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经验值得借鉴:思维模式是制约中国电信业发展的瓶颈

2008-09-11 10:49
IT时代周刊 2008年17期
关键词:电信业优惠券资讯

裴 虹

新加坡“智慧国2015计划”要达到“利用资讯通信为经济和社会创造的增值居全球之首,资讯通信业实现的增值增长至原来的两倍”的目标,更依赖于社会的共同参与。新加坡对此目标的实现历程可以为中国电信业未来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回顾5月23日中国电信业重组至今,新电信业痛并前行了百余日。

从方案公布时的一片喧哗,到初步清核资产、人员划转时基层人员台上笑脸相迎,台下斗智斗勇的精彩,直至“由于联通网通此前某些福利发放形式不同,融合后部分网通员工有些闹情绪”所显现的深层次文化融合之艰难,更有近期中国联通C网用户上半年持续累积增长124.2万户,7月锐减41.3万户的诡异……

开弓没有回头箭,不撞南墙不回头。既然在现行体制、决策方式下,不可能出现更好的重组方案,既然无法预计拦截这支箭的南墙是在3G还是4G,抑或是下一次重组,那么电信业各个新公司唯一能自救的就是转变思维模式,以适应网络新经济下信息化发展的市场需求。

来自新加坡的经验

重组给各个新电信公司带来的共同好处就是全业务运营,但实际上,各家运营商还是把眼光盯在个人用户的移动业务发展上,以至于业内专家只能加快非对称管制方案的设计,以确保新电信和新联通不会在还没有整合好或者还没搞清楚移动业务该如何运营的时候,就已经被新移动挤垮。

就在重组方案见光后的一个月,《IT时代周刊》受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IDA)之邀,去感受与见证新加坡“智慧国2015计划”开局两年的成果。

目前,新加坡家庭宽带普及率从两年前的55%提高到了82.5%,距离“智慧国2015计划”制订的90%的目标不远。同时新加坡已有7200个公共无线宽带热点,在2009年前提供免费无线上网接入。如果说这些成果是丰厚的经济基础起决定作用的话,那新加坡“智慧国2015计划”要达到“利用资讯通信为经济和社会创造的增值居全球之首,资讯通信业实现的增值增长至原来的两倍”的目标,却更加依赖于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实现。这个目标与中国电信业的发展目标一致,而新加坡对此目标的实现历程可以为中国电信业未来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我们从新加坡IDA如何助力中小企业信息化这一个视角,去探究相同目标下全然不同的思维模式。

新加坡拥有14.3万本土中小企业,占新加坡企业总数的90%,新加坡和中国的中小企业都面临着对应用资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同样的问题:首先是技术太复杂,很多新鲜词听不懂,也没有精力或时间学习。针对普遍的问题,就在中国电信业重组的前夜,新加坡IDA指定新加坡电信牵头组建了松散的企业联合体,提供一站式客户支持服务,入门级服务方案简单到提供“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打印机、宽带连接、域名注册、安保产品、电子邮件账户和托管、网站开发、托管和维护”等等。新企业在完成工商登记时,就自动拥有了企业域名。

中小企业第二个应用问题:畏难、安于现状,无法迈出第一步。信息化有什么用?我不用也照样做生意。新加坡“智慧国2015计划”中的电子政府发展为一体化政府,即从服务的集成转向流程、体系和信息的集成,一体化政府以期达到改善服务、提升与公民间的关系,满足客户所需,与公民紧密相联。企业在与一体化政府交往中,体验了互联网、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与效率,同时也迫使企业在不断与政府的交往中将使用电脑和上网演变为工作的常态。

中国运营商应转换思维

现在,中国各大电信运营商提供的针对企业信息化服务有两大共同点,一是运营商品牌意识强烈,通过各种方式向企业传递着“我是谁”、“我强大”、“我能干”;其二是提供的产品比较高端,涉及到企业管理、商务智能等。

而在新加坡,无论是IDA如数家珍推荐的业务,还是产品服务提供商极力展示的创新,让人意外地感到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但都是基于最终消费者的实际应用,解决的也是消费者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平民的姿态向大家展示:你用自己的手机就可以实现,你在公共汽车的广告牌上就可以获得,你手写文字贴上去就可以识别……让人们感受到新加坡资讯通信业,正用全部的内力推销尽可能延伸到普通人群的信息业务。

在新加坡IDA倡导下,新加坡电信制订了合作伙伴计划,大力推动ICT企业发展,在先进的IMS测试设施和概念认证实验室的创新中心,一位正在测试业务的李老板讲述了他感受到的强烈对比。他们公司研发了手机文本短信获取电子优惠券的业务,相比手机二维码获得电子优惠券,短信形式更加便捷易用。中国移动运营商、新加坡电信运营商都有二维码电子优惠券业务,面对新的业务形式,中国运营商拒绝了合作,理由是已经有二维码电子优惠券业务。而新加坡电信在调查了市场,感受到用户更加愿意接受短信电子优惠券形式时,毫不犹豫地将李老板请入创新中心以完成合作前期的业务测试。

信息化时代,电信业服务的内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传统通信业务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通信网络是最核心的赚钱资源,产品是同质化的,客户是同质化的,营销是标准化、大众化的。而信息化业务是企业生态系统或者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通过各种合作提供个性化服务,才能协同创造价值。新加坡电信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行为展示了其成熟市场的自信。而中国的运营商还没有跳出“这个业务我有”、“那个功能我自己能做”的路径依赖,这样的思维模式运作信息化事业,才导致出现“播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的尴尬现象。

猜你喜欢
电信业优惠券资讯
优惠券套路,多不多
淘宝直播优惠券怎么设置
中国电信产业改革绩效研究的新视角与方法创新
中国电信产业改革绩效研究的新视角与方法创新
资讯Information①
电信业新变局
甘肃:电信行业实施“营改增”
日假麦当劳券疑为中国造
资讯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