢得自己正直的名声。卸去了伪装的李世民凶巴巴地说,总有一天要杀了魏征这个土老冒!李世民的动怒,让长孙皇后记住了魏征这个人。她知道,敢故意让李世民如此生气的这个人绝非等闲之辈。于是,她换了一身盛装,来到皇帝面前。在李世民惊讶的目光注视下,长孙皇后从容地解释道:自己听说“主明臣直”,现在魏征敢于直言正是因为陛下圣明,所以,要穿上出席盛典才用的服装,郑重地向你祝贺……

面对想不通的李世民,长孙皇后这样说道:“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曲蒙礼待,情义深重,每言必候颜色,尚不敢轻犯威严,况在臣下?情疏礼隔,故韩非为之说难,东方称其不易,良有以也。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有国有家者急务,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

就这样,长孙皇后用自己的智慧和智商平衡了朝野,同时也显示了大唐王朝的智力所达到的高度。因此,虽然在李世民的朝堂之上,我们看不到长孙皇后的身影,但我们却可以随时随地感受到长孙皇后无处不在的影响力。即使在房玄龄的问题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长孙皇后那只看不见的手。

房玄龄是李世民班底的重要成员。贞观前,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方、削平群雄、夺取皇位,因为功勋卓著,李世民盛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贞观时期,他总领百司,执掌政务长达20年,在朝野享有崇高威望。后来,因为一件小事,李世民将房玄龄降职打发回了老家。长孙皇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自己病重之时,她还念念不忘此事,她借李世民来探病之际,委婉地说道:“玄龄事陛下久,小心慎密,奇谋秘计,未尝宣泄,苟无大故,愿勿弃之。”李世民听了这话之后,立即召回房玄龄,让他官复原职。长孙皇后对房玄龄如此,而对自己的娘家人却是另外一副样子。在病重之时,她对自己的娘家人作了这样的安排,她对李世民说:“妾之本宗,因缘葭莩,以致禄位,既非德举,易致颠危,欲使其子孙保全,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足矣。”

对于外人,长孙皇后尚能处理得如此得当,处理起自己的事情当然更是得心应手。不过,对长孙皇后来说,最大的事情就是如何能保持住李世民对自己的感情。在这方面,长孙皇后表现出了过人的智慧,她信奉的哲学是:张开双臂,你将拥有整个世界,攥紧拳头,你将两手空空。

于是,长孙皇后不争风吃醋,不挖空心思以求李世民的情感聚集在她一个人身上,而是与此相反,她竟经常耐心地开导李世民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嫔妃,千万不要厚此薄彼。对于后宫的嫔妃,长孙皇后从来没有把她们当作是自己的竞争者,而是当成了自己的同盟军。因此,她对每一个人,都抱着一种关爱之情,因为有她在,李世民的后宫就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温馨的后宫。

更重要的是,对于李世民,她有着足够的忠诚:“上得疾,累年不愈,后侍奉,昼夜不离侧。常系毒药于衣带,曰:‘若有不讳,义不独生!”你看,长孙皇后堪称情到深处,因为深爱李世民,所以当李世民生病之时,她干脆将一瓶毒药丸带在身上,以示时刻准备着和李世民同赴黄泉。“若有不讳,义不独生!”她还补充道,“妾于陛下不豫之日,誓以死从乘舆,不能当吕后之第二。”意即如果李世民死在我之前,我一定会马上服毒自尽,以免自己成为当年的吕后。这话虽然听起来有些肉麻,却充分表现出了长孙皇后的机心和忠贞。

最后,长孙皇后反而死在了李世民前面,临死之际,她对李世民说:“妾生无益于人,不可以死害人,愿勿以丘垄劳费天下,但因山为坟,器用瓦木而已。”

对于这样完美的女人,一个成熟的男人怎么会不心旌摇动?这样的女人怎么会失宠?

果然,长孙皇后去世之后,在李世民的后宫之中,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女人可以填补她的空缺。长孙皇后之后,的确没有任何一个女人被李世民封为皇后。

编辑:汪微微

猜你喜欢
长孙长乐魏征
唐太宗托孤藏玄机
中国史上最能杠的“找碴儿王”
一箭双雕
唐太宗与魏征
魏征身后的落寞
一片冰心育桃李 六秩弦歌谱华章——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简介
一片冰心育桃李 六秩弦歌谱华章——福建省长乐华侨中学简介
来自太傅的恶意
贞观时期影响时代的女性——长孙皇后
“最美长乐”喜迎党的十九大摄影展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