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边的牡丹·孤芳自赏·荷花·爬行的松树

2008-12-29 03:57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08年24期
关键词:雏菊萤火小语

中国著名的国画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

有一次,某人慕名买了一幅他亲手所绘的牡丹,回去以后,很高兴地挂在客厅里。

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为这朵花没有画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角,岂不是“富贵不全”吗?

此人一看也大为吃惊,认为牡丹缺了一边总是不妥,拿回去准备请俞仲林重画一幅。俞仲林听了他的理由,灵机一动,告诉这个买主,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边,不就是“富贵无边”吗?

那人听了俞仲林的解释,高高兴兴地捧着画回去了。

同样一件事情,角度不同、看法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认知。让我们凡事多往好处想,以致少生烦恼、苦恼,而多有喜乐、平安。

(岳定勇摘自《知识窗》 2008年第10期)

萤火小语:如同两人看见一个盛半杯水的杯子,一个人看到少了半杯,而另一个人为还有半杯水而高兴。归根结底,心态的不同,来自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在这满山遍野的雏菊中,我是最美丽的一朵,”一朵雏菊在群芳中独自遐想,“但是和这么多的同伴在一起,没有谁会注意到我的美丽,这太让我伤感了。”

一个天使听见了它的心声,说道:“但是你很漂亮啊。”

“可是我想独自芬芳,想让更多的人欣赏到我的美丽。”雏菊解释道。

为了让它不再抱怨,天使将这朵雏菊移到了一座城市的中心广场。

过了几天,市长带着园丁来到这座广场,他想改变一下广场的面貌:“这里看起来太单调,把这些花都挖掉,种上成片的天竺葵。”市长吩咐身边的人。

“请等一等,”那朵美丽的雏菊尖叫起来,“你那样做会杀死我的。”

市长弯下腰仔细看看它,又看了看周围:“真是一朵漂亮的花,可惜怎么只有一朵,要是再多一些,倒是一个不错的景观。”市长惋惜地摇摇头,“可惜,只有你一个是无法组成一个花园的。”

说完,市长顺手将那朵雏菊从地上拔了出来。

(肖进摘自2008年10月20日《巢湖日报》)

萤火小语:特立独行,只有在适宜的地方,才显现它的优势,否则,就是它的劣势。

后院有六缸荷,整个夏天此起彼伏开得轰轰烈烈,我只要有空,总是会去院子里站一站,没时间写生的话,闻一闻花叶的香气也是好事。

虽说是种在缸里,但因为紧贴着土地,荷花荷叶仍然长得很好。有些叶子长得又肥又大,亭亭玉立,比我高了许多。

我发现,在这些荷叶间,露出水面到某一高度才肯打开的叶子才能多吸收阳光,才是好叶子。

那些在很小的时候就打开的叶子,实在令人心疼,颜色原来是嫩绿的,但是在低矮的角落里得不到阳光的命运之下,终于逐渐变得苍黄。细细弱弱的根株和叶片,与另外那些长得高大健壮粗厚肥润的叶子相比,像是侏儒,又像是浮萍,甚至还不如浮萍的青翠。

忽然感觉到,在人生的境界里,恐怕也会有这种相差吧。

太早的炫耀,太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是,没有根底的陶醉毕竟也只能是短促的幻境而已。

怎样才能知道哪一个时刻才是我应该尽量舒展我一生怀抱的时刻呢?怎样才能感觉到那极高处阳光的呼唤呢?

(辛麦摘自《阅读与鉴赏(初中)》2008年第5期)

萤火小语:生命是一个积蓄力量并绽放美丽的过程,生命之花只有在适宜的季节绽放,才会繁盛并富有生命力。青春,就是人生积蓄力量与美好的时候啊!

在一次旅行行经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中古老景观的一绝——龙门石寨时,听导游介绍这里生长着一种爬行的松树。我很好奇,俗话说:坐如钟,站如松。竟然有会爬行的松树?它在什么环境下生存,长什么样子?

在见到这种爬行的松树前,我确实难以想象,在火山喷发岩浆形成的茫茫熔岩巨石中,草木何以生根,松树何以立足。据说火山喷发温度高达1200多度,岩浆流经之处岩石融化,草木成灰。需经上百年,甚至上千、上万年后,才由鸟儿衔来、风儿吹来的种子散落在石头缝隙的土灰中,渐渐长出来一些根基浅薄的草木来。爬行的松树就是顺应这种环境而生的常绿灌木,当地俗称爬地松。其枝干贴近地面伸展,小枝密生,耐瘠薄,遇土灰则长,遇秃石则爬,匍匐而行,艰难而执著地给历经沧桑岁月焦黑如炭的熔岩增添一抹绿色,一点生机。

石压笋斜出,岩垂花倒开。爬地松再次验证适者生存的永恒真理。环境可以很恶劣,形态可以不美丽,松树可以不站立,但只要生命不屈,精神不垮,就会赢得尊重,值得喝彩!

(小溪摘自《小溪流》2008年10月)

萤火小语:生命的韧性不但是顽强和不妥协,更是爬行松这种随境遇而曲折攀行的生存态度。比起磅礴的壮美,这种曲折的韧性更让人肃然起敬。

猜你喜欢
雏菊萤火小语
一朵雏菊花
最后一枝雏菊的坚持
萤火之间暗黑如伤
一朵雏菊花
温馨小语
温馨小语
甜蜜的梦
湖上
心灵小语
河边的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