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后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的思考

2008-12-24 10:26韩银安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收费导师研究生

韩银安

我国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培养制度及1981年实施学位制度以来,研究生教育已有了长足发展。新世纪,适逢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扩大招生规模有利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盲目扩招、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的因素

近些年来,伴随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单位的教育资源,如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培养经费、办学条件等已相对匮乏。流水线式的大批量培养研究生,显然难以保证培养质量。

1.个别招生单位存在盲目扩招现象

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的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二是研究生招生单位的实际培养能力。

从全国来看,研究生连年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变化和我国新世纪发展战略需要所作出的正确决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长期以来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就人才实力方面而言差距很大,已不能适应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研究生扩招势在必行。但就个别单位而言,存在着搭乘研究生教育发展快车,不切实际盲目扩招的现象。目前,一些高校普遍存在一种心态,希望自己的硕士点、博士点越来越多,学校规模越来越大,盲目地进行攀比,却忽视了在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对培养质量的关注。另外,在专业设置方面也存在一些盲目性。一些高校不管自己是否具有培养能力,更顾不上什么特色与优势,一哄而上新办或扩招一些热门专业,如经济、管理、法律、计算机等,结果不仅保证不了培养质量,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给社会新增了就业压力。

2.研究生教育投入不足

从我国对教育投入的现状看,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长期偏低。由于近几年招生比例始终保持较快增长,平均教育经费实际在下降。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已严重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3.硕士、博士层次不清,培养目标混杂

从培养层次看,在我国,硕士阶段就担负起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这种做法沿袭了前苏联的学位体制,硕士实际上相当于副博士。等我国博士学位制度建立起来,培养创新型专业研究人才的目标自然转移到了博士阶段,硕士学位的定位就显得比较模糊了。

二、提高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的几项措施

1.稳定招生规模

为避免不顾及单位实际培养能力盲目扩招,导致培养质量下降现象的发生,从2005年开始部分高校或高校中部分专业被迫停止扩招或停招。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仰麟教授说:“今后北京大学研究生规模将持续保持现有规模,不再扩招,目的是提高质量,培养精品人才。”北京大学2007年招生3,047人,也比上一年减少292人。武汉大学从2006年开始也减少了计划招生人数,从5,200人减少到4,700人左右,缩减比例将近10%。而像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这些往年的招生大户,也都纷纷减少或者维持招生人数,不再扩招。

2.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国家除进一步加大研究生教育经费的投入外,伴随研究生收费制度的逐步酝酿与落实,针对不同专业建立相应的收费调节机制已大势所趋。教育部部长周济强调: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已经存在一些事实上的自费生,就是所谓自筹经费或者定向培养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的收费要做进一步规范,按照研究生成本分担制度,减少自费研究生收费的人数和费用。对于家庭困难的研究生,将会实行更加主动、更加全面的资助制度。对报考热门专业应适当收取相应的培养费;相反,对一些冷门专业,则需要得到社会的关爱,则可以少收费或暂时不收培养费。实行差价收费,既可避免部分热门专业过热,又能防止一些冷门专业过冷,从而鼓励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确保学科发展的后劲和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需要。从2007年起,全国17所高校试验改革培养机制,改革后这些学校的研究生将不再区分公费和自费,采取奖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的学费和生活费。没有获得奖助学金的学生,将自费承担所有学费。

3.推行“弹性学制”,突出培养质量

由于研究生逐年扩招,高校的办学条件趋于紧张,尤其是学生的生活条件和学校教学设备条件不断下降。为合理分配与利用现有资源,使其最大化,推行弹性学制,无疑是一个救急的好办法。2002年6月28日,科技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中规定:逐步推行与国际接轨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取消对研究生培养年限的统一规定,实行弹性学制。目前,内地高校中关于研究生弹性学制的大多数做法为硕士学习年限2年~3年。

4.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保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培养素质良好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要有高水平的导师队伍。”高素质的导师队伍是培养合格及优秀研究生的可靠保证。一是,加强导师梯队建设,发挥导师组的群体优势,突出培养质量。新时期,面对不断扩大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在固定编制相对饱和的情况下,也可适当增加兼职导师或是联合培养,吸纳社会优质资源,实现在教育体系内部的资源共享。二是,建立严格有效的导师遴选制度,“强化岗位,淡化身份”,实行岗位竞争制度,建立淘汰机制,不论资排辈,这是提高导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性一步。目前,一些高校正在加强导师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建设,建立导师与研究生定期见面制度,以提升导师责任感。

(作者单位:外交学院研究生部)

[责任编辑:张 雯]

猜你喜欢
收费导师研究生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发改委明确不动产登记收费标准
发改委明确不动产登记收费标准
本市取消和免征8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