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潜伏》

2009-01-07 03:06
新一代 2009年12期
关键词:潜伏女性主义信仰

汤 云

摘要: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结合《潜伏》主要内容,透视、分析、评价剧中三个女性人物形象及其表现,揭示剧中深刻反映的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女性主义;《潜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164-01

一、女性主义理论概述

女性主义,英文“feminism”。作为一种从社会思潮到哲学思想的发展,一般认为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40年代,女权运动兴起和发展阶段,这时期它与反封建运动相结合,主要体现女性追求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第二阶段在20世纪60~70年代,基调是要消除两性差别,推翻父权统治。第三阶段为20世纪80~90年代,注重女性作为人的权利和发展的普遍性考察。该阶段女性主义理论众多,但目标都是消灭男性中心主义对女性性别歧视造成的社会现实。

二、《潜伏》剧情概览

《潜伏》是一部披着谍战外衣的情感悲喜剧。1945年日本投降后,原军统的英雄特工余则成因其恋人左蓝原因加入我党地下组织,潜伏在国民党保密局天津站,成为插在敌人内部的一把尖刀,他的潜伏生涯跌宕起伏。其间贯穿着与左蓝、翠平和晚秋的情感线索。

三、女性主义角度解读

所谓女性意识,:一是女性有独立自主、自强自重的精神气质和男女平等、互敬互补的平权意识;二是不把女性形象作为男性被动观赏对象,而力求刻画和呈现女性自我命运遭遇、价值观念和心理特征。即:既包含女性作为‘人的意识,也包含女性自我性别意识,意识到她作为和男性平等的人,也是自立主体的‘另一类角色、地位和价值问题。”

左蓝,有着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激进派进步女青年,视革命为最大理想与目标,义无反顾去了自己心中的延安圣地。她心里革命就是一切,为了自己的信仰,爱情可完全不顾。左蓝爱余则成,更爱她的信仰,她希望余则成能和她为共同的信仰奋斗。

她是女强人的代表,属职业化女性:宽容大度,理智热情,冷静兼机敏。她身上表现出的坚毅不拔多少让她失去了女人所特有的温柔本色,男人在她面前会表现得没有成就感,甚至有点自卑。左蓝的牺牲与其说为了满足剧情需要,不如说为了满足男性观众对妻子的完美要求。“女强人类型的角色既有传统美貌,又有不凡身手,这使不同阶级和性别的受众能够从这些电视节目中获得不同快感。”左蓝的卓越,正是女性主义者推崇的完美代表。

翠平,帮余缝补衣服,下班回家的一声“回来了,累不累?”余工作累了递一杯咖啡……天下夫妻不就如此吗?余与她的感情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真实。其不可替代性在于亲情,他们的爱情不是暴风骤雨,却有难以割舍的力量,翠平就像他的一只手,割掉会撕心裂肺的疼。

翠平作为一位来自农村的女游击队长,信仰简单又坚定。郊外练习枪法,飒爽英姿,弹无虚发,并承担刺杀陆桥山的艰险任务。她又曾空手踢飞马奎手枪,将其打倒在地,可谓不让须眉。

马克思主义指出:“妇女的解放,只有在妇女可以大量地、社会规模地参加生产,而家务劳动只占他们极少的工夫的时候才有可能。”西方女权主义者认为,妇女走向社会,参与社会,争取参政、就业等权利,是争取妇女解放的必要条件。历史表明,正是那些迈出家门走上社会、具有一定文化的女职员、女学生觉醒最早,斗争最坚决。也只有走出狭小的家庭,妇女才更便于联合,展开浩大的斗争。翠平的难得,正是女性主义内外兼修的体现。

晚秋,剧中对余则成爱得执着且辛苦,属单相思型。余则成对她动过心,但更多是一种利用。她是小资型的才女,单纯、细心、真诚。有着富贵千金特有的高雅气质,对男人有不可抵挡的诱惑。这样一个柔情似水、清纯脱俗的漂亮女人,只要是生理和心理都正常的男人就会有反应。尤其她那句“我这贼,只惦记不偷”一定会让千万有缘没分的痴男怨女找到心灵的救命稻草。

晚秋确实是一个敢爱且心善的女子,对爱情一心付出,不求回报。自杀未遂的她在余则成的影响下,也加入了革命事业。片尾她和余则成都为了继续的潜伏事业去了台湾,为了掩护身份结为夫妻,也算了却她的心愿吧。

米利特在《性政治》里说:“性政治通过两性的‘交往获得对气质、角色、地位这些男权制的基本手段的认同??第一个因素气质涉及到按照固定的性类别(‘男性和‘女性)界限划定的个性。这些个性的依据是占统治地位的群体的需要和价值观,是其成员根据自身的长处以及可轻而易举地在从属身上获得的东西规定的。”晚秋的迷人,正是女性主义两性和谐的结果。

四、结论

《潜伏》暗示了一种革命理想主义情怀照耀下的理想交往世界,在这种情怀的陶冶和烛照下,普通人如其中男男女女的精神如何被升华和洗涤,最后在信仰、工作、生活等方面呈现出不同于普通市民的境界。而品味《潜伏》中三个女性在本剧中的精彩表现,不难看出,女性能通过自己的才能和行动,主动去追求自己的信仰和爱情,体现女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冬红.站立起来的“夏娃”——浅析90年代女作家女性意识的高扬[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3).

[2] 约翰·塔洛克:.电视受众研究——文化理论与方法[M].严忠志译,商务印书馆2004.

[3][美]凯特·米利特:.性政治[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潜伏女性主义信仰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深港通开通在即,哪种股票值得“潜伏”?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主义性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