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再复发59例临床体会

2008-09-05 06:30黄小丑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08年8期
关键词:患侧腰背医者

黄小丑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复发按摩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常采用按摩、牵引、药物、手术等治疗,均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愈后的频繁复发常常会给病人带来不尽的烦恼和痛苦。因此,笔者对5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预防性按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59例,收集于2003年12月以前,均有两次以上复发病史。其中男性32例,女性27例;发病年龄:22—30岁8例,31—40岁19例,41~50岁23例,51岁以上29例。其中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58岁。发病部位:单节突出32例,多节突出27例;侧后方突出33例,中央型突出26例。除有本病症状和体征外,均有CT或MRI片示;累及左下肢18例,右下肢2l例,双下肢20例。合并腰椎管狭窄症13例,合并腰椎体滑脱9例(其中真性3例,假性6例),手术后复发2l例,按摩后复发15例,其它疗法复发23例。

2复发原因

不良生活习惯,风寒湿邪侵袭,过度劳累是造成本病复发的主要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受凉:夏季卧地露宿,空调、风扇的冷风刺激,汗后冷水浴等。②不良生活习惯:长时半卧位,背靠床头双下肢平伸位,长期弓腰缩背坐位,身子倾斜坐位(如看电视、上网、打麻将等)。③不科学的锻炼方式,超出生理活动范围的腰部运动:腰部的过度前屈,过度旋转,快速扭闪,剧烈运动,反复下蹲,高处下跳。踢毽子,踢腿,单腿直立,转呼啦圈等。④长期单一姿势式作,缺乏适当的腰部运动。如教师、干部、计算机操作人员、司机、车工、电焊工、矿工、建筑工等。⑤腰部用力失衡或超常负重:如手提、肩扛、搬掀、推拉、挪动重物等。

3按摩手法

3.1手法原则保持腰背肌的正常功能,增强腰椎的稳定性。

3.2预防措施本组病例采取定期或不定期预防按摩。定期每月1~20次;若出现腰部酸困、僵硬、疲劳等不适感时,及时按摩3—5次,以消除症状,恢复功能。

3.3手法操作

3.3.1推揉拨按法:患者俯卧,医者立其侧,双手分推腰骶部数遍,单掌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推两侧竖脊肌和脊柱三条线数遍;叠掌,前臂揉腰部两侧竖脊肌,拇指揉棘突间隙,骶骨背面数遍,拇指或肘尖稳拨腰部两侧竖脊肌3~5遍,拇指、掌根或肘部按压两侧竖脊肌数遍。

3.3.2捏拿滚打法:患者俯卧,医者立其侧,双手多指纵横捏拿腰背部两侧竖脊肌,双拇指挤压脊上、棘间、横突间韧带,多指反复捏拿晃拔两侧横突尖端、竖脊肌外缘数遍,单掌滚腰背骶部,双手空拳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滚下腰段数,双掌或空拳轻叩腰骶部数遍。

3.3.3揉压腧穴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立其侧,常用腧穴有肾俞、大肠俞、环跳、殷门、委中、昆仑、太溪,适当选取3~5穴,每穴位揉压约半分钟,以得气感为度。

3.3.4腰部斜扳法:患者患侧在上侧卧位,着床的下肢伸直,另一下肢屈曲,医者立于其前方,一手放于患侧肩前,另一手放于患侧大转子后方,双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将腰扭至最大限度,迅速推扳,可闻到“咔嚓”响声(当患者出现腰椎小关节紊乱或腰椎左右旋转轻度受限时选用此法)。

4体会

通过59例患者的预防性手法治疗,其中48例未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9例虽有间断性轻微的腰腿部不适感,均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其中2例在过度劳累后,有凸臀体征和腰髋部酸困。临床实践证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愈后坚持有计划、有目的地按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为按摩手法作用于背腰臀部,可使局部血液流速加快,流量加大,使局部组织得到充足的营养,同时把代谢产物及时排出,使腰部软组织张力弹性达到或接近正常状态,从而保持了腰背肌的功能,增强了腰椎的稳定性,有效的防止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从而消除了亚健康状态,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也体现了按摩疗法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有别于其它疗法的独到之处。按摩疗法虽然能够有效的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但是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注意腰部的保护,避免风寒的刺激,对预防本病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患侧腰背医者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腰背酸痛抖小腹
怎样预防腰椎间盘突出
后疫情时代《医者2020》上线,是致敬也是治愈
祈祷而已
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实施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及中央区淋巴结廓清治疗的疗效评估与研究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龙卷风”缓解腰背疼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医者与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