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历史的芬芳

2008-08-25 10:08
关键词:研墨酿酒师宗亲

陈 晓

翻开历史的画卷,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透过那泛黄的纸面,向我们缓缓走来。他们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有“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坚韧;有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我的生命,因这些偶像而光彩焕发。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代诗仙李白,以他独有的气质高吟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向我们走来。让玄宗亲迎,力士脱鞋,贵妃研墨,在当时这是何等的耀眼;功名利禄,唾手可得;游山玩水,把酒千杯,这又是何等的任性。然而,李白终究是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个小小的长安怎容得下这位“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仙人,他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造就了无以复加的诗仙之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历史终究将他记住,记住了这位铸就中国文学巅峰的偶像。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秋天的黄昏,西风夹杂着蒙蒙细雨向我们袭来。落在鼻尖,落在脸颊,寒冷彻骨,一代诗豪杜甫向我们走来。如果说“文章憎命达”是一种时尚,那么这衣衫褴褛的糟老头儿似乎永远走在时尚的前沿。不管是困居长安,奔走求官;不管是随众逃难,陷贼被俘;也不管是长年多病,还是漂泊客旅,杜甫始终心忧天下,始终惦记的是“戎马关山北”,日夜期望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位既未做到兼济天下也没能够独善其身的偶像,以其大慈大悲的仁者胸怀,以其沉郁重拙的至诚歌咏,显示出了君子忧道不忧贫的高贵与超然。

“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如果非要给曹雪芹安一个职位,非“酿酒师”莫属。悼红轩中苦酿着他那“千红一窟,万艳同杯”。人们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却是个例外,从少时的风柳繁华到如今的“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他依然那么从容。苦心人,天不负,他终于酿成了芳香甘冽的艺术之酒,它那行云流水般的散文中,处处沁透着诗情的芬芳;大量的诗词曲赋,犹如镶嵌在碧海青天里的珍珠和明星,闪耀出奇异的光彩。

…………

轻轻合上书本,这些偶像,仍然那么清晰地浮现在脑际。他们伴我成长,引我深思,启我智慧,开我心扉,让我在“天生我材必有用”中学会了自信,让我在“零落成泥碾作尘”中学会了奉献,让我在“质本洁来还洁去”中学会了做人。

【简评】

如果仅仅是将诗词简单引用,如果只是对诗词简单解说,文章自然就不会有丰厚的底蕴与充沛的情感。写李白,突出一个“狂”字,展开时有诗人名句,也有后人的评说,玄宗亲迎、力士脱鞋、贵妃研墨等典故,使诗人愤世嫉俗、豪放不羁的形象跃然纸上;写杜甫,重在一个“忧”字,信手拈来的诗句,让忧国忧民、情系天下的伟人形象如在眼前;写雪芹,则倾注于一个“苦”字,作者巧妙地想到一个“酿酒师”的角色,从而将“人世的辛酸”与“作品的芬芳”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令人过目不忘。三个部分三个人物,三个人物三部历史;不同的人物,蕴藏着不同的人格与精神魅力。文章语言颇具文采,情感更是融入其中!

(萧 珞)

猜你喜欢
研墨酿酒师宗亲
宗亲联谊与宗祠文化传承
飞行酿酒师
中华余氏宗亲总会向洪灾重区湖南省平江县捐款10万元
法国酿酒师再砸西班牙红酒
世界郑氏宗亲联谊总会在深圳举行首届恳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