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治疗急性腰扭伤153例

2008-09-05 06:30谢宜全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08年8期
关键词:督脉经脉腰痛

谢宜全

关键词腰扭伤,急性按摩治疗

急性腰扭伤为推拿科常见病,属中医“腰痛”范畴。近几年来,本人采用辨经取穴推拿治疗该病153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53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97例,女56例;病程最短者发病仅15分钟,最长者为3天。

1.2辨经分型腰部有多条经脉分布,但以足太阳经、足少阳经、督脉、带脉损伤最为常见,故临床以此四脉分型诊断。

1.2.1足太阳型:疼痛以腰部一侧或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为甚,在腰部正中位旁开1.5寸左右压痛明显,腰部活动受限,尤以弯腰为著,有56例。

1.2.2足少阳型:以腰两侧疼痛明显,并伴有同侧下肢外侧疼痛为特征,向对侧侧弯时疼痛加剧,有23例。

1.2.3督脉型:于腰部正中线之某一点疼痛显著,压之更甚,腰部不得前屈,屈则痛甚,有45例。

1.2.4带脉型:腰部以酸痛重坠为主,患者多自觉腰部正中向两侧如带状酸痛,并伴有腰部脱节感,腰部活动无明显受限。有29例。

2治疗方法

治则: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手法:四指推法、滚法、按揉法、拍打法、腰部斜扳法。取穴:肾俞、大肠俞、小肠俞、承山等。操作:①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立于患侧。用四指推法作用于腰椎两侧骶棘肌,重点按压肾俞、大肠俞、小肠俞、志室,手法逐渐加重,以产生酸麻胀感为度,以调和气血。②施滚法于腰及骶部两侧,用力于轻到重,然后从骶部向下沿膀胱经按揉并重点按揉承扶、殷门、委中、承山,以舒筋活络。③患者侧卧,患侧在上并作屈髋屈膝,健侧下肢自然伸直,医者一手扶患者肩前部,一手扶患者臀部,双手互为反方向用力,待腰部扭转到一定程度时,突然用力斜扳,以有“喀嚓”声为佳,然后可作另一侧斜扳法,以达滑利关节之效。④根据辨经取穴,足太阳型取内关,足少阳型取丘墟,督脉型取印堂,带脉型取足临泣。1—2分钟,以传导得气为佳。

注意事项:①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法,以免加重损伤。②患者在损伤早期要减少腰部活动,卧板床,以利损伤组织修复。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痊愈:经1次治疗即恢复如常;显效:经3次治疗后恢复正常;好转:经3次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无效:经3次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3.2治疗结果本组153例,痊愈138例,占90.2%;显效13例,占8.5%;好转2例,占1.3%;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

4典型病例

林某,男,21岁,学生。初诊日期:2005年11月21日。因跑步时不慎扭伤腰部致使腰痛,腰部活动受限,尤以前屈为著,右侧腰4、腰5椎体旁开2寸处广泛压痛。此属足太阳脉受伤,气血动作不畅所致。取右侧内关,应用泻法重按内关穴,以激发经气传导,持续按穴1分钟后患者自诉有麻胀感。由腕至胁继而传到腰部,此时嘱患者轻轻活动腰部,继而再持续按穴1分钟,患者疼痛消失,活动如常。

5体会

急性腰扭伤,临床一般多因动作不慎所致,辨证总属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治宜行气活血,通经止痛。但是由于腰部有多条经脉通过,不同经脉受损则临床所见亦有差异,治之亦当取不同穴位,以加强其针对性,提高疗效。如此分经论治,早在《内经》即已载之。《素问·刺腰痛论篇》中论述了奇经八脉及正经皆可令人腰痛,并应用不同取穴按揉法予以调治,余禀其意,结合临床,将急性腰扭伤分为四型论治。其中内关为手厥阴经络穴,功能安神定痛,取此穴以治足太阳脉损伤本属无意得之,因效佳而常用之。丘墟为足少阳经原穴,功能舒筋通络利腰胁,在《灵光赋》中就有“髀枢不动泻丘墟”之言,故取其以疏达少阳脉之气血。印堂为经外奇穴,位于两眉中间督脉循行路线上,我取之以助督脉气血运行,散瘀止痛,较取水沟痛轻而效良。足临泣为八脉交会穴之通于带脉者,故取其以调带脉使气通血畅。在按揉这些穴位同时,配合病人的自身活动,可松弛局部肌肉之过度紧张,加速气血的运行,更加有利于气至病所及经脉畅通,使疗效得以加强。

以上所取诸穴,皆属本人在多年临床实践中不断筛选,总结而得,若果能循此治之,鲜有不效者。

猜你喜欢
督脉经脉腰痛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最方便的健身
通督温经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督脉循行考
针刺督脉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临床观察
化解尴尬需通“经脉”
治劳伤腰痛药酒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
试论经脉的气与针刺取气
我为母亲治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