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农业不如放开粮价

2008-10-22 07:41王东京
人民论坛 2008年19期
关键词:粮价种粮亩产

王东京

政府补贴农业,我无从反对。粮食安全对国家举足轻重,为鼓励农民种粮,政府提供补贴在情在理,没有错。而且我说过,粮食安全是公共产品,政府补贴粮食生产其实是从农民那里买粮食安全。这样看,政府补贴农业不全是惠农,而更多是公平交易。平等买卖,我们怎能反对呢?

我不反对政府补贴,但却认为此法大可商榷。暑期我到南方几个省调研,想不到从县上官员到乡下农民,也大多对粮补不以为然。他们说,政府与其补贴种粮,还不如放开粮价。云南丽江一位粮食局长给我算过账,当下政府给农民综合粮补每亩不过50元,若粮价放开,每斤涨五毛钱,按亩产千斤算,农民增收则是500元。

这道理再浅显不过,政府当然会懂。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明明放开粮价对农民有利,可政府为何不放开粮价而转用补贴呢?我想到的理由,是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价不管住,政府担心会有人饿肚子。可管住了粮价,谷贱伤农,又势必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不得已,所以政府只好为农民提供补贴。

是的,粮食要靠农民种出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归根到底就是要让农民种粮能致富。否则种粮不赚钱,谁也不会多种粮食。种粮不划算,耕地势必要变相撂荒。虽然政府对种粮有补贴,每年600亿,可分摊到农民头上,却杯水车薪。种粮富不了,农民自然不肯在土地上下力气。

我理解,政府之所以强调粮食安全,无非是说目前国内粮食供应有缺口。经济学逻辑讲,供应不足的商品,价格必上涨;只要粮价不管制,价格会刺激供给,长期来看粮食安全不会有问题。可大致匡算,全国每年粮食需求约1万亿斤,而现有耕地18亿亩,若平均亩产600斤,也是1.08万亿斤。即是说,只要耕地不撂荒,平均亩产不降低,粮食自给则绰绰有余。不过这两点能否做到,最终要看粮价的高低。

有现成的例子。1998年,国家推行“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之后几年粮食产量大增,最高达1.24万亿斤;后来粮食多了,仓库装不下,政府取消了保护价,于是粮价走低,粮食也跟着减产,最低只有8600万亿斤。别误会,我不是要为“保护价”唱赞歌,这里所说的是粮价与粮供的关系。粮价越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越高;粮食供应越充足,国家的粮食就越安全。

其实,粮食作为商品,价格原本就應随行就市。若粮食过剩,政府坚持高价收购不可取,也不可持续;可取的法门是补贴休耕,只有减少供应,粮价方能稳得住。反过来,若粮食短缺,政府则应放开价格,让价格拉动供给。不然,价格被管制,农民种地无利可图,耕地撂荒粮食也就不安全。我不怀疑政府管制粮价的初衷是想照顾穷人,可结果呢?适得其反,致使粮食出现短缺。

我主张放开粮价,除了以上原因,另一个理由是限制粮价对农民不公平。粮食安全是我们大家的安全。放开粮价,不过是让大家一起为粮食安全埋单。这种见人有份的事,政府何必一家独揽呢?说到这里,有个误会要澄清,很多人担心放开粮价会引发通胀,其实这看法是错的。通胀只是货币现象,是流动性过剩的结果。而压通胀,也只需收紧银根一招,无需其他。只要控制好流动性,粮价涨物价整体水平不会涨。懂得了这层道理,那么我们就不难明白,用控粮价来防通胀其实是头痛医脚,错开了药方。亡羊补牢,眼前最要紧的是政府政策转变,政府不点头,这个局面还会拖下去。(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博导)

猜你喜欢
粮价种粮亩产
中央向实际种粮农民发一百亿元补贴
农资价格上涨不是小事
“牛气冲天,亩产三千”
种粮大户连续7年给农民发巨额年终奖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常山:代表建议催生订单质押融资办法
程国强:中国现阶段粮价不宜接轨国际
中国粮价问题的透析与对策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