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府里过大年

2008-09-25 09:36牛国栋
走向世界 2008年2期
关键词:龙灯祖先饺子

牛国栋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觉,该过年了。

在西方,过圣诞节绝不是一两天,而有“圣诞季”的说法。在中国,尤其在北方,冬季是漫长的农闲季节,天寒地冻,大雪封门,人们有较为充足的时间来举办各色年节活动,为来年的忙碌而休养生息。旧时一进入腊月,人们便开始筹划过年事宜,济南谓之“忙年”,喜庆的气息便日渐浓厚。出了正月,过了二月二“龙抬头”,年才算全部过完。平日青年男女结婚为图吉利,以示成双成对,一般选择双日举行婚礼。而进入腊月,则不忌讳单日,所谓“进了腊月门,天天好日子”。到了腊月初八,叫“庆丰日”,济南干脆就叫“过腊八”,人们用糯米加入各种豆类,大枣、花生,栗子和糖,熬制成粘稠的“腊八粥”,用来表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济南人还喜欢用泺口醋腌制“腊八蒜”,到了小年和大年时,吃饺子用腊八蒜和腊八醋佐食,刺激又消食,可为“黄金搭档”。

腊月二十三为辞灶日,济南叫“祭灶”,也叫“过小年”。在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是“多神教”,“灶王爷”是重要的一路神仙,这一天人们要在锅灶前贴新灶王爷像,供奉麦芽糖,俗称“糖瓜”,以求灶王爷吃了粘牙的蜜糖就能“上天言好事,入地降吉祥”。也正是从这一天开始,家家户户开始“扫尘”,也叫“扫年”,即清扫房屋,置办新衣,办年货。当然,年货中吃占了绝对的比重。济南有句顺口溜“二十八,把面发”。说的是临近过年,人们开始蒸馍馍,这时的馍馍都在面中放点糖,吃起来像点心。馒头形状也各式各样,有的做成小刺猬、小兔和小猪,也有用雕花模子扣出的金鱼和蝴蝶,最不济也要用红颜色在大馒头上点上红点,以烘托年味儿。当然也少不了做发糕、打酥锅、炸麻叶、炸藕盒,炸鱼、炸松肉、煮五香疙瘩皮咸菜等等。济南周围的农村这时则开始做豆腐、摊煎饼、用炒熟的小米面制茶汤面,一派喜气洋洋之景象。

当然,重头戏还在年除夕,也就是俗称的“大年三十”。院门及屋门要贴迎新春联和年画,在济南,门扇上的门神多贴秦琼和尉迟敬德画像,而年画中“连年有鱼(余)”,“龙凤呈祥”和“老鼠嫁女”等颇受济南人的喜爱。当夜色降临时,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一餐“年夜饭”,喝团圆酒。饭前不忘记已故的祖先,先到街上或院子里燃香烧纸,意在将祖先们迎回家,在堂屋摆先人的牌位,设供品祭祀。在郊区农村,还有在院子里撒芝麻秸的习俗,以“喂”祖先乘坐的牛马。

吃完团圆饭,全家人团坐在一起包饺子,午夜前不能入睡,谓之“守岁”,过年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年糕,这在中国源远流长。济南过去过年的饺子多为素馅,寓意来年平安肃静。四更或五更时分,全家人要一起吃饺子,俗称“五更饺子”,取其谐音,也称“更岁交子”,在半夜旧岁刚过已交新年子时吃它,象征辞旧迎新。再因饺子酷似元宝,喻义国泰民富,“招财进宝”。有趣的是,济南过年时人们的言行都有些忌讳,如年三十不能到人家串门,不能向人家借东西,出嫁的女儿大年初一不能回娘家,除夕夜不能大声讲话,更不能说不吉利的话。饺子煮破了,要说“挣了”(寓意挣钱的意思):如摔碎了盘子碗等家什,要赶紧说“岁岁(碎之谐音)平安”。还有,年初一不能吃面条,据说吃了面条一年麻烦不断:初一还不能扫地和倒垃圾,那样会将财气一起扫地出门。

无论吃团圆饭,还是吃五更饺子,都容不得你细嚼慢咽,因为这时屋外的鞭炮声早已此起彼伏,你能沉得住气?这放爆竹,同样是春节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好似一道不可或缺的大菜。

年初一一大早,擦着黑,拜年就开始了。人们穿新衣,戴新帽,旧时女人还戴绒绢花,向街坊邻居和亲朋好友拜年。过去晚辈给长辈拜年要磕头,平辈之间要相互抱拳拱手,说“恭喜发财”和“过年好”之类的吉利话。年初二,济南的传统是“回娘家”,出嫁的闺女、女婿及外甥们携带着礼物回家,女婿向岳父,岳母拜年,娘家人也设宴热情款待。过去济南有儿歌道:“拉锯扯锯,姥姥门前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你也去我也去。”描述的就是回娘家时的喜悦心情和热闹场面。由于“回娘家”是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那些吹糖人、捏面人、缠糖稀、糖葫芦、响葫芦、布老虎、泥老虎、兔子头,吹鼓囊子(薄琉璃做的),以及独角戏(也称傀儡戏或布袋戏)、拉洋片(也称西洋景)的老手艺人,推车挑担,走街串巷,被好事的孩子们追逐、围观,也是从这一天起,南关的劝业场、商埠的新市场,尤其是大观园等地,很多书场、饭馆子和地摊儿又开了张,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正月初五,济南老百姓叫“破五”,这一天,家人不出门,又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济南俗称“捏破五”。同时还要放鞭炮,叫“送年”。到了晚间,家家“送家堂”,跪拜祖先,供上饺子,然后撤去祖先牌位,再到街上为祖先送行,这也意味着大年已经过去。过了初五,济南的各家店铺开张营业,街上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与喧嚣。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也称“上元节”、“灯节”。旧时济南的灯节很是隆重,从正月十三(也称上灯节)开始,历时长达5天。吃元宵、放烟花自不必说,最大的看点是府城内、城关及郊县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纷纷挂出鱼灯、元宝灯、聚宝盆灯等各色花灯。大商场、公共场所及庙宇里还悬挂出会有历史故事的走马灯、宫灯和盒子灯,并设有灯谜,过去叫“猜灯虎”。各街区的百姓还自发地组成踩高跷、扭秧歌、耍龙灯、四蟹、舞狮子、跑旱船、抬芯子等扮玩表演队伍在街头上亮相,锣鼓喧天,彩灯闪烁。男女老少纷纷走出家门,街上人潮涌动。

各街道的龙灯队伍还心照不宣地暗地里较劲,相互比试,不仅在自己的街区活动,还要到闹市和宽阔的地方打开场子,旧时的济南,像院前街、布政司街(今省府前街)、西门内大街(今泉城路西段)、南门、城顶街、普里门、大观园、经二纬四路及西市场等都是元宵节龙灯队伍聚集的地方。东舍房,马家庄、西青龙和北城根的耍龙灯队伍最为有名。很多高跷队和龙灯队还时常到瑞蚨祥等大商号门前开场子,店家老板高兴了还给这些扮玩队伍塞红包给赏钱,皆大欢喜。过去,元宵节前后趵突泉前街的药王庙都要举行庙会,路南的古戏台上连唱三天神功大戏。赶庙会的人山人海,庙里求仙保佑香火鼎盛,庙外杂货集市热闹非凡。元宵节也将春节这一中国式的“嘉年华”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节过后一出正月,热闹的节日气氛便逐渐消退,人们又在为新的一年开始忙碌。

其实,“年”是人类生活的一种节奏,一种休整和调节,更是一种情绪的痛快淋漓的宣泄。“过年真好!”孩子们这样说,老人们这样说,我也这样说。

猜你喜欢
龙灯祖先饺子
祖先与吹牛
科学家发现了萤火虫祖先 等
饺子
舞龙灯
包饺子
谁说我们一定要像祖先一样过
新年到
包饺子
鱼儿是人类的祖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