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垛》生态化生存的悲喜剧

2008-12-18 08:02胡立新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08年11期
关键词:柴垛王三宝儿

胡立新

“小小说,大映现”,是批评家们赋予小小说文体最高的思想价值期待。最近,读到王奎山的《柴垛》,我又体会到“小小说,大映现”的魅力了。这篇小说可称为“生态文学”作品,因为它给读者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生态环保问题。它以一个家庭成员日常生活的几个断面和细节,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相处中产生的和谐与对立双重关系的图景,表达出一种深刻的生态生存的内在矛盾。

“退耕还林”是国家的生态环保政策,也是践行可持续发展观的体现,更是当下中国出现严重生态危机的补救措施。所以,当今中国的生态环保意识,在一部分乡下人那里有更深刻的认识。然而,广大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标志就是农村人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农村人生火做饭也普遍烧起了简捷便利的煤炭和液化气了,这是他们过上“小康生活”的重要标志之一。他们普遍都没有认识到煤炭和液化气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资源。

王三是一名煤矿退休工人,因为长期从事采煤工作,懂得煤炭资源的宝贵,也懂得一些节约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知识。所以在大家都去烧煤和液化气,满地被修剪废弃的杨树枝没人要时,他却坚持用这些柴火做饭,还在门前堆起了几个大柴垛。因为有了柴垛,引来了黄鼠狼,且在此安了家,还下了一窝小黄鼠狼。“黄鼠狼”是家禽的天敌,“黄鼠狼给鸡拜年”的歇后语,估计中国人都知道。所以,黄鼠狼在人们的心中并不受欢迎,它们天性就爱偷吃人们为自己而不是为它们饲养的家禽。王三夫妇可能是出于生态环保意识,也可能是发自内心对这些久违了的不速之客的本能喜爱,并没有讨厌这群黄鼠狼,相反还爱上了它们,与它们一起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它们的出现成了这对夫妇的乐趣。这里,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难得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生存的美好生活图景。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这幅和谐的生活图景并没有长久下去。王三的儿媳妇丁梅养的一窝小鸡不断地消失。黄鼠狼毕竟是黄鼠狼,它们并不知道自己爱吃的东西不是给黄鼠狼们准备的,它们偷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本能让它们犯下了致命的错误,招来了灭顶之灾。丁梅与黄鼠狼之间产生了利害冲突,她用一种极端的方式彻底解决了这场冲突,为自己也为自己的鸡复了仇。可是,王三夫妇却因此责怪了儿媳妇。这一怪就是几年,也有可能还要持续下去。于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景消失了。更可悲的是,一幅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家庭和谐生活景象也消失了!

这个悲剧是谁造成的?错误在哪里?黄鼠狼们错了吗?没有。因为它们根本就不知道眼前的鸡这种食物是不能吃的。丁梅错了吗?也没有。因为她既不是动物园的饲养员,也没有生态知识和环保意识,更不是一个衣食无忧的环保主义者。为了保护鸡,灭杀黄鼠狼,无论从法律上还是从道义上,以往都是被认可了的。况且,一位农妇大概也不知道麻雀、黄鼠狼等这些一贯偷吃人食的曾经十分令人讨厌的动物们,如今都成保护动物了。可见,制造这场悲剧的双方当事者都没有错,即使有错,也都不是故意为之。那么,造成这场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不是在王三夫妇自身呢?

王三是有着较为清醒的环保意识的,这个在小说的第一段就有说明。正是这种环保意识,才使得他们夫妇对突然出现的黄鼠狼逐渐产生爱意,并能和谐共处。但值得注意的是,王三夫妇与黄鼠狼们之间形成的和谐关系,是以双方之间没有发生利害冲突为前提的。然而,人和自然界其他物种之间,要想长久保持和谐共处的关系,的确是件困难重重的事情,因为人类与自然界许多物种之间存在必然的冲突。我们不可能去要求自然事物特别是那些经常给人类造成利益损害的野生动物主动改变它们的本性,也无法要求动物们主动保护人类利益。我们人类所能做到的就只有依靠自己的生态智慧和环保胸怀,主动地去保护动物了,即使它们无意伤害了我们,让我们的利益受到损害,我们都应该以宽容仁爱之心,最大限度地谅解它们。这样,才能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长久和谐共处的生态环保式的美好生存关系。如此看来,王三夫妇的生态环保意识还是相当原始的,或者说是低层次的。他们对黄鼠狼的爱意还是一种自发的爱,没有上升到自觉的高度。他们不可能不知道黄鼠狼是改不了偷吃家禽的本性的,一旦发现自家儿媳妇养了鸡,就应该告知他们:这儿有黄鼠狼,我们要保护它们,要与它们和谐共处;黄鼠狼天性是要吃鸡的,所以我们要管理好鸡群,尽量不要让黄鼠狼偷吃;如果发生意外,也要以宽容仁爱之心去谅解它们;如果造成损失太大,让家庭难以承受,也只能驱逐它们……这样,儿子一家人也会逐步建立与自然界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态关系的。可是,王三夫妇没有这样做,初步具有环保思想和生态意识的王三,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错误,正是他的失误,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小说的高妙之处在于,以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关系变化为诱因,引起人与人之间的家庭情感关系变化,又激发读者从家庭成员间的情感变化中去思考人与自然事物之间的和谐与对立的双重关系,从而思考更为深刻的生态思想和环保意识。

[作者单位:湖北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

[附]

柴垛

王奎山

近些年,村子里实行退耕还林以后,不少的地都种上了杨树。这是一种速生杨树,生长很快,不几年,就郁郁葱葱的了。到了秋天,杨树落叶之后,就该剪枝了。剪下的树枝,也没人要,就扔在地里——如今,乡下人也不烧柴,嫌烧柴脏,都改烧煤了,有的甚至烧起了液化气。但是,大家都不要的树枝,却有一个人要,这人就是王三。王三用一辆架子车,把人家都不要的树枝拉回家,用斧头剁成一尺多长的小段,再用稻草绳捆起来,垛成垛,做饭时烧。时常的,王三一边烧火,一边自言自语,都烧煤,煤挖完了咋办?还说,千千万万年埋下的煤,你几辈子人就挖完了,让子孙后代烧啥?王三是个退休工人,退休前在平顶山煤矿当采煤工。

剪下的树枝越来越多,王三的柴垛也越来越多,由一垛而两垛,由两垛而三垛。烧不完,就长年累月地堆在那里。风吹、日晒、雨淋、霜打,柴垛由灰白变为乌黑,像极了煤的颜色。再烧火的时候,王三就幽默地说,嘿,咱烧的也是煤呀!

柴垛越堆越久,竟然招来了一窝黄鼠狼。那天,王三和老伴儿正在菜地里锄草,王三的老伴儿一抬头,突然发现柴垛顶上有两只毛茸茸黄灿灿的小东西。老伴儿没敢说话,扯扯王三的衣袖,朝柴垛顶上努努嘴。王三朝柴垛顶上一看,哈,两只可爱的黄鼠狼正在柴垛顶上撒欢儿呢,一会儿你把我扑倒,一会儿我又把你拱翻。两个小家伙把王三两口子给看傻了一般。直到谁家的狗一声吠叫,才惊得两个小东西倏地一下钻进柴垛中。

从此,那一对黄鼠狼就成了王三两口子的秘密。而且从那以后,王三两口子到菜地里干活儿的次数也更多了。有时候,他们蹲在那里,半天也没拔下一棵草来。有的时候,干脆什么也不干,手里捏一块土坷垃,土坷垃被捏成了齑粉,他们也不知道,只是不时地往柴垛上望一眼,为的就是看一眼他们的“宝儿”——如今,他们叫那一对黄鼠狼为“宝儿”,亲切得就仿佛是在叫他们自己的一对儿女。有的时候,或者是王三有什么重要的事,比如赶集上店什么的,不能去菜地,晚上睡到床上,老伴儿就会告诉他,宝儿两个又出来晒太阳了,玩得可欢呢。有的时候,王三的老伴儿有什么重要的事,比如走人家串亲戚什么的,不能去菜地,晚上睡到床上,王三就会告诉老伴儿,今天刮风,宝儿两个没出来。

春天来了,春暖花开。王三两口子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更大的更美好的秘密:宝儿两口子添了一对小宝宝。两个小宝宝只有小老鼠一般大,虽然小,却知道调皮捣蛋,还爬到爸爸妈妈的身上去呢,真是没大没小的。

王三两口子有个儿子。儿子已经娶了媳妇,还为他们添了孙子。王三的儿媳叫丁梅。春天的时候,丁梅养了一窝小鸡,有二十多只。一星期之后,母鸡开始领着小鸡到处跑。有几天,丁梅发现小鸡每天都在减少,有时一天少一只,有时一天少两只甚至三只。不几天,丁梅的一窝小鸡便只剩下十几只了。丁梅非常生气。丁梅心里说,我非抓住你这个挨千刀的不可。丁梅坐在家门口,目光却不离那窝小鸡的前后。终于,丁梅发现了那只“黑手”。“黑手”是一只可恶的黄鼠狼。黄鼠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一个柴垛里蹿出来,叼起一只小鸡,又以闪电般的速度钻进柴垛中。其动作之迅速,甚至连母鸡都没有发现。真是一只蠢母鸡。

丁梅的怒火火山一般喷发出来。丁梅立即行动起来。丁梅从场里背回一捆麦草,将麦草围着柴垛铺成一圈,然后从好几个地方点燃了麦草。不一刻,干透了的柴垛便熊熊燃烧起来。

那天上午,王三的老伴儿下地摘豌豆角去了,只有王三一个人在家里。等王三发现丁梅的行动的时候,柴垛已经烧成了一个大火球。王三疯了一般冲到了丁梅面前,几乎是咆哮一样地吼道,你这是干啥呀?你造孽呀你!

从此以后,王三不再和儿媳丁梅说话。儿子以为王三是心疼那垛干柴,拿了两百元钱给王三的老伴儿,算是对那垛干柴的补偿。王三坚决地让老伴儿把那两百元钱退给了儿子。王三的老伴儿退钱的时候明确地对儿子说,你爹不是为那垛柴的事生气的。不是为柴垛的事生气,又是为了什么呢?王三的老伴儿也没有进一步地解释。因为,她也生丁梅的气呢。

好几年的时间过去了,王三一直坚持不和儿媳丁梅说话。王三说,没什么好说的。

(原载《芒种》2008年第8期)

猜你喜欢
柴垛王三宝儿
王货郎回家过年
王货郎回家过年
报仇(小小说)
狼狈为奸
远去的柴垛
远去的柴垛
狼和狈的故事
捉迷藏
郑板桥教子以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