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至爱不是亲属 胜似亲属

2009-01-12 05:46
蓝盾 2009年1期
关键词:爷爷孩子

昆 荣

2008年6月17日。湖北襄南农场三分场谷雨村。81岁的韦长乾那颗劳碌的心平静地停止了跳动,就像刚刚睡去,那希望和满足的笑容还凝固在脸上。王袁、王江、王雄三姐弟哭天喊地地呼唤着:爷爷、爷爷……村里人纷纷赶来为老人送终,要厚葬这个飘零异乡的孤老。这是为什么?让我把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告诉你。

伸出关爱之手

韦长乾本是襄漳县人,1958年9月。被打成右派下放改造。夫妻俩带着6岁的孩子来到了襄南农场三分场。由于韦长乾夫妻都要去垦荒,孩子无人看管。1959年lO月的一天,俩人收工回到家里,发现孩子高烧抽搐。抱起孩子发疯似地奔往总场医院。由于山路远,孩子在半路上就断气了。第二年,右派们冒雨开荒时,遭遇山体滑坡。韦长乾受轻伤,妻子由于腹部受重伤,手术后不能再生育,还落下病根。妻子曾劝韦长乾另娶一女子生儿育女,可韦长乾不忍舍弃与他同甘共苦的妻子。1977年12月。妻子病故。1981年,韦长乾“摘帽”回到襄漳县。

韦长乾在襄漳县独居不久。便倍感孤独。想到自己的青春留在大山。老伴长眠在谷山山麓,韦长乾生出了回到垦殖场伴着青山绿水颐养天年的想法。1985年。韦长乾选择了村前有条公路的漫云村,租了老乡一间小屋安居下来。平时养养花,看看自己当年开垦出来的土地。给老伴上坟说说话,晚年过得幸福而又安逸。

1996年11月的一天中午,韦长乾坐在门口一边晒太阳一边吃方便面,不经意间抬头时。看到一个手提竹篮、破棉袄用布条捆着的男孩站在不远处眼巴巴地望着他。韦长乾招呼男孩说:饿了吧,过来。说着便放下碗。转身回屋去给男孩泡方便面。待韦长乾端着泡好的方便面出来时,男孩早把他吃的那碗面全吃光了,正舔着碗上的残羹。韦长乾看得心疼,知道男孩饿坏了,就又递上刚泡好的一碗面。小男孩又狼吞虎咽吃起来。

交谈中,韦长乾得知男孩叫王江,10岁,今天是学校搞劳动上山捡茶籽。家在不远的长冲村,还有一个12岁的姐姐和一个8岁的弟弟。6年前。父亲伐木倒错方向。为救母亲,父亲被树压死。母亲受内伤后没去治,说挺挺就过去了。后来。病越来越重才去治。母亲余秀芬见花去借来的几千块钱病也不见好转,怎么也不肯再治。现在,家里全靠村里好心人和亲戚接济一点过日子。姐弟三人的学费还欠着呢。王江最后说,他几年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了。

看着王江可怜可爱的样子,韦长乾动了恻隐之心。他想,该帮孩子一把。韦长乾走进房,拿出600元钱对王江说:走,带爷爷去你们家。

一到王江家,韦长乾大吃一惊:房子年久失修。寒风从四面吹进,屋里除一张旧八仙桌外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什,孩子们睡的被子破破烂烂。卧病在床的余秀芬发出一阵阵痛苦的呻吟和绝望的哀叹。这哪像个家呀!韦长乾送上600元钱说:给孩子们买裤子和棉衣吧。余秀芬望着韦长乾像遇见救星似的,挣扎着下床跪地苦苦哀求:“看得出你老人家是个好心人,你可怜可怜他们,帮我带大这3个苦命的孩子吧。我来世做牛做马报答您的大恩大德。”韦长乾这下慌了:我一个62岁的老头,怎么有这个能力?韦长乾把余秀芬扶到床上说:“妹子,不急。总会有办法。”

回到家里,韦长乾久久不能平静。梦里总是那个凄惨的家和余秀芬那近乎绝望的哀求。韦长乾想。自己好歹有“摘帽”时发的近2,635-元,还是能帮多少算多少吧,要不,自己那颗牵挂的心,一刻也不得安宁。第二天,韦长乾来到余秀芬家。

忍看手足分离

韦长乾给王袁、王江、王雄买来御寒的棉衣、棉被和粮食后,又为孩子们买了新书包。韦长乾想,若是能治好余秀芬的病,这个家便有了主心骨,苦也就是几年的事。

12月初,韦长乾把余秀芬带到襄漳县住进医院。每天仅治疗费就上百元。可一个月过去了,余秀芬的病情没有一点好转。医生说:余秀芬是腰脊严重受损。加上当时没及时治疗,现在治疗意义不大,顶多是再延续几年生命。韦长乾急了。自己现在手里满打满算才不过22000元,每月近400元退休金也由于厂里效益不稳定不能按时发放,这样花下去。很快就会花光的。余秀芬看出韦长乾的愁容,她怕花光韦长乾的钱,死活不肯再治病。她声泪俱下地说:“大恩人,我治病只会拖累孩子们,孩子们活命要钱。我不是不想活,可做娘的到这个份上还指望什么,就盼着三个可怜的孩子能顺利长大。能有出息。能活得像个人啊!求你帮帮他们。”

回到长冲村后不到一个月,病入膏肓的余秀芬用那黯淡的目光望着韦长乾断断续续地说:大恩人,我这三个孩子就全靠你……话还未说完,便含泪撒手西去。听着孩子们哭喊着叫娘,韦长乾肝肠寸断。

处理完后事,余秀芬的父亲做主,叫余秀芬的大哥领养王袁,二哥领养王江,三姐和五妹轮流照顾王雄,把余秀芬的旧屋和地皮卖了,兄妹平分做抚养费。王氏三姐弟不愿分开,哭着求外公让他们留下。韦长乾看着揪心揪肺,说。要不你们兄妹每月出一些抚养费,我来照顾孩子们。心怀鬼胎的余氏大哥想到韦长乾为妹妹治病以为韦长乾很有钱,趁机说:“妹妹病几年都没死,怎么他一来了就死了。肯定是他害死的,要赔命,不赔命就赔钱。”接着,余氏兄妹一齐起哄,闹着要韦长乾赔钱。王袁见善良的韦长乾蒙冤,拉着两个弟弟跪在外公面前说,韦爷爷是我们的大恩人,求外公别让舅舅、姨妈为难韦爷爷。王袁的外公大喝一声,余家兄妹才没有胡闹下去,

王袁、王江、王雄分别被领走了。姐弟三人一步三回头,泪眼婆娑地望着韦长乾。韦长乾也难过得老泪纵横。他明白,孩子们寄养在这样的舅舅姨妈家是不会幸福的。韦长乾真恨自己没有多少钱,要是有八万十万,他会坚定地把三个孩子留在身边,让他们一起幸福地长大成人。可是,他力不从心啊。只能忍看手足分离。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韦长乾又回到漫云村,可心一天也没有安宁过。一闭眼,三个孩子那可怜兮兮的模样就在他面前晃来晃去。牵挂着三个孩子的韦长乾,吃不好睡不安。

第二年3月初,王袁领着王江、王雄跑到韦长乾家,进门就大喊:“爷爷,爷爷,救救我们吧。”韦长乾望着冻得瑟瑟发抖的孩子们问:“出什么事了?”

原来,三个孩子分别寄养在舅舅、姨妈家后,受尽虐待。大舅不让王袁上学,叫她喂猪做家务:二舅是个姻鬼,老要王江顶着寒风踏着雪去山外买便宜1角钱一包的烟,大冷天袜子也不给买,夜里还让王江和他上山烧木炭;王雄更是可怜。不仅新棉衣被三姨妈剥下给亲儿子穿,还老是被两个姨妈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有一餐没一餐。后来。王袁翻山越岭地找到两个弟弟相约一起向韦长乾求救,

韦长乾听得心如锥刺,气愤地拍桌而起:就是拼了这把老骨头我也要把你们拉扯大!

韦长乾再次为孩子们置办棉衣、棉被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后,跑到村小学和场中学为三个孩子补办了上学手续。孩子们穿上棉衣、棉鞋高高兴兴地上学后,韦

长乾陷入沉思:这两天就用去1100多元,往后怎么办?三个孩子吃、住、读书一年该花多少钱?算到王雄高中毕业,没有8万元解决不了问题。再说。没有一栋自己的房子,孩子们的心不踏实,也不是一个完整的家。要狂紧赚钱,可自己老了,能做什么?韦长乾计划:每月400元退休金到每个学期开学时一次性领取,确保孩子们能交上学费进学校。生活费则靠自己平时去挣。

韦长乾跑去向分场负责人要求承包村里的山塘养鱼。分场负责人被他的爱心感动了。同意他承包山塘。韦长乾按照鱼鸭混养的模式养殖。如果顺利。除去承包费1500元,一年能赚3000元。加上平时种些蔬菜,节省一点,一家四口的生活便没有问题。于是,韦长乾把希望寄托在鱼塘上,每天赶着300只鸭子风里来雨里去,荆棘划破了裤管、划破了双脚也浑然不觉。

鸭子一天天长大,鱼也在塘里乱跳。韦长乾喜上心头。三个月后,除留下一只鸭子炖给三个孩子吃外。韦长乾把剩下的鸭子全卖掉了。赚了500多元。晚上。看着孩子们美滋滋地吃着鸭子,韦长乾心里像喝了蜜。然而好景不长,7月初的一天,一夜暴雨引发山洪。第二天清早,鱼塘挡水坝被冲垮。眼看着一塘鱼被洪水冲走,韦长乾泪如雨下。他不顾一切地冲到挡水坝的缺口处,麻利地用铁锹铲土填缺。可每锹土下去,都被急流冲得无影无踪。王江、王雄哭喊着把韦长乾拉回了家。

心力交瘁的韦长乾躺在床上两天不吃不喝。王袁从学校赶回来,熬了热腾腾的稀饭含泪端给韦长乾:爷爷。你吃点吧。韦长乾这才想起孩子们陪着他没去上学。为了孩子们,他不能倒下。韦长乾说,你们快去学校。担心爷爷的孩子们哪敢走。韦长乾明白孩子们的心思。大口大口喝起粥。王袁说:爷爷,我不去上学了,和你一起种菜卖菜,让王江、王雄去上学。韦长乾听后骂道:“我是叫你寻思怎样读好书。没叫你瞎想这些!只要我有一口气,你们一个都别想逃学。上学去!”山洪过后,韦长乾一锹一铲把挡水坝修好了,买了一些鱼苗补进去。到年底。还好没亏。

村里人看到韦长乾在拼死拼活,劝他去向政府、新闻媒体求援。韦长乾摇摇头认真地说:现在,像他们这样遭遇的贫苦孩子还很多很多,政府和社会不可能一一解决。人生的路上有很多艰难。我之所以拼老抚养他们,是要让他们懂得。碰上困难要首先自己想办法去战胜困难,不能动不动就去求助别人,那样会断送孩子们进取心和坚韧的意志,养成懒惰的坏习性。人们说。你老了,有好心但经济上却承受不起。韦长乾说,我是老了,但能为孩子们做点事。我高兴。看到孩子们。我就有使不完的劲。然而,没能留住三个孩子供他们使唤的余氏兄妹还老是恫吓韦长乾:“三个孩子若有个三长两短的话,你就等着瞧吧!”韦长乾对他们怒目而视。

2001年,韦长乾考虑到王雄该上场中学读初一了。为了方便三个孩子上学,韦长乾在离中学不远又靠近公路的流星村搭了三间简易的泥巴房子。当王袁、王江、王雄终于看到属于自己的家后,兴奋得抱在一起哭起来,

为了挣钱,天一亮,韦长乾便在门前公路边支起修理自行车的摊子,顺带卖一些香烟。中午草草地吃一点饭又接着干,直到天黑才收摊。寒来暑往近10年,韦长乾忙个不停。特别是冬天。寒风刺骨,韦长乾的手指冻得弯曲都困难,可为了干活儿。他不得不强迫自己去握冰冷的扳手等工具去修自行车。由于手冻得不听使唤,螺丝刀往往把手插得鲜血淋淋。车主看得过意不去。本该给2元的都会多给1元。

韦长乾看到孩子的棉被旧了,便改作垫被,每人再加做一床新的。自己则在破床单下铺些稻草当垫被,把孩子们换下的垫被叠在一起当自己的盖被。实在还冷,便把捡来的麻袋洗净缝在被子里面对付。王江、王雄知道后。以不上学相逼,才让韦长乾与他们睡在一起。每逢过年,韦长乾都为每个孩子做一套新衣服。而自己依旧穿着那身旧衣。王袁说。爷爷,你也要做新衣,你不做我们也不穿。韦长乾哄骗说:年是小孩子们过的,大人不过年。为了节约,韦长乾一日三餐都是吃霉豆腐或酱油拌辣椒粉,连青菜也舍不得买。等孩子们星期六从学校回家,他才会领着孩子们去镇上买些肉和蔬菜。

夏天山里蚊子特别多也特别大,韦长乾为孩子们买了蚊帐。王袁看到爷爷没有蚊帐,硬要把自己的蚊帐让出来。韦长乾装着神秘地对王袁说:你不知道。蚊子专叮细皮嫩肉的小孩,老人皮厚,蚊子叮不进。你放心,蚊子吃不到爷爷的血。王袁见韦长乾身上真没有血斑,也信了。但她不知道,为了驱蚊。韦长乾每晚不停地打扇难得合眼。到第二天趁修车的空隙打个盹儿补上。

让孩子们长大成材

2004年,王袁考上大学。看着录取通知书,韦长乾流下了喜悦的泪。可一开始就要交4千元学费让王袁发愁。她知道,爷爷辛辛苦苦没日没夜供养他们三姐弟上学已经是一个奇迹了,哪还有钱让她上大学。韦长乾对王袁说:放心,爷爷会让你上大学。明天,爷爷就去赚钱。你们在家也别闲着。上山找些活干。姐弟三人不放心爷爷出去。可看到韦长乾两眼闪着坚毅的光,只能把对老人的感激深埋在心里。

王袁上高二时,韦长乾就在考虑学习成绩一向很好的王袁上大学的问题。平日里,他一分一分积存了600多元,可远远不够。后来他想到,因病去世的人。亲人们大多数不愿去装殓,特别是在夏天。尸体容易腐烂,气味异常难闻。因此。这活往往高价也难请到帮手。韦长乾想,现在他得去做!

第二天。老人在总场医院旁租了房子住下后,与总场医院、分场医务所联系,一有病人去世,他就去帮死人擦洗、换衣、入殓。30多天里,韦长乾接了7宗业务,赚了3500元。但那活太脏太累。甚至还可能传染上可怕的疾病。韦长乾揣着钱到医院做了检查后,才放心地回到家里,

看着又瘦又黑、面容憔悴佝偻着腰的爷爷,已是大姑娘的王袁扑上去一声不响地搂着爷爷,汩汩而流的泪水打湿了韦长乾的肩头。王江、王雄说:爷爷,你别太辛苦了,我们也能赚钱!这个月。我们三人上山替人破竹片,赚了800元。韦长乾笑了。

晚上,韦长乾对孩子们说:“你们都长大了。王江、王雄读书也很好,也要争取都考上大学。但从现在起,立一个规矩。你们读中学的费用和上大学的学费,由爷爷负责,但上大学后从第二学期开始,各自的生活费要靠自己边读书边打工赚,再困难也不要轻易请求别人救助。还有。不干不净的钱一个子也不能要!”

王袁上大学后,韦长乾又为两个读高一和高三的孩子的生活和学费忙碌。他一边开小卖部一边修理自行车,起早贪黑与日子争时间。

2005年,王江也顺利考上大学。2007年高考,王雄又榜上有名。送王雄上大学时,韦长乾把那笔准备为自己置办棺木的钱也垫上了,

送走最后一个孩子后。近十年来神经一直紧绷着的韦长乾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但没多长时间,韦长乾发现自己精神完全不如从前了。常常头昏眼花,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痛。他不敢想像。以前自己的精力怎么会那么旺盛。他明白,从前一心为了三个孩子的他在生活重担的高压下,像一台不知疲劳的机器,超负荷高速运转着,甚至零部件坏损了也浑然不知。今天,一停下来,才知道机器已严重坏损老化,才知道自己81岁了,不行了。对镜端详。才发现自己头发全白,异常苍老。但韦长乾仍坚持拖着疲惫的身子修车、看铺子。他要为料理自己的百年后事准备一些钱,

2008年6月5日。自感日子不多的韦长乾托人打电话叫回三个孩子见最后一面。

悲痛欲绝的王袁找到自己的高中语文老师说,“请您帮帮忙找个人写写我爷爷。”于是,我得以在韦老临终前与韦老断断续续地交谈。写下了这篇文章。也许我不能写出韦老的伟岸和博大。韦老的善良和崇高,但王袁、王江、王雄这三个可怜又幸运的孤儿在今后会用他们的心写出这位老人的可敬可爱,写出人世间这段动人心弦的赞美诗。

(责编:弘微)

猜你喜欢
爷爷孩子
不甜不要钱
冬爷爷
站着吃
爷爷说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熊孩子爆笑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