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临床观察

2008-09-02 07:41马明杰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08年7期
关键词:椎间棘突拇指

马明杰

关键词颈椎病,神经根型按摩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以颈项部疼痛不适、活动受限、上肢疼痛或麻木为主,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针对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都有一定的疗效。我从2005年1月~2007年6月,采用以按摩为主的治疗方法,治疗本病8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80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43例;年龄最大者55岁,最小者23岁,平均年龄39岁;发病时间最长者6个月,最短者5天,均来自门诊。

1.2诊断依据常见于中老年人,有慢性劳损史、呈慢性发病、急性发作、颈部疼痛、功能受限,肩部、上肢及手部有疼痛和麻木感,头后仰时症状加重,发病椎体常在C4~C7,椎旁压痛并向上肢及手部放射,颈椎两侧及肩部肌肉酸困、疼痛,臂丛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X线片可见生理曲度消失或后弓,椎体后缘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缩小,CT、MR可见椎间盘膨出或突出。根据神经的分布和走向,结合临床上的具体症状,基本上可确诊问题出在哪两个椎体之间和第几神经根受到刺激。一般情况下,颈5神经根受到刺激,主要反应在肩部、上臂外侧及前臂挠侧,手部没有影响,问题出在C4~C5推体之间。颈6神经根受到影响,主要反应在上臂及前臂外侧,并累及到拇指或食指,问题出在C5~C6推体之间。颈7神经根受到影响,主要反应在前臂中段、中指、无名指、肩胛骨的内缘及胸大肌有压痛,问题在C6~C7体之间。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平面神经受到影响,主要反应在前臂内侧,小指及无名指内侧,肱三头肌及手部小鱼际肌肉无力,有麻木感,问题在C7~T1椎体之间。本病发作期早期以疼痛为主,后期以麻木、肌肉萎缩、力量减弱为主。在临床上应与脊髓神经根瘤、颈椎结核、脊髓空洞症、胸廓出口综合症、前斜角肌综合征等病症相鉴别。

2治疗方法

2.1松解手法患者俯卧、低枕,医生立于旁,在颈椎两側,上部胸椎两侧、肩井部位,操作多指捏揉法,拇指揉法、拨法,拇指揉压风池、肩井、大椎、天宗等穴位。

2.2痛点按压法重点在痛点处操作拇指按压法,找到痛点后,用拇指或肘部压住痛点,向前面和中间方向按压,每次1分钟左右,按压3~5次。

2.3垂直按压棘突法医生面向头部站立,双手拇指并排放在同一椎体的棘突上,将棘突向腹侧垂直按压。松动上段颈椎时指背相对,松动下段颈椎时,指尖相接触。

2.4低头摇正法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位,医生面向头部而立,仲段颈椎前屈约20度,下段颈椎前屈大于30度,医生一手轻拿后枕,拇指按于错位横突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作支点,将头转动,当摇至最大角度时,托面颊之手用有限度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同时加力按压,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有压力而复位,可重复2~3次。也可改为坐位操作,患者坐在方凳上,医生立于后操作,以第五颈椎棘突向右偏歪为例,医生左手拇指按住偏歪棘突,然后令患者低头30度,医生右手肘部自患者前方托住其下颌,手掌伸向左耳后部抱住患者枕后部,并徐徐将患者下颌转向右侧,当达到最大限度时,再以一轻巧之力继续向右上方顿挫提旋,左手拇指同时将右偏之棘突向对侧推压,常可听到复位声响。

2.5拔伸牵引法患者仰卧,去枕,医生面对头部操作,一手托住患者的枕后部,一手放在下颌部,双手将头部沿长轴向后牵拉,持续数秒钟后还原,重复3次。

2.6多指捏揉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中指弹拨极泉穴,拇指弹拨前臂大肠经一线,拇指揉压曲池、内关、后溪、外关、落枕穴,中指弹拨前臂心经一线结束操作,每次治疗30分钟,15次为1个疗程。

3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颈部活动自如,能正常工作;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但劳累和受凉后感觉不适,基本上不影响工作;好转: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有所好转,但不明显;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甚至还加重。

3·2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共80例,15天为1个疗程,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其中治愈56例,占70%;显效16例,占20%;有效4例,占5%;无效4例,占5%;总有效率为95%。

4典型病例

患者王某某,男,54岁,颈项部疼痛,活动受限,向右上肢和手部放射14天;体查:颈椎右侧肌肉紧张,按时酸痛,颈部后仰时症状加重,右侧C3~T1之间压痛并向上肢放射,臂丛牵拉试验阳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X线检查:颈椎生理曲度消失,C7~T1椎间隙变窄,相应的椎间孔缩小,根据症状和体征,结合X线检查,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治疗中,重点采用痛点按压法,拔伸牵引法和低头摇正法等方法,经过20次治疗,症状和体征消失,随访半年没复发。

5讨论与体会

颈椎共有7节,5个椎间盘,椎体间靠关节连接,周围有肌肉,韧带保护。其发病原因主要是椎间盘退性型改变,导致小关节紊乱,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变窄,椎间孔缩小,代偿性增生,挤压神经根引起水肿、炎症而引发疼痛;或椎间盘膨出,突出挤压神经根,加上肩部肌肉劳损,受凉而引起。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复发率越来越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与长期保持一个姿势、高枕、不注重锻炼、导致局部肌肉、韧带劳损,颈椎退变加速有关。其规律是脊柱的内外平衡失调,主要是脊柱失稳,导致脊柱小关节错位和肌肉张力失衡,影响了信息传递,而出现相关的症状,即“不正则痛”。本病在临床上分为疼痛型——以颈肩上肢手部疼痛为主,夜不能眠,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主要是神经根受到刺激,发生水肿症所致;麻木型——有两种表现,一种是阵发性发麻,与活动姿势有关。一种是持续性发麻。是由于神经根持续受到压迫所致。

目前,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有三种学说,即:机械压迫学说、化学性神经性炎症学说和自身免疫学说,有学者认为:三种学说均可导致本病发生,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按摩治疗本病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主要是因为按摩手法的设计是针对其病理改变的。如局部揉拨等手法,可放松局部肌肉,解除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营养,促进炎症吸收,加强肌肉力量,增强肌肉韧带功能。而局部按压法、颈部拔伸法、低头摇正法等手法,可以纠正小关节紊乱,拉宽椎间隙,扩大椎间孔,改善生理曲度,消除肌肉紧张,促使间盘还纳。通过以上手法,使造成本病的原因得以消除,脊柱的内外平衡得以重建,内外平衡协调运动,从而保证人体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本套手法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局部刺激时间不可太长(特别是急性发作期),手法不宜过重,以免水肿、炎症加重。拔伸时不可用猛劲,旋转时要注意角度、方向,要随时观察病人在治疗时的反应,及每次治疗后的感觉,根据临床反应及时调整手法。对合并有高血压、心脏病的病人,在治疗时一定要高度关注。

《医宗金鉴》云:“气血瘀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摩其雍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又如《内经》云:“按之则气血散,故按之痛止,”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我们的老祖先很早就开始了对此类疾病的治疗。

本病治愈后,一要加强颈部锻炼,增强颈部功能。二不要长时间低头工作。三不要高枕。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发病率,减少复发率。

猜你喜欢
椎间棘突拇指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竞相模仿“青绿腰” 当心损伤腰椎
降落伞(翻绳)
消除疲劳拔罐法
“拇指西瓜”
使用X线站立侧位片鉴别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分析
有趣的拇偶
浅析椎问与横突问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效果
5.人的脚,晚上较早上要大些。身高也有早晚的区别吗?若有,则又相差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