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库

2008-12-29 03:57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08年23期
关键词:丁俊晖钱穆田鼠

拇指

我很矮,但我是老大,浓缩的才是精品,这话一点儿不假。

食指

我是二把手,却被三把手压过一头,我便常常指责别人,仿佛所有人都又黑又丑。

中指

是顶梁柱,却充不了老大,所以,我懒得替别人顶天下。

无名指

因为无名,所以潇洒,喜欢干啥就干啥。

小指

生来起点低,便甘居人后,不去为理想而奋斗。

手掌

各人的心态千差万别,但我善于团结和指挥他们,就造就了数不清的神话。

(沈烟摘自2008年10月14日《广州日报》)

素材解读:五指只有分工协作才能让手掌纤巧灵活,单独的任意一个手指都难以成事。这太像一个团体的作业模式,需要各尽其用,更需要协调一致。

适用话题:认识自己、团结、合作、个体与集体……

一直很喜欢这个童话故事。

深秋的田野上,有三只小田鼠正在为过冬作准备。

第一只小田鼠,在准备吃的,他正把稻穗啊,谷粒啊,往洞里搬。

第二只小田鼠,在准备睡的,他正把一些稻草啊,棉絮啊,往洞里拖。

第三只小田鼠呢,他在田埂上游荡,一会儿看看蓝天,一会儿看看白云,一会儿看看田野上的人们。

转眼冬天就到了,三只小田鼠挤到一个狭窄的洞里。吃的东西有了,御寒的东西也齐备了,小田鼠们突然无所事事,很无聊。

这时候,第三只小田鼠给前面两只小田鼠讲故事。讲他某一个早晨曾听到一种鸟儿的歌声,讲他某一个中午曾听到孩子们的欢笑,讲他某一个黄昏曾听到老人们的对话。

两只小田鼠听得津津有味,因为这些故事,他们那个冬天过得特别充实,特别温暖。这时候,两只小田鼠才明白,他们为这个冬天带来了物质上的舒适,而第三只小田鼠却为这个冬天带来了精神上的快乐。

原来,有一种追求只为灵魂的丰润!

老北摘自《班主任之友》2008年第8期

素材解读:满足温饱之后,我们会需要更高层次的精神上的需求,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像前两只小田鼠一样储备粮食,像第三只小田鼠一样储备阳光和歌声,我们的人生也会温暖而充实。

适用话题:储蓄、追求、的快乐……

狐狸在前边走,发现有个陷阱,就绕过陷阱,并对身后的野猪说:“这儿有陷阱,小心注意!”

身后的野猪听了,不服气地哼了一声,说:“就你行,别卖弄聪明了,谁不知道前边有个陷阱!”野猪走到陷阱前边,看了看陷阱,绕道而行。

走了不远,狐狸又发现了一个陷阱,绕道而过,但这一次狐狸没有回头告诉野猪,狐狸认为野猪也能识别出陷阱来,多说确实小看野猪了,令野猪生厌反而自找难看。所以,狐狸不发一声,自顾自地走自己的路。谁知,刚走了不远,就听到身后有野猪的嚎叫声。

狐狸回过身子,飞快地跑到野猪嚎叫的地方一看,野猪已经掉进了陷阱里。陷阱很深,狐狸也无计可施。

野猪在陷阱里看到了狐狸,愤怒地大骂道:“该死的狐狸,和猎人串通一气,设陷阱来谋害我。”

狐狸一声不响,找了些食物丢在陷阱里,然后默默地走了。

(冯国伟摘自《世界文化》2008年第9期)

素材解读:狐狸是慈善而隐忍的,野猪是愚蠢而蛮横的。这像我们生活中的两类人,一种胸有城府却不事张扬,一种胸无点墨却指手划脚;这又给了我们两种告诫:没能力切勿狂妄,受人助要知感恩。

适用话题:自助与他助、生活告诉我们、 是一种力量……

博士与他的学生们一起做游戏。一不小心,博士的手表掉在地上,一个学生见了,俯身下去拾起。这时,博士做了个惊人的动作,只见他抬脚一跨,已经骑在了那名学生背上。其他的学生都愣住了。博士微笑着说:“我只想通过这件事告诉大家,人生的诱惑很多,你不弯腰,别人永远不能骑到你上面!”

博士接着说:“要不要再来一次?”同学们都同意,特别是刚才被博士骑在胯下的那位同学,心里暗想一定要找机会挣回来。

游戏进行中,博士的鞋带松了,便停下来弯腰系上。那位同学见有机可乘,也一个箭步骑到博士背上。这下同学们都笑了,看博士怎么说。

没想到博士只是伸直腰身,稍微一摇晃,那位学生就被弄了下来。博士表情严肃地说:“如果有一天你骑在别人身上,双脚离地,不能立足,那一定要小心!不然随时都会被摔下来!”

(刘洪进摘自《文苑》2008年第7期)

素材解读:面对诱惑,要理性审视,切忌率性而行;面对时机,要擅于把握,更要胸有成竹。不做被骑的人,需要智慧;不做被摔的人,则需要能量。

适用话题:面对、抵制诱惑、弯腰的启示……

水母属软体海洋动物,长着细长的胡须,一般体重在10公斤以下。而生活在美国加州附近深海里的水母却与众不同,它们的触须有人的手臂粗,每只水母重达50公斤。它们不但体形大,肌肉也比其他地方的水母强健有力。

同为水母,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有关专家惊讶地发现,这里的水母的生活环境较之其他地方并非想象中的舒适,反倒更为严酷。与这些水母朝夕相处、如影随形的竟然是弱小生物的天敌,譬如鲨鱼、虎鲸等。这里的水母之所以如此强壮,完全得益于它们天长日久为躲避捕杀而“马不停蹄”的“奔跑”!然而,即使是快速地“奔跑”,也难免不时被吞食和咬伤,但伤痛却刺激了新陈代谢。许多水母在求生过程中折断触须,伤痕累累,但不久又长出新的触须,伤口也迅速愈合。这里的水母就是这样在严酷环境中磨炼,并与之抗争而变得渐渐强大起来。

素材解读:意大利诗人但丁说得好:“能够使我飘浮于人生的泥沼中而不致陷污的,是我的信心。”这世上,没有真正意义的弱者,有的只是软弱的心理和方式。

适用话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对手、弱者与强者、直面困境……

胡适在北大任教时,非常欣赏钱穆,名满天下的胡适这样推崇钱穆,其他人自然也对钱穆刮目相看,这对刚进北大的钱穆帮助是非常大的。有一次胡适生病,许多人都争先前去看望,只有钱穆按兵不动。朋友知道后责备钱穆,觉得他太寡情。钱穆说:这是两回事,怎能混为一谈?如果他帮助过我,说过我好话我就去看他,那叫我今后怎么做人?

陈寅恪跟鲁迅是日本弘文学院的同学,两人很早就认识,后来也有交往,在鲁迅的日记中可以看到“赠陈寅恪《域外小说》第一、二集,《炭画》各一册”这样的记载。鲁迅后来在文坛上的声望如日中天,陈寅恪却很少向人道及他们当年的交往。他晚年解释说:正因为鲁迅的名气越来越大,他怕言及此事被人误以为自己像鲁迅说的“谬托知己”的“无聊之徒”。

素材解读:按照一般人的行事逻辑,如果钱穆拜一下胡适的码头,陈寅恪透露一下自己跟鲁迅当年的关系也未曾不可,至少不会被人当作是无耻的事情。然而,正是因为自尊,钱穆和陈寅恪宁可暂时被人误解,宁可不近人情,也不去做趋炎附势的事。他们对自身品德的爱惜和看重,胜过了一切。

适用话题:守护、自尊、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清高……

1987年出生的丁俊晖,16岁时就两度战胜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马克·威廉姆斯。18岁,丁俊晖击败了台球皇帝亨得利,夺得中国公开赛的冠军。20岁,在斯诺克中国公开赛上,丁俊晖以3:5不敌世界排名第十二的巴里·霍金斯,爆冷出局。

丁俊晖不喜欢人家叫他“神童”:第一,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第二,我的所有成绩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的,并不是天生的。在斯诺克中国公开赛输球出局后,丁俊晖脸色铁青,像一个爱赌气的小孩一样。“我很累,感觉心里很累。”“我不想打了……”“输了就输了,没什么好说的。”第二天,这些话语立刻成为各大媒体“炮轰”的对象。可是别忘了,他只是个20岁的年轻人,不该背负这么大的压力。在台球赛场上,丁俊晖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天才球手,但他同时也是个大孩子,还没学会怎样去面对这个社会。

素材解读:“神童”这一光环对某些人来说也许是荣耀,但对另一些人来说也许是压力。一方面,我们不要轻易把这些“伟大”的词语放到别人身上;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对这些有才能的人加以爱护和宽容。

适用话题:努力、勤奋出天才、放下包袱、控制自己、英雄出少年……

1944年,就在盟军制定“地毯式轰炸”日本计划前夕,司令部来了一位特殊的中国客人。他居然要求盟军在轰炸之前,在军用地图上标注出日本古都京都和奈良一批建筑文物的位置,务必尽全力保护这些古迹。也正是这位中国人,6年前,他的故乡北京宛平城、团河行宫等历史名城、名苑惨遭日军的炮火摧残,被迫举家逃亡。在长沙,他一家人又险些在日军的空袭中丧命。两位亲属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就是这样一位集国恨家仇于一身的中国人,为什么要倾力保护敌国的古建筑呢?这位中国人平静地解释说:“要是从我个人感情出发,我恨不得将整个日本夷为平地,但优秀建筑绝不是某一个民族的私有财产,它属于全世界,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一旦炸毁,是无法补救的。”

在这位中国人的据理力争下,日本古都京都和奈良在盟军的猛烈轰炸中奇迹般得以保全,遍布二都的宫殿、城墙和寺院也毫发无损。这位为日本古迹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人,便是著名建筑师梁思成。40多年后,日本《朝日新闻》曾刊发题为“古都的恩人是中国学者”的文章,盛赞梁思成的义举。

素材解读:爱是没有国界的。当爱心融进了智慧和情感,它就会超越恩怨和时空。这种爱是一种纯粹理性的爱。梁思成用他博大的包容,书写了人类文明史上最精彩、最动人的传奇。

适用话题:理性的爱、宽容、铭记、文化遗产、守护……

猜你喜欢
丁俊晖钱穆田鼠
田鼠寻亲记
钱穆的容与化
小田鼠过冬
钱穆的容与化
小xiǎo田tián鼠shǔ溜liū冰bīnɡ
摆 棋
父亲对钱穆的教诲
小田鼠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