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河》思考练习

2008-08-26 03:08郭培林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 2008年8期
关键词:沙尘河流沙漠

郭培林

【原文】

①叶尔羌河是我见到的第二条澄明之极的河流。第一条是帕米尔的塔什库尔干河,那条河是至美的帕米尔的组成部分。它与大自然的景象是谐调的。而叶尔羌河却在大荒凉中(在一种悲壮的气氛里)保持着自己的品性。只有褐色的岩石和山顶上的千年积雪与它相伴。深蓝的河流得不到大地的呼应,只有黄羊偶尔去饮几口水,只有走单的狼不经意到了河边,在水里照一照自己孤独的脸面,呼应它的只有湛蓝的天空———白昼里的天空和有月色星光的天空。

②在这无边的荒凉中,流动的河是唯一能使人感觉到生命存在的物象。它在鹰飞翔的高度,以其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让人感动并得到安慰。

③我特意到了河边掬起一捧水来,慢慢饮下,然后把凉而湿的双手捂在脸上。水润着我的肺腑,清醒着我的头脑。而我的口中留下了河水忧郁的味道。

④这种味道缘自孤独么?不是。因为它从一条溪流成为一条大河,一直在和孤独战斗。

⑤我曾去过这条河的源头,除了零星的草甸,稀少的红柳,就只有亘古荒凉。孤独是它与生俱来的命运,是它已有的品性。这忧郁来自它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⑥在这土地与河流构成的大地上,土地一直坚守着自身的现实主义原则,有什么便向世界提供什么——柴火、食物、美、丑、富裕和贫穷。而河流却是个理想主义者,以飘逸的流动之姿,以不停的歌唱,毫不停止地奔流,直到自己应该到达的宽度和广度之中。

⑦而这条以不可想象的力量,劈开了昆仑山的河流,没想到却在山下的大漠中消失了。

⑧它到达大海的梦想肯定破碎过,但它的追求却是永恒的。

⑨“我能劈开昆仑,就总能突破沙尘。”它说。是的,那仅是一些沙尘——可以飞扬起来的那种沙尘,与莽莽昆仑相比,它多么微不足道呀。但当他们聚集,那就是死亡的象征:一切都无可逃避———王国、湖泊、绿洲、文字、文明、语言……“包括你这条河流,也就到此为止吧!”沙漠盛气凌人地说。沙漠不让河流死亡,而让它的理想泯灭。

⑩对于河流来说,这种活着无疑是在受刑、受辱。它是沙漠的囚徒,不能到达海,这条河流就只能说是苟且偷生。

{11}然而,它具有成为一条大河的条件,帕米尔和喀喇昆仑是它的源头。假如没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就会有一条横贯新疆,经蒙古、奔东北或华北而入太平洋的大河。果真如此,这片大地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呀,它又会孕育出什么样的文明呢?

{12}但具有劈山之力的它,却被沙尘囚禁了不知多少年。现在,它没有前进,反而被迫后退。

{13}我终于明白,它的忧郁是一个理想破灭者的忧郁,它仅仅是一个遥望大海而怅然哀叹的囚徒。

{14}难怪它的流水声里夹杂着叹息。

{15}我以为我理解了这条河,至少看出了它明澈之中饱含的忧伤。不想,当我重新前行,因困顿而入睡之际,却听到一个十分宏亮的、从远处传来的声音:“每条河流都有结束的方式。你要真正理解它,除非成为它的养子。”

{16}“这么说,这条河流连忧郁都没有了?”我小心地在睡梦中问道。

{17}“它是一条明亮的河,像没有云彩遮蔽的天空一样明亮。”

{18}“哦,明亮的河……”我一遍遍喃喃自语。

{19}“它知道自己前景绝望,但它不愿放弃它岸边的一棵草,一株树,一垄庄稼,一个村庄,一片绿洲,它为此前往,认为完全值得,认为那每一种在它浇灌下生长着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片大海,所以这河有一颗母亲那样明亮的心。”

{20}当我醒来,我眼里噙着泪水。我在心里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布罗茨基的诗句——

空气有自己的生活,与我们不同,

不易理解,那是蓝色的风的生活,

起源于上方的天空,腾飞而上,

不知在什么地方告终……

(选自《读者》,作者:卢一萍有改动)

【简析】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钟灵毓秀的大自然不仅仅以无限造化神奇给人们带来耳目身心的愉悦,还时时以深蕴其中的哲理启迪着人们的心灵,锤炼着人类的智慧。文章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与叶尔羌河亲密接触的心路历程,用童话般的美妙境界再现了自己思想顿悟的瞬间。“你要真正理解它,除非成为它的养子”,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召唤,也是作者给予我们的启示。与大自然零距离亲近,与自然万物心贴心地交流,才能感受到天地的博大与无私,才能磨炼出我们感悟自然的能力,铸就我们坚定的意志、信念和责任心。

【练习】

1.请将下面的各句填入文章第②自然段中空白处。

a.没被沾染的源自天空的深蓝

b.蜿蜒的身姿

c.孤寂的流水

2.第{15}自然段写道:“你要真正理解它,除非成为它的养子”这一句应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9}段作者得出结论,认为“这河有一颗母亲那样明亮的心”,你觉得这句话中的“明亮”一词在文章里应如何理解?请简要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全文,有人说这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来表达作者深邃思想的佳作,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你觉得作者笔下的叶尔羌河是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作者在细腻描写自己感受叶尔羌河的心灵历程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河的形象,表现自己的感动。请你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c、a

2.唯有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我们才能在欣赏大自然造化之神奇的同时,真正地认识、理解大自然,领悟大自然对人类的启迪。

3.这句话运用生动的比喻,表达出作者猛然间的领悟。“明亮”一词表明,叶尔羌河润泽大地、万物的爱心、责任心,其博大无私,如慈母的心一般纯洁无瑕,天地可鉴。

4.是的。本文作者托物喻意,塑造的叶尔羌河形象个性鲜明:它志向远大,虽然横遭挫折,身处逆境,却能坚守信念,战胜孤独,走出忧郁,修正生命的航向,以大爱之心执着前行。它是善于变通的智者,坚忍不拔的勇者,充满活力的乐观者。

5.略(可从个两个方面选一个角度回答。如: 运用正、反衬托:写塔什库尔干河,在对比中衬托出叶尔羌河澄明之极;写湛蓝的天空衬托它的清澈明亮;写偶尔去饮水的黄羊、走单的狼正面衬托它的孤独。以土地坚守着自身的现实主义原则反衬出叶尔羌河这个理想主义者的性格和它的忧郁,也为下文进一步展示它善于变通之智,敢于直面现实、坚守理想之勇,和面对困境的乐观精神作铺垫)

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写自己初识时叶尔羌河,把它比拟成苟且偷生的囚徒,突出它为沙漠所困,不能到达大海的孤危处境和淡淡的忧郁,寄予作者深切的感慨与同情;文章后边部分,作者虚构了沙漠与叶尔羌河、梦境中的自己与河的对话,巧妙而自然地表现出自己的思考;当真正认识了叶尔羌河时,把它比拟作慈祥的母亲,展现其纯洁无私的胸怀和博大的爱心,流露出深沉的感动和赞叹)

(作者地址:江苏江都市大桥镇中学)

猜你喜欢
沙尘河流沙漠
沙漠之旅
河流的走向
走进沙漠
河流
走进沙漠
穿越沙漠
当河流遇见海
静静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