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黄三角

2008-10-30 10:41杜启洪
走向世界 2008年17期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东营东营市

杜启洪

滚滚黄河,奔流万里,在山东境内东流入海。在入海口,由于海水顶托,黄河从黄土高原携带来的大量泥沙在此落淤,长年累月,一块新的陆地渐渐生长,这就是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地域辽阔,面积达5450平方公里, 是中国最年轻的土地。这里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由于是填海而成的陆地,黄河三角洲因海水的侵蚀,盐碱化比较严重,不宜进行耕种,一望无际的荒滩上只有一些杂草和柽柳在那里顽强地生长。

这又是一块淌金流银的宝地。这里有350公里的海岸线,素有“百鱼之乡”和“东方对虾故乡”之美称;地下宝藏丰富,仅河口地区就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27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382.4亿立方米,浅层卤水储量74亿立方米,地下盐矿储量5900亿立方米;还有潜在能量巨大的地热能、风能、太阳能⋯⋯德国农业专家格辛先生在考察了黄河三角洲之后,感叹地说:“在欧洲,再也找不到这样好的开发区了。这里开发起来,牛奶和蜂蜜将像黄河一样流淌。”

在中国,艳羡牛奶和蜂蜜的大有人在。目睹了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崛起之后,从中央到山东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黄河三角洲这块待开发的土地。与前两个三角洲相比,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黄河三角洲经济比较落后,但其丰富的资源优势远远高于其它的两个三角洲,巨大的开发潜力让每一个关注者都充满了信心。

1988年。黄河三角洲进入全面开发阶段。也就是从这时起,《走向世界》开始关注和记录着这块神奇的土地。

档案

1988年第2期:

《引人注目的黄河三角洲开发》

1990年第6期:

《黄河三角洲:正在开发的新生带》

1991年第1期:

《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的范例》

1995年第2期:

《油洲加绿洲:富有远见的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黄河三角洲这个新生的土地迎来了第一轮的开发,农林牧渔业有了较大发展,在三角洲上相继建立了一些农场、林场和军马场,特别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陆续开发了胜利、孤岛、河口等油田,成为中国第二大油田。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了东营市,标志着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诞生在黄河三角洲上的东营市,即刻成为了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的主力军。1988年4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和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著名科学家钱伟长等专家,在北京听取了东营市市长李殿魁关于进一步开发黄河三角洲的设想,对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几天后,应山东省省长姜春云的邀请,28位著名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科学家和国家计委、财政部、交通部、农业部、水电部的决策人齐聚一堂就黄河三角洲的开发进行了座谈。1988年6月30日,黄河三角洲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东营开幕。专家们一致赞同东营市初步确定的黄河三角洲开发总体战略:从石油勘探开发起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石油化工,逐步建立面向国内外市场的新型产业体系,把黄河三角洲建设成现代化、外向型的新经济区,把东营建设成具有综合功能的工业港口城市。

黄河填海造陆赋予了这块三角洲丰富的石油资源。黄河三角洲的开发,首先就是要围绕石油来开展。但如何处理好石油开发与当地社会发展的关系,是黄河三角洲持续开发与发展的关键问题。纵观世界所有产石油的地方,对当地经济带来的影响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前苏联的巴库,在数十年的石油开发中,没有注意利用石油来发展其它产业,当石油资源枯竭之后,当地就成为了一片废墟。而另一个典型的模式就是美国洛杉矶,在开采石油的基础上,发展了航空工业、宇航工业、电影业以及高科技工业等,等到石油开采完了,洛杉矶已经成为拥有500万人口的著名城市,其工业、教育、文化都非常发达。

钱伟长先生表示,要利用石油开发得到的成果和经济效益,来帮助黄河三角洲的综合开发,发展多种产业,然后再用开发过程中得到的经济、社会效益支持和加速石油的开发。“这是黄河三角洲开发过程中的两个珍宝。”

黄河每年携带约16亿吨的泥沙奔流而下,约有12亿吨的泥沙沉积在三角洲及河口沿岸地区。由此,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1.5-3公里,每年新造陆23-28平方公里。面对丰富的土地资源,黄河三角洲除了积极发展石油工业之外,还确立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从而奠定了黄河三角洲“油洲”加“绿洲”的开发模式。

2000年开始实施的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国家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开发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的又一三角洲开发项目,主要改造位于黄河口沿岸的低产盐碱地,项目区域面积12.5万公顷。2004年底,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已基本完成,共投资9.5亿多元,新建了平原水库、变电站、排水沟、拦河闸等水利工程,改良土壤4.4万公顷。

有了水,昔日的盐碱滩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三角洲的人们引水种稻,即有效控制了土地盐碱化,又增加了粮食生产,“黄河大米”味美可口,成为黄河三角洲的一个名牌农产品。实施了上粮下渔的农业生产模式。如今,成千上万亩的优质蜜桃园、优质牧草基地、优质冬枣园已在黄河三角洲上成方连片。东营市还大力推广种植棉花等耐碱作物,黄河三角洲由大面积的荒滩之地变为重要的粮食和棉花生产基地,是全国8大商品粮棉生产基地之一。

不仅如此,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东营、滨州两市还充分利用粮食、棉花等农业资源兴办粮食加工和棉纺企业,为黄河三角洲增添了新的工业类型,涌现出了山东半球集团、魏桥纺织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

档案

1995年第1期:

《黄河三角洲:期待着什么》

1995年第3期:

《黄三角,对外开放的新热点》

2004年第2期:

《黄河三角洲实施“生态湿地恢复工程”》

2006年第14期:

《黄河三角洲崛起“三色”高效产业带》

黄河三角洲的开发进程,是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整体步伐相一致的。

20世纪80年代,以建立深圳特区为标志的珠江三角洲开放开发,引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次高潮,珠三角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

进入90年代,以上海浦东开发为标志的长江三角洲的开放开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次高潮,长三角快速成长为中国又一个重要的经济区。

到了21世纪,建设以环渤海经济区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战略。黄河三角洲属于环渤海地区,既有大河与沿海的交通的便利,又有山东、河北等广阔的发展腹地,理应成为环渤海经济区中的重要一员。

1993年3月,国务院批准将东营市区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使黄河三角洲拥有了直接对外的窗口。“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黄三角的一个劣势是黄河不能通航,更需要一个与之相匹配的海港。”

经济的全球化,使港口内引外联、吸纳资源、集散物流的作用更加凸显,港口城市成为参与世界分工的核心区域。目前90%的国际性大都市都聚集于海岸线上,世界10个经济中心都是港口城市,全球50%的GDP产生于距海岸线50英里的范围内。从某种意义上说,21世纪的经济是海洋经济,谁拥有强大的港口,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黄河三角洲所在的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城市群、工业区和港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务院列出的国家重点发展规划区,在环渤海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有20多个大中城市分布于此,港口经济对这些城市发展的推动显而可见。从1984年开始,东营港开始建设。1997年,刚刚建成的东营港口即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一方面,工业发达国家的跨国资本正向投资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尤其是港口条件优越的沿海地区转移,东营港在渤海湾畔的良好区位优势和发展环境,具有近水楼台的便利优势。另一方面,中国产业调整将促使重化工工业、加工制造业进一步向港口城市区域转移,必将带动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

因此,2005年,东营市决定“扩建东营港、建设临港工业园、全力建设现代化新港城”,计划投资17亿元,用两年时间建设一个年吞吐量300万吨的综合性深水大港,力争使东营港成为面向鲁北、晋冀地区的区域性、综合性港口。

据了解,2010年,东营港吞吐能力将达到3500万吨,将逐步建设集装箱码头、煤码头、矿石码头,争取2020年建成亿吨大港,跻身中国区域性重要港口行列。东营港、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成为山东省政府确定的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突破点和加快鲁北沿海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东营市加快北部沿海经济开放开发,推动全市经济实现快速长远发展的重要平台。

档案

1997年第4期:

《黄河三角洲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999年第3期:

《迷人的湿地—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

2001年第6期:

《黄河三角洲,面向新百年》

2003年第3期: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初露端倪》

大江大河三角洲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20世纪末中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相继崛起就是最好的佐证。在中国的三个大的三角洲中,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比,黄河三角洲的发展相对迟缓。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于是,作为正在开发热潮中的黄河三角洲,很快被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黄河三角洲是沉积而成的新生土地,土地易于盐碱化,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而且黄河水流量不均,水资源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作为优势资源,石油已成为黄河三角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动力,但经济结构基本是以石油工业为主导,缺少相关联的产业及其它产业的均衡发展。所以,优化产业结构、探求可持续发展是黄河三角洲开发中的共识。

1994年4月,国务院把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列入了《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使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开始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是世界最大的无偿援助和多边技术援助机构。1994年11月,UNDP和中国及山东省方面签署了“支持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文件,是UNDP支持中国21世纪议程的第一个优先项目。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受到中央政府和山东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先后被列入国家“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山东省两大跨世纪工程。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决定“加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这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开发已成为中央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共同战略决策,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7年8月,山东省提出了 “一体两翼”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以黄河三角洲为主体的“北翼”具有诸多比较优势,逐渐进入区域经济发展重点行列。

目前,黄河三角洲是中国东部沿海土地后备资源最多的地区,拥有未利用地55万公顷,其中多为国家鼓励开发的盐碱地、荒草地,适宜大规模开发建设。这些未利用地的90%集中于渤海沿岸。随着区域内防潮体系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这些土地后备资源将成为吸引要素集聚、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核心优势。

对于这样一个土地、石油丰富的资源型地区,东营市提出了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区”的目标。2008年初,山东省政府出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划定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域范围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以及与其相毗邻,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莱州市。共涉及6个设区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六分之一。

根据《规划》,具有特殊区位条件、自然资源和广阔开发前景的黄河三角洲,被赋予“对外承接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机遇,服务环渤海,面向东北亚;对内依托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城市圈,支撑全省可持续发展”两大使命。山东省发改委专家表示,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建设,对服务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加快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和在黄河流域下游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拉动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已经不仅仅是我省的战略,也已被列入国家‘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纲要,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据了解,在2008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山东省代表团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将黄河三角洲地区列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区”的提案,吁请国家批准该区域在土地开发整理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给予体制机制创新和金融、财政、税收、土地、市场体系建设等综合配套改革权,在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探索区域发展模式等方面,为全国改革提供经验和示范。

After witnessing the rapid economic rise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more and more members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to Shandong Province began to think about the Yellow River Delta—a piece of virgin land. Compared with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due to various social and historic reasons, the Yellow River Delta has a backward economy. However, its rich resource advantage far exceeds that of the other two deltas. The huge development potential fills everyone attaching attention to it with confidence.

In 1988, the Yellow River Delta entered an overall development phase. From then on, Openings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and record this piece of marvelous land.

On June 30, 1988, a Symposium on the Economic Technolog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Concerning the Yellow River Delta was held in Dongying. The experts all agreed with the preliminary general strategy for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made by Dongying City—starting with the petroleum exploration, full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resources, energetically developing the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nd gradually establishing a new industrial system targeting bot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to build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nto a modern, export-oriented new economic area and build Dongying into an industrial harbor city with comprehensive functions.

Every year, the Yellow River flows downward to the Yellow River Delta with about 1.6 billion tons of mud and sand, 1.2 billion tons of which are deposited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Therefore, every year, the Yellow River Delta extends 1.5-3 kilometers further into the Bohai Sea and creates some 23-28 square kilometers of new land. To deal with the land resources, besides energetically developing the petroleum industry o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a development approach to modern agriculture has been determined, thus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petroleum delta” and “green delta” o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n the 21st century, construction of the economic region around the Bohai has become a new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China to lead the energetic economic growth.

The Yellow River Delta, which belongs to the region around the Bohai Sea, has both the convenient transport conditions provided by the sea and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vast hinterland for development provided Shandong and Hebei. It, therefore, should become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the economic region around the Bohai Sea and a frontier line for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In March 1993, the State Council of China approved that Dongying be listed among the coastal economic opening regions. Consequently, the Yellow River Delta has its own window directly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1984, the construction of Dongying Harbor was started. In 2005, Dongying City decided to “enlarge Dongying harbor, construct a port-neighboring industry park, and make efforts to build a modern new harbor city”. It was planned that 1.7 billion yuan would be invested in the construction. In two years, a large comprehensive deep water harbor with the annual handling capacity of three million tons would be constructed, which would make Dongying Harbor a regional and comprehensive harbor oriented to north Shandong, Shaanxi and Hubei.

At present,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s an area with the most reserved land resources in Chinas eastern coastal region. Among the 550,000 hectares of undeveloped land, most is saline and waste grassland suitable for larg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Moreover, 90% of this undeveloped land is concentrated along the coast of the Bohai Sea. With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the basic facilities, such as the tide control system, these land resources will become the core advantage for developing a high-efficiency ecological economy.

猜你喜欢
黄河三角洲东营东营市
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C919大型客机106架机转场东营试飞
AN EVALUATION OF GREEN MANAGEMENT INNOVATION SYSTEM BASED ON FUZZY COMPREHENSIVE METHOD
小刺猬遇到了小麻烦
The 18th century of America in the Autobiography
分类讨论思想
黄河三角洲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氮的差异研究
尚小勇作品选
生态视阈下的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开发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