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2008-11-21 05:44吴智勇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9期
关键词:补白课程资源教科书

【摘要】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的许多课文和练习后边的页面空白处,大都补充了一则与课文有关的阅读材料,其内容和样式丰富多彩,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都很强。如果将这些补白灵活多样地运用在课文阅读教学之中,使之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那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从而发现一片使用教科书的新天地,开掘出一座课程资源的新宝藏。

【关键词】教科书 补白 课程资源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结出丰硕的教育成果。所以,课程资源的建设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建设。”

不可否认,在丰富多样的语文课程资源宝库中,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资源,但它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因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资料”。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却置丰富的语文教材资源的“近水楼台”于不顾,费尽心机地去课外寻找教学资源,这种舍近求远的做法并非完全是明智之举。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教科书资源?这里以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的使用为例谈一点看法。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的许多课文和练习后边的页面空白处,大都补充了一则与课文有关的阅读材料,其内容和样式丰富多彩,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都很强。如果将这些补白灵活多样地运用在课文阅读教学之中,使之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那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从而发现一片使用教科书的新天地,开掘出一座课程资源的新宝藏。

一、激发兴趣

文言虚词意义比较抽象,有时甚至只起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学生基础差,学习起来枯燥无味。于是,教学《怎样学习文言虚词》这篇短文时,可让学生先学习文后补白处从宋代学者文莹的《湘山野录》中节选出来的关于宋太祖幸朱雀门的小故事,学生从生动幽默的故事中领会到文言虚词的性质、作用而又不可滥用的特点,从而提高学习文言虚词的兴趣。李白的《蜀道难》篇幅长,词句和内容都比较艰深,学生有畏难情绪。教学时,如果引入课后补白中关于李白初次进京以《蜀道难》拜谒贺知章并受到贺褒奖的小故事,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蜀道难》的艺术价值和李白的艺术才华,那么课堂上将会诵读之声四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二、引导自学

利用补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利用补白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为自学做好铺垫。如《装在套子里的人》《项链》两篇课文后的补白介绍了契诃夫和莫泊桑的创作和艺术风格,对学生自学这两篇作品极有帮助。二是利用补白整体把握课文,为学生自学提供便利。如《荷塘月色》一文后的补白节选自《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辞典》,对课文的结构、情感、语言等方面做了精辟而又凝炼的赏析,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课文领会、体悟、诵读,何须老师喋喋不休?

三、填补空白

欧阳修《伶官传序》第三段在推究后唐庄宗失天下的原因时,只简要描写了灭亡时“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的场面,而灭亡的原因到底为何,文章语焉不详,学生不得而知,对后文“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也自然体会不深。而课文后面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的补白恰好讲述了后唐庄宗沉溺享乐、宠幸伶人的故事。将这则补白引入第三段的教学,既填补了这处空白,让学生了解了这段历史和后唐庄宗亡国的原因,又为作者精辟的结论所折服。

四、比较创新

高中语文教材的补白中,最具价值的当数与课文题材相同但观点不同的材料。利用这些补白与课文进行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如,教学苏洵的《六国论》,引导学生将课文后面补充的苏辙的《六国论》与之做比较,然后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和评价二人的不同观点。有学生提出:“六国灭亡的原因复杂多样,为什么只归因于赂秦?作者的观点是否片面?”教学苏轼的《石钟山记》,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后面的补白——清代学者俞樾的《春在堂笔记·卷七》做一点考证研究,然后以“石钟山命名的由来”为题写一篇治学札记。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苏轼与俞樾的观点皆片面,石钟山的命名当以声与形的结合为由。”这样利用补白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比较阅读,学生不仅获得了新的体验和发现,而且还闪现出辩证思维的亮点,培养了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

五、整合知识

补白知识丰富,信息量大,但又庞杂无序,不便运用,指导学生按一定的体系对补白中的知识进行疏理、整合,不失为一种发掘课程资源的好方法。如教学古代诗歌,要求学生将《先民的歌唱——〈诗经〉》节选、《〈离骚〉简介》、《什么叫汉乐府》等补白按年代整合,从而勾勒出一条古代诗歌史的轮廓;要求学生将《近体诗的两种常见定式》、《词谱示例》、《对仗的种类》等补白按诗体归类,从而建立起古代诗词格律的基本概念。这样的工作无疑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使之终身受用。

上面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充分说明,“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首要因素是人,即教师。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和利用。如果教师因循守旧、思想僵化,那么再好的教科书、再丰富的课程资源也只能成为照本宣科的“雷池”;如果教师能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即使是在自身以外的课程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

总之,只要教师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课标,精心钻研教科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会进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境界。

★作者简介:吴智勇,重庆开县中学教师、教科室主任。

猜你喜欢
补白课程资源教科书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多元“补白”,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立足文本,让思绪在空白处飞扬
关于增强小学阅读课堂教学效益的若干思考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