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余韵

2008-12-29 03:57徐嘉莉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08年23期
关键词:竹排大院老房子

徐嘉莉

穿着木底鞋,踏在青石板上,鞋底扣出“啪嗒”的轻响,悠悠地回环在长长的巷子里,是一种说不出的微妙感受。

这里是我的家乡,也是我母亲生长的地方,幼时的她常穿梭于小巷之中,现在却厌倦了这里。反倒是我,常来这里玩耍。

我喜欢那些见证过历史沧桑的老房子,即使它们已经锈迹斑斑,面目不明。那些木制的老房子是居民的住宅,而石制的则是些大户人家或是有名的店铺。我行走于已经不再热闹的古城街道,耳边犹响着店铺里顾客的问价声,轿夫抬着小轿的行路声,对岸江里竹排的靠岸声,码头上装卸货物的喧闹声……交织成一曲诉说繁华的歌。

这里在晚清时期颇有些名气,门前这条宽阔的大江那时直通长江,凡是从苏杭、芜湖来的竹排若要进西南之地,都需要通过这里的,于是古商城就这样兴盛起来了。

我立在潘家大院的门前,仰视着已有些微朽的大门,朱红的漆早已剥落,门上用来防盗的铜钉也已生上了一层锈迹。院子里的天井早已杂草丛生。“福”缸里的积雪还没有化。透过薄如蝉翼的窗纸,我想象着潘家小姐当年的模样。是否也是那般明眸皓齿,温柔贤淑?是否也做着刺绣,读着诗书?

出了潘家大院,我仿佛看到一名七八十岁的老人,缓缓地敲着手中的梆子:“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就这样缓缓地远去了。这是冬天,屋檐上融化的积雪滴滴嗒嗒地淌下来,打湿了本已潮湿的石板路。现今这种时节是不怕火烛的。若是到了夏秋两季,谁家不小心失了火,老旧的木头房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焚毁,却束手无策。因为这个原因,古城里的木头房子越来越少了。

古城里还有几家有名的私塾和银行,当年的繁荣可想而知,还有酱油铺子里飘出的酱香,酒店里掌柜的拨算盘珠的声音,都已埋没在历史里,再无人去闻。

走出古商城的当儿,只见一名着古装的导游正向着身旁的游客解释着什么,那么这古城的历史也会有人继续牢记,继续传承。我不禁微笑。

百年来,古城不知守候了多久的寂寞;而现今,它终于能展示于人前。

古城余韵,传响千年。

指导教师:黄堪良

猜你喜欢
竹排大院老房子
一间老房子
“大院子弟”说“大院”
3版参考答案《竹排嫂》
未及终点
中国大院故事多
中国大院故事多
恒大院线未来3—5年将建影城335家
老房子
老房子饿了
老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