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度新棉质量情况

2009-01-13 07:08中纤局棉花质量监督处
中国纤检 2009年1期
关键词:棉花价格棉农籽棉

中纤局棉花质量监督处

总体来看,2008年度棉花总产与去年基本持平,质量有所提高。新棉上市初期,受金融危机影响,纺织产品出口受阻,需求下滑,棉花价格持续下跌,棉花加工企业收购谨慎,收购加工高峰延迟,市场交易陷入萎靡;国家出台大规模收储政策后,棉花价格逐步趋稳,加工规模逐渐回升,但纺织行业疲软,市场有价无市,交易不旺,企业加工棉花入储目的性强。目前新棉质量监督形势总体比较缓和,质检体制改革在国家收储仪器化公检大包棉政策刺激下,企业更新改造速度加快。

一、新棉质量有所提高。今年棉花生长期气候良好、雨水适中,棉花质量普遍较上年有所提高,籽棉品级以三级为主,二级棉比例有较大幅度上升。新棉仪器化公证检验结果统计,平均品级2.71级,比去年同期上升0.5级,平均长度28.85 mm,比去年同期上升0.18 mm。

二、企业质量意识明显提高。通过调研发现,受市场环境影响,棉花加工企业卖棉困难,200型企业基本停工,400型企业收购较为谨慎,但质量意识普遍有所提高,企业对异性纤维问题高度重视,绝大多数企业雇用专人在籽棉收购场地及籽棉喂花口进行挑拣,规模较大的企业主动为棉农发放棉布袋,新疆地区较大规模交售棉花均用棉布袋装棉。企业基本不再收购超水棉,收购棉花等级水平有所提高,棉花掺杂使假行为尚未发现。

三、国家收储正显现积极作用。由于国家收储价格(12600元/吨+400元/吨补贴)与前期现货价格(最低点已跌破1万元)相比存在较大利润空间,收储数量122万吨,部分省区新体制棉花加工企业放开收购籽棉,现货价格逐渐回升至11000元/吨,籽棉交易价格回升至2.45元/斤至2.55元/斤,收储棉在稳定市场方面已经发挥积极作用。但由于企业竞拍率较低,企业收购转为谨慎,部分企业竞拍成功后再收购加工籽棉,部分企业并未将收储棉价格传递到籽棉价格上,籽棉收购价格尚未稳定住,约60%的籽棉仍在棉农手中。2008年12月3日国家再次下达150万吨收储任务,表达了国家稳定棉花价格保护棉农利益的坚定决心,受此消息带动,预计年底至明年初阶段棉花市场价格能够基本稳定在合理价位上。

四、2009年上半年或将迎来最大挑战。通过调研了解,目前纺织行业仍然步履维艰,出口型纺织企业遭受重创,沿海地区约有50%以上的纺织企业关停并转,大部分未停工企业缩减开工规模,用棉库存量保持在一周左右的低水平上,部分企业调整产品结构,逐步降低支数,由外销转向内需,以适应恶劣的市场环境。纺织企业预计明年3、4月份将迎来行业的最艰难时刻,棉花市场或将迎来最大挑战。

五、纤检机构继续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新棉上市至今,全国各级专业纤检机构及时把握市场形势,认真落实电视电话会议各项工作部署,积极实施企业分类监管,严把市场准入关,着力推进质检体制改革,力保国家储备棉入库质量。目前共建成仪器化公证检验实验室85个,配备274台HVI,实现检验能力548万吨,累计检验新体制棉花184万吨,共完成国储棉公证检验任务36万吨。下一步工作中,我局将密切关注棉花市场形势,及时制定相关措施,大力推进棉花质检体制改革,为企业服好务,在改革上争取实现更大的突破。

猜你喜欢
棉花价格棉农籽棉
基于VEC模型分析新疆棉花价格空间传导关系
国内外籽棉加湿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棉农
籽棉加湿刍议
塔城地区纤检所干部深入农田助力棉农春耕
棉花市场价格波动性及经济风险分析
组合式籽棉清理机在机采棉清理工艺中的应用
印度棉价暴跌导致棉农自杀
一三三团籽棉收购突破12.18万吨收购量创历史新高
直补取代临时收储 棉花价格机制将重归市场