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世界一流企业需要超越“成功的陷阱”

2008-07-30 09:58王育琨
卓越管理 2008年6期
关键词:贝尔斯次贷大通

王育琨 秦 鸣

财富、知识、人脉的富有,会拘押一个人创造力。而唯有那些能够“保持饥饿、保持愚蠢”的企业人,才可逃脱那难以避免的不智与下沉。

商业史不可思议。本来,资金、知识、勤劳、聪明、人脉是创业的基础性条件,可是统揽创业史,那些成功创业的人士,他们多数起步时既没有多少钱,没有名牌高校学历,也没有多少人脉资源,甚至也缺乏超常的能力;本来,企业积累的资本、人才、软件、硬件是一个企业继续创造辉煌的基础,可是统揽企业史,那些积累丰厚的企业却日渐式微,那些原本无中生有的小企业却朝气蓬勃。

那些通常理解成为基础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助推更大的成功?那些看上去式微的小人物和小企业,为什么能够创造奇迹?而那些有资源、有人才、有实力的公司为什么却偏偏容易掉进“成功的陷阱”?那些征服世界一流的公司又如何跨越陷阱创造辉煌?

这些企业运作中的真问题,不可能通过理论或逻辑推演得出答案。已知的东西过于强大,会窒息人自由的思维,难以激发创造。而唯有设身处地以企业人的身份觉知企业中的问题,如其所是地透视企业家所遇到的诱惑、机遇和挑战,才有可能得出有价值的判断和认知。

“成功的陷阱”

企业家从零开始奋斗的时候,他们有目标、有主张、有信念。而且他们大多数是业务或技术专家,不是专家就没有办法把企业凝聚在一起。可是当企业规模上来以后,专业成了他们的奢望,他们的时间开始被“更重要的事情”占据了。他们意识到要有所转变,意识到不能再延续以前的行为方式了,可是他们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以至于不得不屈从于惯性的支配。

成功带来了财富和权利,却同时也把他们推向了陌生的、烦人的、无意义的“形式虚耗”,比如宴会、论坛、采访、评比等等。企业成功后,有些人被闪光灯簇拥着,渐渐向着明星化的方向发展了。殊不知,在闪光灯中的闪烁中,他已经化沦为没有根的浮萍,脱离了自己的专业,跌进了“成功的陷阱”。

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新近也跌进了“成功的陷阱”。这家有着85年历史的投行,在一年前还每股价格在170亿美元,就是3月14日收盘价也高立于30美元,可是在3月17日,却在美联储的督导下与摩根大通签下了2美元一股的协议。在3月17日,这个华尔街不可一世的强人,不得不跟摩根大通签下2美元一股的屈辱性收购协议。须知,3月14日收盘时,贝尔斯登的每股收盘价格还达到30美元,市值在35.5亿美元。单是贝尔斯登总部大楼物业估值就高达12亿美元左右。

美联储导演的救市撼动了美国人对金融体系的信心。人们一下子意识到了美国次贷危机的深重程度远远超出那些金融机构所表露的程度。摩根大通低出价更直接伤害了14万名贝尔斯登员工的利益,他们拥有着1/3的股份。如果把这些掌控业务的人逼急了,对接受者摩根大通和美联储都不是好事情。

或许基于这些考虑,美联储冒着用纳税人的钱给投资银行托底的道德风险,重启三方会谈。结果于3月24日公布,摩根提高收购贝尔斯登的价格4倍,达10美元一股,收购9500万股新发行的贝尔斯登股票,占贝尔斯登总股本的39.5%。摩根大通计划于4月8日之前完成这一收购。此消息极大地刺激了股市,善良的愿望又开始抬头,那些破碎的心又给收拢到了一起。

没有人能够预测次贷危机的规模,甚至也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危机能够探底。却有许多人开始反思,究竟是什么酿成了贝尔斯登的危机。最激烈的批评来自英国《金融时报》的专栏作家约翰·加普。他在《贝尔斯登是怎样垮台的》中指出:“贝尔斯登的领导层不仅过时、自满,而且还都是内部培养而成。大家已经习惯于讲同样的笑话,出门参加同样的桥牌联赛,并轻蔑地对待华尔街的其他成员。一旦形势严峻,这个领导层任由自己的机构走向灭亡”。

约翰·加普的说法违背了真实。抓住了芝麻漏掉了西瓜。贝尔斯登的坍塌,不是偶然性事件。如果我们从整体视角来透视这场危机,则不难看出,贝尔斯登所陷身的次贷危机,正是对建立在贪婪基础上的美国金融体系的惩罚。美国金融体系的成功,塑造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成功带来了财富和权力,使华尔街的翅楚们感觉无所不能。富人的钱赚足了,又开始打量那些穷人。明知他们还不起贷款也向他们放贷。对这些不属于“优质债”的“次级债”,银行当然不愿意持有,故此又将贷款打包、证券化,转手卖出去。这样一系列金融工具和衍生品应运而生,“无本金贷款”(Interest Only)、债务抵押债券(CDO)、信用违约交换(CDS)等等名目繁多的金融创新,把真实的住房需求已经篡改的面目全非了。

贝尔斯登以债券起家,也败于债券。作为全美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积累了丰富的人才、资金、经验、模式、创新工具等等,可以熟练掌握各种大势和本质。可是,庞大的已知,非但没有拯救它于水火,反而让它痴迷于扭曲人性和需求的数字,结果使他们偏离了一刻接一刻的真实。贝尔斯登的危机,进一步作证了那个“成功的陷阱”的严酷。

中国企业家要想征服世界一流,首先必须跨越这个“成功的陷阱”。

在中国,在亿万中国企业人中,积蓄着一股大能,要征服世界一流公司。中国公司已经有了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中国也有了盈利能力第一的公司,中国也有了增长最快的公司。但是若干第一,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公司在世界上的整体形象。我们与伟大的公司总是隔着那么一层。随着马云、史玉柱、丁磊、郭广昌、肖亚庆、沈南鹏、黄光欲以及80后等新一代企业家的崛起,世界开始刮目相看。

中国公司在征服世界一流,世界在观察中国企业人作为,人类在等待着来自中国的伟大品牌诞生。

猜你喜欢
贝尔斯次贷大通
暮年左宗棠
智珠二则
大巧若拙
荷兰74岁前首相仰面摔在红毯上
美媒狂揭“屠村”士兵老底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蔓延和教训
透过金融危机看衍生品发展与监管
次贷骨牌祸及全球 中国如何再避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