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2009-01-13 03:04
中国新闻周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米歇尔定价小说

新书推荐

《欧洲大学史(第一卷)》

[比利时]希尔德·德·里德-西蒙斯

河北大学出版社

定价:80元

这套四卷本丛书由欧洲大学校长常设会议领导的编委会组织编写。丛书阐明大学如何能逐渐包括所有的知识,以及是如何培养学术和职业精英的,这些精英的精神气质具有超越国界的特征。

《大衰退(1929-1933)》

[美]弗里德曼施瓦茨

中信出版社

定价:30元

本书深刻剖析了20世纪最惨烈的一次经济衰退,并对美联储当时失败的货币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翔实的历史数据,揭示了货币供应在经济调控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从狄德罗到因特网:法国传媒史》

[法]弗雷德里克·巴尔比耶卡特琳娜·贝尔托·拉维尼尔

世纪文景

定价:49元

《大百科全书》、司汤达小说、任天堂游戏,电话、广播电视、因特网,这些看似松散的元素是如何集中在一起的?沿着这条轨迹,便是法国数百年间传媒的历程。

《三杯茶》

[美]摩顿森瑞林

吉林文史出版社

定价:28元

这是有关承诺的故事。登山家摩顿森登乔戈里峰失败获救,与当地人结下情缘。为兑现给巴基斯坦穷困村庄建学校的承诺,他奔走12年,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建60余所学校。

《中日韩英四国茶道》

林瑞萱

中华书局

定价:39元

四个茶道国家,不同的国情、民俗及产业的变迁,造就了不同的茶道文化。

一部不合时宜的小说

金师子

如果真的有人一生都在拍同一部电影,这个人肯定是埃里克·侯麦。

作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电影导演之一,侯麦为人们呈现了一道独特而又亲切的电影景观。他从一开始就在探讨人的情感问题,而且几乎从未离题。

埃里克·侯麦长着一张标准的知识分子式的长脸,神情严肃,比起几个新浪潮同仁,他显得像个顽固派,没有戈达尔等人的坏小子气质。同时,他又是个温厚的智者,总是不动声色地对人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这种观察使他的影片在抛弃激烈的戏剧冲突的同时保持着巨大的吸引力。他的电影中总反映常态中的人,掩饰并克制着自己疯狂的一面,甚至对自己的欲望都心存戒惧。

和其他观察人性的电影大师比起来,侯麦从不拔高影片立意,而是在与剧中人物等高的角度进行观察。他既不像基耶斯洛夫斯基那样悲天悯人,也不像布努艾尔那样愤世嫉俗,而是从头到尾都保持一种宽容谦和的态度。他的立场是纯粹的日常立场,几乎从不僭越日常欲求,他仿佛执意要挑战观众对一种明确立意的期待,或者干脆把观众拖入无尽的期待之中。

这里我想说的是他的小说《伊丽莎白的小屋》,之所以讲了那么多与他的电影有关的东西,是因为上面的话放在这部小说里完全适用。很多人都知道侯麦不仅是个了不起的电影导演,还是一名出色的作家,早在介入电影创作以前,就开始了文学创作,这也是其后来的电影充满浓厚的文学色彩的重要原因。

这部小说是侯麦在二战后期写成的,据他的回忆,写这部小说时,子弹还不时在窗前飞过。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竟能写出这么一部细腻、平常、不思救亡、缺乏明确冲突的小说。当被记者问到当时写这么一部“鸡毛蒜皮”的小说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时,侯麦说:“我需要的是距离,这一点我没有变。”其实侯麦的整个创作都有些“不合时宜”,他的作品表面看来严重缺乏现代审美特质,缓慢的节奏,四平八稳的摄影,极少使用音乐。

这是一部典型的侯麦风格的作品。故事极其简单,也可以说是十分细碎,读起来有些费力。侯麦充分发挥了自己擅长对白处理的特点,将伊丽莎白与表弟米歇尔、儿子贝尔纳、米歇尔的情妇伊蕾娜之间的关系抽丝剥茧,最后又织起了一张错综复杂的情感之网。与电影不同的是,他可以借助镜头所不能为的直接心理剖析手段展开叙述,如其中米歇尔对自己的“爱”的自我分析,细腻得让人屏息。而偶尔出现的场景描述又颇具新小说的风采,利落精确。但是侯麦后来的作品并未延续这种写作倾向,因为他觉得这部小说的创作是一种立体主义式“苦行”,而自己再也无力这样写下去。

侯麦的苦行直接牵连了这本小说的读者,除了一贯的侯麦式“难读”之外,这本书的难读还有另一个技巧性原因。侯麦把一个故事拆成几段,杂陈于各个章节,时间顺序上并没有特别明确的暗示,有些重点段落又从不同人的视角展开了不同的叙述;人物的名字很少出现,而代之以“他”和“她”,一旦“转场”,甚至很难辨清说话者是准,必须边读边猜。然而困难在于此,乐趣也在于此,但是在现在这个连读推理小说都觉得不过瘾的阅读环境中,考验读者耐心的时候到了。

猜你喜欢
米歇尔定价小说
米歇尔·马多作品选
工作室手记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扫地
欢迎选购
欢迎选购
最新出版图书
不要说话
倾斜(小说)
堆沙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