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命题的艺术

2008-11-26 10:42吴哲生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8年11期
关键词:命题题目课文

吴哲生

诗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为文章的题目,可以说是文章的眼睛和窗户,透过它可以看出文章的灵魂。作文命题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作文命题不仅可以激活学生思路,启动作文激情和兴趣,引发写作欲望和冲动,而且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反之,则会抑制甚至窒息学生思维。

长期以来,作文命题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脱离实际,题目不是太大就是太空,学生无所适从。叶苍岑教授曾一语中的:“作文教学存在的弊病,主要原因是出题不当”,“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出好题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关键是所出题目”,“作文一定要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由此看来,只要我们从学生心理和生活实际出发,努力寻求作文命题的规律,把题命准、命活,就能拨动学生心弦,诱发学生写作欲望,激活学生思维。

那么,作文命题怎样才算恰当、科学,才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呢?

首先,命题要切中心理。教师在命题时,应下功夫去找寻学生作文的“兴奋点”,令学生乐写、爱写。“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叶老说得好,教师要“钻到学生心里出题目”,“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叶老的精辟论述,正道出了作文命题要切中学生心理的重要性。学生只有乐于作文,才能写出好作文。可见,兴趣是学生作文的诱发剂,情感是学生作文的内动力。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钻研,乐此不疲,甚至可能步入灵感顿生,下笔千言的佳境。

其次,命题要突破常规,新颖独特。生活中,信手拈来皆题目,但命题必须突破常规,以新的独特眼光,捕捉学生的情感火花。像《我的父亲》、《一件难忘的事》虽是公认的传统题目,但陈旧、概括性强,学生早已厌腻,难以产生写作的激情和兴趣。倘若改成《父亲的欢笑》、《我伤心的泪水》,命题变得具体、新颖,易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引发学生倾吐真情。再如我们可以更新传统命题的角度,如《享受孤独》,传统认为“孤独”是痛苦的、消极的,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孤独,并且要享受孤独,这个命题有新意,也符合实际。

再次,命题要贴近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作文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学生实际,涉及其生活积累,挖掘其生活库藏,从而触发他们的情感。让学生写最熟悉的人或事物,想方设法触碰学生情感的神经,让学生说想说的话,写想写的事,论能论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启文思,写出好的文章来。作文命题要贴近生活,还要注意以学生生活为基点向外辐射,延伸触角,不断拓展生活空间,丰富生活积累。如香港、澳门回归,台湾问题,9·11恐怖事件,中国申奥成功,中国加入WTO,中国足球走向世界,道德教化,反腐倡廉,国际体育赛事等社会热点和国际国内大事均可入题,使命题与社会、世界(时代)接轨,把学生视野由家庭和学校引向社会、引向世界。

第四,命题要灵活。作文命题的时机、方式和要求应该根据情况灵活变动。不要机械盲目地依纲据本。这样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训练效果。例如:今年元月,我们这里下起了雪,同学们面对这场久违的雪,心情异常激动,那天上午原本不是作文课,但看到这种情形,我随机应变,要求学生就以《雪》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结果,学生在“雪”带来的兴奋和喜悦中,灵感四射,文采飞扬,有的借景抒情,有的托物言志,还有不少人写成诗歌,着实让我感到欣慰和震惊。

第五,命题要利用教材。利用教材,向文索题,既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使读写结合;又可走出课本,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纠正学生作文舍近求远、空洞无物、无从下手的弊病,无疑是作文命题的一种好途径。结合课文进行作文命题,大致有几种形式:

1.改变文体。改变文体就是改变原课文的体裁。如把散文改写成说明文,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一般要求忠于原作主题和主要内容,并在内容、情节、细节、写法等方面充分发挥,既促进了课文的再阅读,又从课文中掌握部分素材,有利于提高学生选材、组材和综合分析能力,更有利于学生认识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2.模仿课文。模仿课文就是依文仿写,借鉴章法技巧。实践告诉我们,课文是最佳的模仿对象,体裁、题材丰富多彩,文情并茂,例子现成,俯拾可得。模仿是学习、借鉴,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古往今来,大凡成功,无不是模仿或模仿基础上的创造。依文仿写,主要是通过命题让学生借鉴课文中作者的观察、取材、立意、谋篇、布局乃至语言特色和写作技巧,从中学些“章法”、“技巧”、“套路”,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大有裨益。但模仿只是一种手段,真正的目的还在于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少走弯路甚至歧路。

3.利用课文名句命题。如学习了范仲淹《岳阳楼记》,以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学生回忆所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人物具有“先忧后乐”的品格。学生都很活跃,找出了不少典型的例子,学生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明白了,原来课文内容也是极有价值的作文材料源。这样的命题,给予学生的是极为难得的启示和收获。结合课文,以名句命题,对培养学生独抒己见,提高辩证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也大有裨益。如学习了《石钟山记》,我反弹琵琶,设计了这样一个命题: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提出一个著名论断:“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难道凡事“目见耳闻”就能“断其有无”吗?请以《事虽“目见耳闻”,也不能“断其有无”》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短文。一看题目,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极浓,认真阅读原文,积极搜集材料,写出来的文章思维活跃,颇有见地。这样的命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

猜你喜欢
命题题目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背课文
追根求源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