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大师

2009-01-12 08:42薛文平
世界教育信息 2009年12期
关键词:春晖丰子恺朱自清

毛 丹 薛文平

白马湖、象山、春晖中学、浙江上虞,这些名字串联在一起,脑海里自然而然会浮现出一幅充满诗情和浪漫的山水画面。这就对了,那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灵性、风景秀美、静谧安宁、历史人文底蕴丰厚的地方——上世纪20年代的春晖中学,令人心驰神往。

更有一幅画来映衬这个非凡之处,这幅画是丰子恺在春晖中学教书时所作。喜欢丰子恺漫画的人都会记得这幅作品——疏朗简洁之极的笔触勾勒出房舍廊前的景致,廊上是卷的竹帘,廊下有木桌茶具,画面大片留白,一弯浅浅的月芽高挂,题款是:“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在春晖中学,一批国内文化教育界负有盛名和热心办学的人士,构成了上世纪20年代春晖中学“群星璀璨”的局面,谱写了白马湖畔“人文荟萃”的篇章。

1908年,上虞富商陈春澜捐银5万元,在小越横山创办春晖学堂;1919年,近代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家经亨颐偕同乡贤王佐,又征得陈春澜20万银元续办中学。学校坐落于上虞白马湖畔,依山傍水,风景优美,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校内至今完好保存着20世纪20年代的一批经典建筑,令中外游人流连忘返。

一大批名师,包括硕彦、夏丐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刘薰宇、张孟闻、范寿康等先后在此执教,实行教育革新,并积极推行“人格教育”、“爱的教育”、“感化教育”、“个性教育”等教育思想。蔡元培、黄炎培、胡愈之、何香凝、俞平伯、柳亚子、陈望道、张闻天、黄宾虹、叶圣陶等曾来此讲学、考察,推行新教育、传播新文化,留下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奠定了坚实的名校基础。学校一时声名鹊起,有“北南开,南春晖”之说,成为浙东教育一颗璀璨的明珠。

春晖是一座求知的殿堂,白马湖的湖光山色,使春晖学子“近山者仁,近水者智”,经亨颐的睿智,夏丐尊的博爱,朱自清的华章,硕彦的学识人品……如同一尊尊人格丰碑令后来者景仰不已。

“……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对于池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夏丏尊谈爱心

春晖中学开办后,时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任教的夏丐尊辞职来到春晖。他在象山脚下筑屋定居,六间粉墙黛瓦的房舍,一个小小的院子,名之为“平屋”。

夏丐尊为人敦厚,他不尚空谈,希望能为教育做些实事。曾经有大学请他任教,被他谢绝,他认为中小学教育更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他在春晖教国文时,正值社会弥漫复古思潮的时期。为让学生得到真才实学,他自己精编教材,所选课文除部分优秀古典作品外,其余大多采自《新青年》、《新潮》、《创造季刊》。他要求学生做文章“言之有物,不准讲空话,要老实写”,使学生割除了穿靴戴帽、陈陈因袭的积习。他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通常当面批改学生习作,循循善诱,不厌其烦。授课之余,他翻译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小说《爱的教育》,这本书印行后,一版再版,创下了当时外国译著印数的最高纪录。他以自己的一生,实践了“爱的教育”的理想。

有同事回忆他执教春晖的情形,“……穿一件竹布长衫,略蓄短须,看到学生眯着眼微笑……”,可一旦他察觉到学生有什么不当的言行,就会一遍又一遍地念叨,有人把他的教育方式称为“妈妈的教育”。假如学生出门,他会殷殷地拉着学生叮嘱:“勿吃酒!铜钿少用些!早些回校!”他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时,因学校原来的舍监被学生气得辞职而去,他就毛遂自荐,兼任舍监一职。每天清晨,起床铃一响,他就来到学生宿舍,把睡懒觉的一一叫起,晚上熄灯后,他再到学生宿舍一一查看。遇私点蜡烛的,他熄灭蜡烛后予以没收;合衣而眠的,他促起脱衣盖被。有学生在点名、熄灯后溜出校门玩耍,他知道后也不加责罚,只是恳切地劝导。如果一次两次不见效,他就会呆在宿舍守候这个学生,无论多晚都守候着,等见到了学生,他仍不加以任何责罚,只是更加苦口婆心地劝导,直到学生心悦诚服,真心悔过。他当舍监七八年之后,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他高兴地看到,“几乎可以无为而治了。”

“教育有改善人心的使命。”

“教育者须先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

——朱自清谈人格教育

1924年,一个“微风飘萧的春日”,朱自清来到春晖中学任国文课教员。“走向春晖,有一条狭狭的煤屑路……山的容光,被云雾遮了一半,映在湖里。我的右手是个小湖,左手是个大湖。湖有这样大,使我觉得自己小了”。朱自清在春晖,一反“师道尊严”的传统,要求学生克服见了老师就“矫情饰伪”的毛病,培养做人“纯正的趣味”。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他都和学生平等地讨论。据校刊《春晖》记载,一次,有人报告学生中有几人聚赌。对于如此公然的违纪事件,朱自清不主张学校处理学生,他和其他教师商量后,采取的做法是:教师先找学生谈话,学生认识到错误后,就交由学生协治会处理。学生协治会是学生自己的组织,处罚方式是罚犯错误的学生写大字和打扫学生宿舍卫生一个月。当时的舍务主任匡互生认为学生犯错与自己监管不力有关,也自罚一个月薪俸并每天和学生一起劳动。

来到春晖不久,朱自清在《春晖》半月刊发表了《教育的信仰》一文。他在文中谈到,教育界中人,无论是办学机关的、做校长的、当教师的,都应当把教育看成是目的,而不应该把它当作手段。如果把教育当作手段,其目的不外乎名和利;结果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荣滋长”,而且还会“两败俱伤,一塌糊涂”。那么,什么是教育的目的呢?他认为“教育有改善人心的使命”,如果学校太“重视学业,忽略了做人”,学校就成了“学店”,教育就成了“跛的教育”,而“跛的教育是不能行远的,正如跛的人不能行远一样”。所以,他说:“教育者须先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

在这篇文章中,朱自清以自己近五年中学教员生涯中的所见所闻,写出了“以教育为手段”的种种行状。教育主管部门以教育为手段,通常会在学校安排自己的亲信熟人,于是学校里就有了许多不学无术的人,“又圆又滑又懒惰的人”。学校校长以教育为手段,通常在受命之后,首先忙的是到处拉关系,“串门子”;然后是向名牌大学请几个毕业生“装装门面,新新耳目”;再然后是算账,看看收入如何;最后才是“例行公事,所谓教育”。而学校教师以教育为手段,则是“植党”,“有了同类,一面可以辖制校长,一面便可招徕学生”。他们以分数诱惑学生,用好处收买学生,“使本该清净的教育界,成了个浑浊的世界”。当然,教育界的许多问题来源于体制问题,但是任何体制都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在一个具体的教育环境中,校长的作为,教师的“师”、“范”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育的品质。所以,朱自清对经亨颐校长的“人格教育”思想深以为然。他提出“教育者和学生共在一个情之流中”,“纯洁之学生,唯纯洁之教师可以训练”。

让朱自清快乐的是,当时的春晖“邀集了一批气味相投的朋友执教”。他与夏丐尊、丰子恺、朱光潜、匡互生等人志同道合,友情甚笃。朱光潜教英文,他的第一篇美学论文《无言之美》,就是在朱自清、夏丐尊的鼓励下写成于春晖。夏丐尊一向好客,房子又比他们几个人的大一些,加之丐尊太太做得一手好菜,他们便常在夏家聚会。从学校的事情,谈到社会,谈到文艺,直谈到夕阳西下,月上东山。“天上偶见几只归鸟,我们看着它们越飞越远,直到不见为止。”“在没有月亮的夏夜,可以在田野里看到萤火虫……那是成千上百的萤火虫。一片儿飞出来,像金线网似的,又像耍着许多火绳似的……。”自由、执着、宁静的精神与共同的学术追求,成就了当时的春晖。

“天然图画,点写不尽,音歌啸傲,山谷共鸣。”

“艺术能够陶冶性情,使生活富有意义,能够使人超脱卑微、痛苦、迷茫的生活。”

——丰子恺谈美育

当时的春晖,有两个最大的教室,美术教室和音乐教室,丰子恺任美术和音乐教师。他教导学生:艺术能够陶冶性情,使生活富有意义,能够使人超脱卑微、痛苦、迷茫的生活。他教学生画石膏头像,教学生互为模特儿写生素描。丰子恺自己也常在白马湖畔写生作画,有时来了音乐灵感,手头没有五线谱纸,他就用画笔在自己的白衬衫上画五线谱。春晖中学早年的校歌,便是他以孟郊的《游子吟》为词谱写的。蔡元培先生在春晖的演讲中肯定和赞美了这种美的教育。他说:“美的东西,虽饥不可以为食,寒不可以为衣,可是却省不来……求美也和求知一样,同是要事。”

丰子恺举家迁到白马湖之后,曾写过一篇散文《山水间的生活》。文中写道:“我对于山水间的生活,觉得有意义……上海虽热闹,实在寂寞,山中虽冷清,实在热闹。上海是骚扰的寂寞,山中是清净的热闹。”

20世纪20年代,在经亨颐、夏丐尊纯正的教育思想感召下,在短短的几年内,春晖中学因其先进的办学理念、富有关爱和善意的教育实践而声名远播,取得了与当时南开中学齐名的辉煌成就。

教育本应是一种不受外力干扰和浸染的纯正事业,应当遵循教育本身固有的规律,因材施教,因时因地制宜,不偏不倚,促进学生的自然发展。当今,我们有五“A”级国家级风景区,也有五星级的宾馆,学生和学校也被分为三六九等,界限分明。教育的真义似乎已经被忽视,学校的目的似乎就是成为重点学校,以在教育的“名利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为此,学校宁可把经费花在请歌舞团教练帮助学校创建鼓号队、排练文娱汇报节目,请影剧院的广告师布置校园;宁可让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假造或补写需要的评审材料,以博取“名校”的光环。教师成了教书匠,任务变成了单纯的上课、考试,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升学率,让学生以高分升入大学。这样的学校,即使学校的招牌上添星了,但学校真的就产生了大师吗?学生的教育经历有多少能让他们一生珍视?

静水流深,默默无闻。当年春晖中学的教育就像清水一样,涤荡了那些乏味无力的教育,积极图谋人性的发展。“真正的教育需完成被教育者的人格”,学生进入学校是接受教育的,而不只是接受教材的。逝者已去,风骨长存。回望春晖,感慨之余,但愿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仰慕和惋惜。我们呼唤教育的纯真、大师的人格、学术的追求、学校的品味……

参考文献:

[1] 张清平.一钩新月天如水[J].读书.2004(5).

[2] 严禄标.朱自清在春晖中学[EB/OL].http://www.chinese001.com/wxsj/zgwx/xdwx/zjda/zhuziqing/00560.jsp.

[3] 李兴洲.大师铸就的春晖——1920年代的春晖中学[M].人民出版社,2008.10.

[5] 赵畅.朱自清:春晖中学的“背影” [J].纵横, 2008(6).

(作者单位:江苏武进鸣凰中学)

责任编辑 邓明茜

猜你喜欢
春晖丰子恺朱自清
百年富春:四季宴魁春晖飨
游子吟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有 “画 ” 说丰子恺爷爷
朱自清的较真
为教育扶贫做实实在在的事
贵州思南县春晖人才扶贫计划正式启动
朱自清的蝉声
朱自清自轻不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