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亿万富翁的非典型幸福生活

2008-12-29 09:31张培昂
祝你幸福·知心 2008年1期
关键词:家庭

张培昂

创业时他已经48岁。创业5年,他的事业实现了从几十万到几个亿的增长……

但他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事业的成功往往以家庭幸福为代价。相反,他的家庭非常幸福。

妻子说:“你看准了就干,大不了我养你”

48岁之前,金骅的人生虽然算不上多么辉煌,但可以用一帆风顺节节攀升来形容。

他18岁离开家乡济南,到大别山区当了一名空军战士。此后一步步提升,36岁从中校副团的职衔复员,成为省直公务员。

他的经历没有大起大落,却有着几次果敢的转折。1998年,他已是副处级干部,却决然下海,到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当副总经理兼制药公司董事长,4年时间把一个几十人的小企业做成数百人的中型企业。

这个时候,命运却来到了一个路口。往下走,是一路下坡;往上攀,也许“无限风光在险峰”。

起因是经营理念的冲突,集团决策层突然免去了他的一切职务。

2002年小年,农历的腊月23。他坐在家里的阳台上,面对南面的青山坐了整整3天,回顾自己的经历,百般滋味涌上心头。虽然一家民企此时以数十万年薪邀请他加盟,但他想来想去,认为自己不适合寄人篱下,因而难展抱负。

经过思考,一天晚上,他把妻子孙骊叫到小区大院的一块大石板前,两人坐下来,他拉过妻子的手,一个字一个字地跟她说:“现在是我人生的最大低谷……”然后,他把自己在心里翻来覆去很多遍的想法和盘托出。那是他下半生的人生战略,有对成功辉煌的描述,也有对失败惨状的假设。

金骅说了整整一个晚上,孙骊一直静静地听,既不点头也不摇头。等他说完了,孙骊只是轻轻说了一句话:“你看准了就干,大不了我养你。”

金骅从家庭多年的积蓄中拿出大半,用30万元开始创业。

几年之后,孙骊对金骅说:“那时我根本就不信你描绘的辉煌,不信你能成功,我就打算等你‘霍乱完这些钱,我再养着你。”

金骅回头想想,只要孙骊当时稍微表现出犹豫,他难免会心里一沉,失去信念,找个事业单位,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也就没有了后来的事业。

一个好女人,能够给男人方向和勇气

在金骅眼中,妻子孙骊是“一块消失了很久的人类的化石”。

“要说傻,她很傻。家里有多少钱,不管;人生大的事件,都完全听我的。”孙骊的这种无为,与现代人的精明截然不同,但金骅认为这是一种美德,是家庭幸福的根源。

孙骊是一所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在她的教学经历中,曾培养出数十位全国、省、市奥林匹克化学竞赛金奖得主,担任班主任时创下了全班同学全部升入本科院校的奇迹。

孙骊是金骅“正经八百谈的第一个对象”,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孙骊的父母都在一所大学工作,和金骅的哥哥姐姐是同事。那个时代流行“拥军优属”,孙骊经常到金骅家里,帮他生病的母亲洗头洗脚、剪脚趾甲。1975年,金骅回家探亲的时候和孙骊认识,次年订婚,1980年结婚。父亲曾言之凿凿地“告诫”金骅:“就是(孙骊)瘸了瞎了都得要!”这话是对孙骊的人品有感而发。父亲发话了,见面只是走个过场罢了。

身在大别山旮旯里的金骅,和孙骊交往的惟一方式就是写信,两个人十封二十封信地辩论一个问题。有时候,孙骊读了某一本西方文学作品,对某一人物的遭际发出感慨,其实是影射现实中二人的感情,金骅就拿马克思文学观批评她。这样一来二去的辩论,战士金骅读完了大学文学系四年的书。读书还有另外一个用途,寄托和释放相思之苦。

10年之后,当金骅离开那片大山回到故乡的时候,他仅有的财产,就是一箱子一箱子的书籍。这些书既是两个人爱情的见证,又是爱情的延伸。

2002年8月,金骅的公司刚刚成立两个月,几位员工开着惟一一辆面包车去济阳出差,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会计大腿粉碎性骨折。那一年,公司十几万的利润,全交给了医院。当时的情况是,只要账上来了钱,第一件事就是交医疗费。

比这更背、更艰难的时刻,金骅在创业的过程中也遇到过。每逢其时,看到金骅心神不宁的样子,孙骊总是默默地陪着他,两个人一起静静地散步,手拉着手。虽然不说什么,但是却能让金骅感觉到支撑着他的一股力量。

金骅说自己的性格可以用“强硬自尊”来概括,如果没有来自家庭的精神支撑,很容易折断。“有好多男人缺了一把力,而我不缺。如果创业前想到有那么大的困难,如果不是妻子义无反顾地支持我,我不敢干!”

一个好男人,要做家庭的精神牧师

金骅习惯“报喜不报忧”,遇到什么大事不愿给家人增添精神负担。虽然更愿意默默地陪伴着爱人,但孙骊有时也会着急,难免问他:“你有事不要闷在心里,憋不住就说给我听听,我帮你排解排解。”金骅就把公司遇到的一些情况说给她听。但往往只说了几分钟,孙骊就会打断他:“你别说了,你说的这些事太麻烦了!”然后话题就转为家庭生活,转到在国外留学的孩子身上。金骅焦虑的心情也在闲聊中悄悄释然。

身后是妻子默默的支持,但金骅自认是孙骊的精神牧师。作为一个男人,家里人的精神需求都得想着。这是金骅的家庭信条。“人家嫁给你,白嫁啊;孩子叫‘爹,也不是白叫的啊。”

这句话多少有点大男子主义的味道,但对于金骅来说却并不过分。虽然现在已身家过亿,但他依然保持着本色,对物质享受没有什么追求。儿子说,只要给他买来烤地瓜、炒栗子、炒花生、窝窝头这些东西,他就知足了。

他的创业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让家庭成员享福;二是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创业的过程中,他把自己的信念转化为企业信念,而他的成功也源于成功的做人。

金骅的母亲猝死于心脑血管病。从他有记忆起母亲就有病,他上中学时经常用自行车推着母亲去做针灸,拿中药回家熬。母亲59岁就去世了,这在金骅心中是个巨大的遗憾,所以他的第一个产品就是研发解决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

在创业第二年,公司自主研制生产的第一个产品上市。有一天从外地来了一个大客户,对方说:“我不管你放多少原料,只要达到我的价格要求,我就大批量提货。”金骅很干脆地拒绝了他。他认为那样虽然能挣到钱,但是“你的内心世界能够洗干净么?你的员工难道不记得你做过的不善的事么?”他开车把客户送到车站,刚回到公司就接到对方的电话,要回来签合同。这个客户以后还介绍了其他客户,为这个品牌支撑了五分之一的天下。

事业成功后,金骅每次去扫墓都不能自已,他做的药今天能够惠泽许许多多的老人,却不能让时光倒流,去挽留母亲的生命……

聪明的男人会说话

从2002年6月到今天,金骅的集团从3个人发展到400多人,在济南高新区,成为一家引人注目的高科技企业。

事业成功的背后,是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那也是用心灵和智慧浇灌的。

金骅非常得意的一件事情是:孙骊一开始不会洗衣服,不会做饭,婚后第一顿饭只做了一个凉拌西红柿,并且很难吃,但是金骅强忍着吃了下去,还鼓励她说:“这道菜颜色不错。”

他经常这样夸奖孙骊:“你做菜的技术很稳定。”在这样的一种鼓励下,自然而然,孙骊做出了好吃的饭菜。

sdznxf@126.com

(编辑:张文静)

猜你喜欢
家庭
家庭“煮”夫
春天来了,来张有趣的家庭摄影
家庭日记
恋练有词
温馨家庭
家庭
反腐败——从家庭开始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