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之姿

2008-12-29 03:57刘德福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08年24期
关键词:舜帝咏柳虚心

刘德福

[专题解读]

或孤直,或感伤,或明媚。树正以主动的姿态凝望些远道而来的诗人词人。树知道,这些多愁善感的人必须要写写身边的树,因为这些诗人词人本身就是一棵棵栉风沐雨的大树,要不然怎么会遭受谗言而被流放被贬谪?要不然怎么会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如此多的感想?

树本身不就是一道风景么?多少风霜雨雪,多少电闪雷鸣,多少意想不到的打击,都有可能落在树的身上,可是,树从不言语。

树木为我们搭建了诗词之桥,我们的情感和古人对接。让我们记住,让我们寻找,寻找自己的那棵树,站立在哪个春天、哪个秋日……

(一)

孤 桐

【宋】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

孤高几百寻①。

凌霄不屈己,

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

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

愿斫五弦琴②。

【注释】

①寻:古代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舜帝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赏析】

一道又一道阻隔,一次又一次磨难。如果你是一株小草,怎能面对朝廷上下阻碍新法的推行?你的面前是北宋积弱积贫的烂局面,而你的心中是国富民强的大中华!

是诱惑,是探寻,是没有退路的一往无前。那是一个秋天的傍晚,从朝堂疲惫不堪回家的你,看到庭院中的梧桐树,孤高挺立,郁郁森森,你突然觉得孤桐就是孤独的自己,但是,你又想到了舜帝曾一边弹着五弦琴,一边思考着为黎民解除祸患。虽然在变法中遭受种种打击,但你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拔地几百寻的孤桐,之所以岿然屹立,高干凌霄,是因为它“得地本虚心”,善于从大地汲取养分和力量。如果离开大地,你一刻也活不下去,更别想“孤高几百寻”了。

你与孤桐对望,找到了自己;我与遥远的你相望,找到了榜样。

【练习】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前六句画出了桐树的特点,流露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2. 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同意。本诗前六句画出了孤桐的特点: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生命力越顽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

2.用典。引用的一种。援引前人的事迹来证实自己的论点。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由此联想到舜帝鼓琴而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抒发诗人为民解困的愿望。运用人们熟知的典故,以少量文字表达丰富内容,给人以具体鲜明的印象,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

山房春事

【唐】岑参

梁园①日暮乱飞鸦,

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

春来还发旧时花。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①梁园又名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到了春天,更见热闹:百鸟鸣啭,繁花满枝,车马接轸,士女云集。

【赏析】

春天真正地来了,可惜的是不同的诗人心中的春天却如此的不同。

岑诗人一回首,昔日繁华的园子今日却暮鸦乱飞,庭院的树木怎么会知道萧条的感受?旧时好花依在,只是赏花的人已经离去。在春天的这个傍晚,你感受到生命留下来的苍凉,你可能无法想象他们的容颜身影,然而,生命的足迹都是相通的,他们的脚印已经悄然印在岑诗人的心中。

“性放旷,善谈笑,官运通”,贺诗人就不同了,他是“四明狂客”、“江南才子”,他只抓住了柳树,就带出了自己心中的整个明媚而充满希望的春天。所有的诗歌都仿佛是一个孩子,诗人的心灵就是母亲。也许是一个明媚春天的早晨,柳丝拂面,也拂动诗人心灵中的春天的气息,地上的这棵树就成了诗人心中的一座丰碑。

在春天,一棵棵树的行走就是诗人的灵魂在行走。树是诗歌的种子,使自己长成了诗句,诗人就成了星辰。

【练习】

1.有人说,一首绝句的要害就在三四两句,《山房》和《咏柳》的三四两句分别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 两首诗都是写树来抒发情感,但又有所不同,请扣住诗句分析。

【参考答案】

1. 《山房》 三四句运用了拟人和反衬手法,树非人,却能“不知人去尽”,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凄苦之情;“春来还发旧时花”,以乐景写哀情,衬托梁园更加萧条。《咏柳》的三四两句运用设问、比喻、拟人等手法,在一问一答之间,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将春风比喻成剪刀,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将春风人格化,也就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自然的活力、春天的创造力。

2.《山房春事》表达了作者对战乱带来的萧条衰败及昔盛今衰的慨叹,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咏柳》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天的无限创造力,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

猜你喜欢
舜帝咏柳虚心
虚心和心虚
天下为家
虚心和心虚
咏柳
根祖文化的圣地——舜帝陵庙
东安县芦洪市镇文化资源探讨
咏柳等
巧布阵拜师
咏柳
舜帝——儒家道德理想的人格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